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军事片】从儿时看的小兵张嘎开始

沟畔畔zhang

<p class="ql-block">昵称:沟畔畔zhang</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401861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男孩子一般都喜欢打打杀杀的故事情节,加之父母都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兵,我也深受熏染,对战争情节的电影很喜欢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忆中对63年上映的抗战片《小兵张嘎》很喜欢,上小学时就看过很多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喜欢看《小兵张嘎》的原因之一是我老娘也是在未成年就参加革命的,她的战友来我家时常给我讲当年老妈的趣闻,说部队每到一个村子都会帮助老乡干活,担水、扫院子、劈柴,说我娘虽然人小,可力气不小,满满两大桶水,她挑起来走得比她们成年的还快,说我娘最善于与村里的大娘打成一片,她们每次向老乡借针线都是让我妈去,说她们去借常被拒绝,而我娘去一会儿就拿回来了,后来才知道,大娘们的针都是别在脑后的发髻上,一般针上还带些线,我妈一眼就看到发髻上的针,一边说着借一边就把针拿到手了。战友们一边说一边笑,我想这不是跟嘎子刚当兵一样破坏军民关系!其实我老妈当时那个年龄,村民都还把她当孩子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爸说他们一块儿参军的同乡有三四百人,其中一半人到作战部队,先是打日本侵略者,再打国民党反动派,49年新中国成立时,去作战部队的同乡仅剩下几个人,其余的都牺牲在战场上,所以用“枪林弹雨”来形容战争一点也不夸张!尽管战争如此残酷,但我还是很佩服老爸和他的战友,崇拜那些为人民英勇牺牲的同乡先烈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爸当年也打过日本鬼子,所以我从小就喜欢听和唱《大刀进行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杀害了那么多人,就应该把他们的鬼头砍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零年,我终于如愿地当兵,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那个年代能当兵,既光荣又令人羡慕。不过当兵了,就不像当农民,责任感、使命感更强了!保家卫国,有时是需要流血牺牲的,部队服役多年,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军人不怕死,其实人哪有不怕死的,但为保卫祖国和父老乡亲的安全幸福,那时你心里就没有惜命的空间了!守住阵地,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是你的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时正值文革时期,很多电影不能放映,放得最多的是《南征北战》,是打国民党反动派的战争片,我非常喜欢看,其中还有一个原因,那场战役就是在我的山东老家苏北到鲁南一带,影片中解放军抢占车站时的战斗太激烈残酷了,牺牲随时都在发生,但战士们没有一个怕死,心里只有那句“消灭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为了亲人和后代能过上好日子,不怕牺牲勇敢杀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种使命感,我在到边境哨所执行任务时更加强烈!因为那里是军人保家卫国的最前哨,随时可能有战事,随时可能为国牺牲。记得在去哨所的路上,要穿过无人区,要绕过一个蜂腰形的山坳,司机在穿越山坳前把车停下来观察了好一阵,说对面山顶就是边境线,所以得提防被人打了伏击,为此我也端起冲锋枪,打开保险,随时准备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里的侦察排更辛苦,他们每年得两次巡查边防线,战士们像亲兄弟一样相互信任,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南征北战》解放军光荣传统的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所在部队附近有个军队医院,医院一个新兵与我们相识后,得知他老爸就是《南征北战》的电影导演,还在该片中串演炮兵,他只有一句台词,“再不上黄花菜都凉了”。他老爸也是老革命,他给我讲过拍摄这个片子的经历和他老爸的光荣业绩。其实我也没少听我老爸讲当年他在部队时,山东老百姓的支前小推车队是如何舍命支持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就连我到陕北农村插队时,也常听老人们讲述他们推着小车,担着担子一步步从陕北走到兰州,保证部队的后勤供给,所以说没有老百姓的信任和舍命保护支持是不可能常打胜仗的,这就叫“军民鱼水情”,这就是“人民子弟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的人,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初心,那就是“保家卫国”,部队也是一个能历练人的地方,那个年代叫“革命大熔炉”,当兵近十年我也深有体会,当过兵的人更有组织纪律性,危难时刻敢于向前冲。现在离开军营多年了,但我依然喜欢看军事片,这可能也是不忘初心的因素之一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