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职场分岔口的两种人生轨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89年,我在齐鲁石化检修公司担任干部科长时,接手了一个棘手难题。公司电气仪表车间的年轻大学生技术员,名校毕业却沉迷倒卖化工原料,频繁以病假、事假脱岗,甚至连续旷工多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车间主任老葛是位四十多岁的上海人,带着吴侬软语的腔调,工作却执拗认真。他不止一次在例会上拍桌子:“考勤记录都快被他画花了!这风气不刹住,往后谁还把制度当回事?”会议上,他涨红着脸,眼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扶,坚决要求将其开除。最终,这个烫手山芋落到了我手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面对这个二十六七岁、眼神还带着书卷气的年轻人,我没有急于定论。研读档案、几番深谈后,我发现他不过是被市场高额利润迷惑,想多挣些钱改善家境。他言语间满是对企业培养的眷恋与愧疚,提及开除决定时,眼底尽是不甘与忐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权衡再三,我诚恳地说:“缺勤旷工违反制度。若想留下,凭你的才智定能有所作为;若决心离开,主动辞职至少能保留未来的主动权。一旦被开除,这份处分会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他沉默许久,最终递交了辞职报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个月后,西装革履的他带着茶叶和博山陶瓷挂盘来访,却不是道谢。他兴奋地掏出订单,目光灼灼:“牛科长,您沟通协调能力强,人脉又广,咱们合作肯定能做大!我现在渠道、客源都不愁,就缺您这样的管理行家!您每月工资才二百多块,跟着我干,收入能翻几番!” 面对他描绘的财富蓝图,虽心动却依然婉拒。坚守岗位,不仅是职责,更是对集体的承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只博山陶瓷挂盘被我摆在案头许久,白底上墨线勾勒的执扇姑娘与芭蕉叶,总在加班的深夜里泛着温润的光。有时累了抬头望向它,笔触间的留白仿佛藏着无数未说出口的选择。我从未想过,多年后再忆起这幅水墨画,竟会与自己的人生困境重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到沈阳最初的日子里,生活着实清贫。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摆着从亲属单位捡来的破旧桌椅,每挪动一步都吱呀作响。孩子眼巴巴望着商场橱窗里近万元的电脑,那数字像块巨石——抵得上我两年的工资。为凑齐他的补课费,我总是反复核对存折余额,一分一毫地精打细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愈发理解了当年那个技术员的选择。去应聘私企高薪工作、出国闯荡的念头,如同潮汐般一次次叩击心门。我瞒着家人投递过简历,也向朋友打听过出国的门路。然而,每当看到家人担忧的神情,想到未来的风险,迈出的脚步总被牵挂与责任、不安拽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央企到高校,再到机关单位,兜兜转转数十载。回望来路,从帮助年轻技术员做出关键抉择,到自己一次次站在人生的分岔口,我愈发懂得:职场有职场的坚守,商海有商海的风浪,每一次选择都带着温度与勇气。这些抉择交织成网,最终拼出了独属于我的、真实而沉甸甸的人生模样。</p> <p class="ql-block">1990年7月我由检修公司被抽调到齐鲁公石化司组织部工作。临行前与检修公司党群口的领导和同事合影。</p><p class="ql-block">检修公司的四年,是我职业生涯最滚烫的熔炉。从党办秘书到车间党支部书记,从干部科长到调往齐鲁公司总部组织部,每个岗位都是成长的阶梯。记得第一次核算工资晋升方案时,对着小数点反复核对的深夜;第一次主持职称评审会时,生怕疏漏任何一份材料的紧张——这些'第一次',都在同事们的包容和引路人的点拨中,化作独当一面的底气。心里满满感激!</p><p class="ql-block">这段旅程让我懂得:职场不仅是能力的修炼场,更是心性的打磨石。 带着检修人的严谨与温度再出发,把这份积淀化作未来的光,照亮更多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排练吗?当时检修公司俱乐部或者叫礼堂的内部装修可能没有完工,恰逢公司要组织什么大规模的活动吧,我现在辨认唱歌的那些人好像都是机关楼里的年轻人,唱得挺卖力气!也许各个车间也都会有代表队参加表演。我记得当时检修公司逢年过节搞个联谊会啥的,我都做主持人,现场发挥谈笑自如,关键是台词串的自认为很好,控场能力也不错,其实背后是下了功夫的。我就是长得磕碜点,否则的话,对主持界是有觊觎之心的。</p> <p class="ql-block">技术知识竞赛,抢答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1992年8月份我冲动决定调回沈阳离开齐鲁。临行前回检修公司与老领导和同事告别。当时的我不懂,命运馈赠的职场礼物,早已在这张照片里埋下伏笔。 从齐鲁到沈阳,从央企到高校,从"冲动转身"到"柳暗花明",那些在检修公司磨出的耐心、在组织部练出的严谨,都成了我穿越人生迷雾的星光。</p><p class="ql-block">感恩这段旅程中的每一盏灯:教我拟文件的主任、陪我跑现场的书记、包容我青涩的团队。如今回望,才懂得——人生没有白走的路,那些在齐鲁深耕的日子,早已把"严细实"刻进了我的年轮。</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