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土岭战斗</b></h3> 1939年11月7日,河北省涞源县黄土岭地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与第120师联手,以伏击战术全歼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主力,击毙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这场战斗以“迫击炮精准击毙日军中将”闻名,创造了抗战时期八路军歼灭日军最高将领的纪录,被日本《朝日新闻》哀叹为“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土岭战斗要图</h5> <b>一、背景</b><br> 1939年秋,日军以两万兵力对晋察冀北岳区发动冬季“扫荡”,企图摧毁抗日根据地,打通曲阳至阜平交通线。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这位以“山地战专家”自诩的日军中将,因前任旅团长被击毙而临危受命,急于以战功立威。<br> 太原失守后,毛泽东提出“游击战争为主”的战略方针,八路军在山西四边创建敌后根据地。至1939年,晋察冀军区已发展出五台山、吕梁山、管涔山等四大根据地,成为日军“扫荡”的重点目标。<br> 11月3日,八路军在雁宿崖歼灭日军独立步兵第一大队500余人,阿部规秀恼羞成怒,亲率1500人复仇。八路军总指挥聂荣臻、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判断日军必报此仇,决定利用黄土岭狭长地形设伏。<br> <b>二、战斗经过</b><br> 1939年11月3日,日军第1大队在银坊镇遭八路军游击支队伏击后,阿部规秀恼羞成怒,亲率1500余人分三路向黄土岭进发。八路军晋察冀第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将计就计,以小股部队节节抵抗,将日军引入预设的“口袋阵”。11月4日,阿部规秀率部向银坊镇急进,八路军游击第三支队以“时堵时撤”战术激怒日军,迫其加速追击。11月5日,日军进至张家坟,八路军第25团、游击支队在涞源城东袭扰,消耗敌军体力。11月6日,日军全部进入黄土岭峡谷。随着信号弹划破长空,八路军第一、第二、第三团从东西两侧山脊突然发起攻击,第25团则封锁后路。日军被压缩在长仅5里、宽仅百米的山沟中,重武器无法展开,只能被动挨打。<br> 激战中,八路军侦察兵发现一座独立小院内频繁出入日军军官。第一团团长陈正湘果断下令:调来迫击炮连!四发炮弹精准命中目标,阿部规秀腹部、腿部多处中弹,次日凌晨毙命于救护车上。日军失去指挥后陷入混乱,最终被歼灭900余人。<br> <b>三、战役结果</b><br> 八路军毙伤日军900余人,击毙了抗战以来八路军击毙的最高级别日军将领阿部规秀中将,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日新闻》报道</h5> <b> 四、历史意义</b><br> 黄土岭战斗粉碎了日军“以战养战”的阴谋,迫使日军调整华北部署,为百团大战的胜利奠定基础。阿部规秀之死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八路军“游击战”战略的威力得到国际认可。此战开创了山地伏击战的经典模式,被写入西点军校教材,成为世界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br><br> <b>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br>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br> 问答题:黄土岭战斗的历史意义是什么?<br> 注:本课程素材选于网络,本课程为党员素质教育专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