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小雁塔

雨中漫步

<p class="ql-block">来西安旅游,大雁塔、小雁塔是必去不可得地方。它们就像一对姊妹,一东一西,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因规模小于大雁塔得名。虽然没有大雁塔那样有熙熙攘攘的参观人流,但我更喜欢小雁塔这种清幽雅静的环境,容易让人静下心,来一次大唐穿越之旅。</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又叫“荐福寺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年)。当时小雁塔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国带回的佛教经卷、佛图而建的,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经典佛塔。初建时为15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明世宗三十四年,陕西华县发生大地震,小雁塔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在只剩下了13层,高约43米。它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内部为空筒式结构,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现在因内部维护暂停入内,只能在外观欣赏。从远处仍能看到塔顶的残缺不全,正是这种残缺反而给人一种沧桑之美。</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从远处看,小雁塔整体轮廓呈现出娇媚舒畅的锥形,舒展大方,造型优美,比例均匀,与附近的亭台水榭、绿茵长廊相得益彰。千百年来,它就像一个坚强的老者,任凭岁月的侵蚀,顽强的支撑着自己坚强的腰杆,见证着长安城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又是一座神奇的佛塔。说它神奇,是因为它在千年的沧桑岁月中,曾经历过三次大的地震,创造了1300多年经历“三裂三合”而屹立不倒的神话,不得不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事还要从明成化二十三年说起。</p> <p class="ql-block">那一年陕西发生了六级大地震,小雁塔塔身被裂开了一条一尺多宽的裂缝。时隔三十四年又一次地震,这条裂缝竟然在一夜之间神奇般的合拢了。到了明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又发生了一次地震,小雁塔塔又被震裂。嘉定四十二年,地震时塔身又复合了。到了清代康熙辛未年,一次地震塔身又被震裂,辛丑年又第三次复合了。</p> <p class="ql-block">这小雁塔“三裂三合”的传奇经历,坊间流传着多种猜想,被人们称为“神合”,直到后来才揭开谜团。</p><p class="ql-block">据说小雁塔塔底是用夯土做成的一个半圆球形状,就相当于一个不倒翁,对地震时产生的振动能起到一个缓冲和修复作用,这里边一定会有深奥的力学道理,凝聚着古人的聪明智慧。</p> <p class="ql-block">说到小雁塔,不得不提及荐幅寺。因为小雁塔就建在荐幅寺里面,而且是在荐福寺建好50年后才修建的小雁塔。与小雁塔比,荐福寺也算是爷爷辈的了。</p> <p class="ql-block">荐福寺原名叫献福寺,始建于唐高宗李治驾崩百日后,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是唐睿宗李旦为纪念去逝的父亲唐高宗李治,也是武则天在高宗李治死后敕命为其追福所修建的一座寺院。</p> <p class="ql-block">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将献福寺更名为“荐福寺”,并亲自挥毫书写了“敕赐荐福寺”的匾额,后来经常来这里“上香、放生”。武皇当年修建荐福寺,仅是为了追思其夫李治吗?显然没那么简单。这必然与她能更好的统治天下有关,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这不难看出她的高明之处。</p> <p class="ql-block">唐中宗神龙年间,大荐福寺的威望日盛,成为了当时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有皇家背景,荐福寺与大慈恩寺、西明寺、庄严寺是当时长安城明令保留的四座寺院,身价不菲。</p> <p class="ql-block">进入荐福寺沿着中轴线,从南至北依次经过山门、慈氏阁、大雄宝殿、藏经楼和白衣阁,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钟楼、鼓楼、配殿、碑亭以及新建的长廊等精美建筑。寺内古亭、古碑、古木遥相辉映,与寺内的小雁塔形成寺塔合一的格局。经宋、元、明、清历代迭修,现存布局和规模形成于明清时期。</p> <p class="ql-block">荐福寺内碑刻众多,古木成林。有古槐、古楸十余棵,树龄都在300年左右。在这些古树中最古老的一棵俗称“龙槐”,虽历经数百年风雨飘摇,仍枝干遒劲,茁壮如初。</p> <p class="ql-block">寺内现今还保存有一口金昌三年(公元1192年)铸造的巨大铁钟,钟声宏亮,过去每天清晨都要敲响这口钟。洪亮的钟声响彻长安城上空,被人们称作“雁塔晨钟”,它与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共称“关中八景”。如今寺院里还有一口钟,是1998年重新铸造的,专门供游人敲击。</p> <p class="ql-block">荐福寺在北宋后逐渐衰落,现存建筑多为后世修复,其布局变迁反映了历史战乱与宗教文化的兴衰‌。</p> <p class="ql-block">而今荐福寺、小雁塔、西安博物院和景区园林已经融为一体,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来这里不仅可以参观古寺古塔,还可以到西安博物院进一步了解小雁塔、荐福寺以及西安城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想象。由于荐福寺南边的山门长年关闭,游客只能从北门和西门进入景区,形成了由北向南按倒着的顺序游览的情况,这在其他地方是比较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荐福寺山门年代久远,建筑体量较小,难以适应客流高峰时的需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新建大门,可能会破坏古寺的整体风格。当然这样也为游客提供了多种选择。北门进入距小雁塔较近,西门进入距博物院较近,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入口。我想,这样做也是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的一个明智之举。</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