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韵句脚运用之一:间破式解析

吉林甘棠诗词雅集

<p class="ql-block">马蹄韵句脚运用之一:间破式解析</p><p class="ql-block">原创</p><p class="ql-block">吉林文化《甘棠诗词雅集》</p><p class="ql-block">2025年07月12日 00:00</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马蹄韵句脚运用之一:间破式解析</p><p class="ql-block">作者:红叶醉秋</p><p class="ql-block">马蹄韵作为汉语对联声律结构的重要规则之一,其核心在于句脚平仄的安排要模拟马行走时“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的节奏感,形成“仄顶仄,平顶平”的链式交替,使声调起伏流畅、铿锵悦耳。然而,在实际创作中,绝对的规则有时会与语义表达、情感抒发或特定的修辞需求产生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间破式”应运而生,成为马蹄韵规则在高级运用中的一种灵活变通。一、 间破式的核心概念与特征</p><p class="ql-block">1. 定义:间破式,是指一副对联在整体句脚平仄安排上。基本遵循马蹄韵的链式交替规则(仄顶仄,平顶平),但在局部位置一个或少数几个句脚),为了服从联文内容(语义逻辑、情感表达、特定词序、避免重复等)的更高要求,有意识地、审慎地打破了这一规则。这种打破是“间或”发生的,并非全盘否定马蹄韵,也不同于“段合式”那种分段独立安排马蹄韵的做法。2. 核心特征: 整体合规性:对联的大部分句脚安排依然严格遵循“仄顶仄,平顶平”的马蹄韵基本规则。 局部突破性:只在特定的一处或少数几处,为了特定的表达效果,暂时中断了链式交替。 服务于内容:破格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语义、传递情感或满足特定修辞(如避免重字、固定地名/人名词序等),而非随意为之。破格处往往是内容表达的关键节点或难点。 相对性:判断是否属于间破式,需对比该联“如果完全遵循马蹄韵规则应如何安排”与“实际如何安排”。破格点具有相对性。 上下联关系: 对称破格(常见):上下联在相同或相对应的逻辑位置(如同是转折处、高潮处、列举的关键项处)打破规则。上联某处破格(如当平用仄),下联在对应位置也破格(当仄用平),以保持声调上的大体平衡和对立。这是间破式的主流形式。 非对称破格(较少见):上下联破格的位置不完全对应,各自根据本联的语义需求在特定位置破格。这通常发生在上下联句脚平仄对立本身存在细微差异,或两联内容结构差异稍大的情况下。</p><p class="ql-block">二、 间破式的作用与必要性</p><p class="ql-block">1. 解放语义枷锁:汉语表达丰富多变,有时为了追求精妙的词句、特定的典故、固定的专名(地名、人名)或强烈的语气,不得不牺牲局部的声律完美。间破式允许作者在关键内容上“词不害意”。2. 强化情感表达:在情感转折、高潮喷发或沉重哀叹之处,强行遵守平仄可能削弱感染力。适度的破格有时更能贴合情感的自然起伏。3. 避免重复累赘:如为避讳重字而不得不改变某个词的用字,可能导致该句句脚平仄改变而破格。4. 体现艺术灵活性:证明了马蹄韵并非僵死的教条,而是可以在尊重其核心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化处理的规则,体现了对联创作的辩证统一。</p><p class="ql-block">三、 间破式实例解析(精选与修正)以下以两副经典长联为例,深入解析间破式的实际运用,确保例证严谨、破格点清晰可验:(一)、徐舒庵《益阳裴公亭联》(每边十句) 上联原文: 梓里访名亭(平)。看渡口垂杨(平),甘垒霁月(仄),志溪帆落(仄),关濑湍惊(平)。 赏不尽万家美景良辰(平),犹创见汽机巨舰(仄)∧,天堑大桥(平)。想裴公化鹤归来(平),邂逅相逢同一笑(仄)。 </p><p class="ql-block">下联原文: 城廓滨资水(仄),听庆州渔唱(仄),陆贾山歌(平),鹿寺钟声(平),龟台夜读(仄)。 又谁知千载宰官仙佛(仄),都付与市井晴岚(平)∧,江村暮霭(仄)。 剩我辈凭栏畅叙(仄),流连往返共长吟(平)。 </p><p class="ql-block">破格分析与修正:1. 破格点定位依据马蹄韵正格链式结构):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 平平仄联中之“∧”表示所缺之句的位置。这个位置有一定的相对性,按句脚平仄安排规律联句(句脚仄,也就是上边黑体仄)应加于此,但按其语意有时却既加不进去,也改不过来。“∧”后所缺之句句脚当为仄声字,下联“∧”后所缺之句句脚当为平声字。若能上下联在标出的位置上各补一句,就完全合马蹄韵了。</p><p class="ql-block">(二)、刘揆一《挽孙中山联》(每边二十四句) 上联破格段原文: 天心太不仁矣,胡丧斯空前绝后之完人!揖让迈尧,征诛踵武,辨才优于邹孟,∧,∧,∧,博爱广于墨翟,平等真于释迦。数千年专制权威,纯赖苦衷改革。旗张白日,初因雷乡;血染黄花,再挫南越。论到援宁救鄂,策划尤艰。光复汉山河,戴巍元首,∧,敝屣尊荣。岂期约法无灵,群雄多僭名割据。珠江开帅府,挥泪兴师,利钝非所知,惟有鞠躬尽瘁死。</p><p class="ql-block">下联破格段原文: 国运亦奚衰乎,谁竟此三民五权之主义?克强早逝,松坡云亡,∧,项城深负公托,∧,∧,黄陂徒有公心,河间直与公敌。二万里共和乐土,渐成满目疮痍。神圣劳工,蜂为主宰;职业政治,痛失导师。记得行易知难,学说不朽。陶熔新社会,眷眷同盟,∧,仔肩責任。自愧壮怀虚抱,普时曾受命阽危。行馆读遺书,服膺垂诫,精神永相感,何喜乱世苟全生。这副对联每边二十四句。句脚打破马蹄韵规则者:上联为两处,“优于邹孟”句后应连补三句,“巍巍元首”句后应补一句;下联为三处,“松坡云亡”句后应补一句,“深负公托”句后应补两句,另一句应补在“眷眷同盟”句后,与上联位置同。如下:</p><p class="ql-block">上联:...辨才优于邹孟(仄), (此处按正格应接三句:平→仄→平),博爱广于墨翟(仄),平等真于释迦(平)。 数千年专制权威(平),纯赖苦衷改革(仄)... 光复汉山河(平),巍巍元首(仄), (此处应补一句平脚句)敞屣尊荣(平)... </p><p class="ql-block">下联:...克强早逝(仄),松坡云亡(平)(此处应补一句仄脚句) 项城深负公托(仄), (此处应接两句:平→仄)黄陂徒有公心(平),河间直与公敌(仄)... 眷眷同盟(平), (此处应补一句仄脚句) 仔肩责任(仄)... </p><p class="ql-block">破格本质与间破式价值:1. 非对称破格: - 上联在「邹孟」「元首」后缺句; - 下联在「云亡」「公托」「同盟」后缺句,破格点位置错落。 </p><p class="ql-block">2. 历史语境下的必然性: 联中密集列举黄兴(克强)、蔡锷(松坡)、袁世凯(项城)等历史人物,若强行增补句式凑韵,会割裂史实叙述的紧凑性。如「优于邹孟」后补「仁德冠乎尧舜」,虽合韵但稀释了「三民主义」的论述焦点。 </p><p class="ql-block">3. 间破式创作启示: 此类政治挽联需以内容优先性凌驾格律完整性: 破格处恰是历史人物排比句群(「辨才→博爱→平等」)、政权更迭关键词(「项城→黄陂→河间」); 若机械补句成「克强早逝,松坡云亡,英魂耀九疆(平)」,反显空洞。 </p><p class="ql-block">三、间破式的黄金法则 (1)破格点必须同时满足: 语义不可替代(专名/典故/史实) 位置不可移动(处于排比、转折等结构轴心) 改字代价大于破格代价(如「巨舰」改「艨艟」虽合律但失时代性) </p><p class="ql-block">(2)修正需遵循: 意境补偿>格律补偿增补句应如「声威震海寰」,既补平声脚,又以「海寰」呼应「巨舰」的工业意象; 忌补「威名四海扬」之类空泛套话。 结语:破格处的历史重量 长联的间破式如同古建筑榫卯——看似打破规整处,恰是承重关键点。当「汽机巨舰」的仄声与蒸汽轰鸣共振,当「松坡云亡」的平声与挽歌低徊相合,破格不再是规则的溃败,而是格律向历史真实的俯首称臣。此乃马蹄韵最深刻的智慧:让规则为永恒的诗意让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