<h3>以警示教育为镜,铸作风建设之魂<br> <br>6月4日,全省警示教育会在福州的召开,如同一记警钟,在党员干部心间久久回响。省委书记周祖翼主持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省政协主席滕佳材出席,此次会议释放出的强烈信号,是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再强调、再动员、再部署。会议要求我们持之以恒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将“三严三实”融入工作实践,真正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这对我们的工作与成长有着极为深刻的指导意义。<br> <br>严以修身,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于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而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在日常工作中,纷繁复杂的事务与诱惑可能会让我们的思想防线出现松动。就拿基层工作来说,在面对群众诉求与基层治理难题时,若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可能被一些不良风气侵蚀。我们要时刻以先进模范为榜样,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时也要从警示教育的案例中吸取教训,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远离低级趣味,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昂扬的斗志与纯粹的初心。<br> <br>严以用权,坚守权力底线。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善用则造福于民,滥用则引火烧身。在工作岗位上,无论权力大小,都关乎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事业的发展走向。以项目审批工作为例,审批权力若被随意使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项目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反之,若能严格按照规则与制度行使权力,就能保障项目合规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我们必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坚持用权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确保每一次用权都经得起法律、纪律与群众的检验。<br> <br>严以律己,强化自我约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许多违纪违法案例都是从自我约束的放松开始的。在工作与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如迟到早退、工作敷衍、接受小恩小惠等,如果不加以重视,就可能逐渐侵蚀我们的纪律意识与工作作风。我们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在独处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也要坚守原则,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以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党和政府增光添彩。<br> <br>谋事要实,确保工作成效。谋划工作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而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精准把握问题与需求。在制定政策或开展项目时,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策,而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比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的产业基础、文化特色与群众意愿,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我们要使工作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br> <br>创业要实,勇于担当作为。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项工作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阻力,如技术难题、利益冲突等,但我们不能退缩,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在科技创新领域,科研工作者要勇于探索未知,攻克技术难关,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在企业经营中,管理者要勇于开拓市场,创新管理模式,带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以务实的态度与担当的精神去创业干事,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br> <br>做人要实,秉持真诚品格。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品质。在工作中,我们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与同事相处时,要真诚相待,相互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向组织汇报工作时,要实事求是,不夸大成绩,不隐瞒问题;对待群众时,要真心实意,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组织的信任、同事的尊重与群众的拥护。<br> <br>全省警示教育会的召开,为我们敲响了作风建设的警钟,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将“三严三实”的要求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扎实的作风、昂扬的斗志,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全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优良作风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最坚实的保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