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 那些河洛文明之 瑰宝

冷酷的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南省洛阳市博物馆位于古都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这是一座新建成不久的大型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其占地有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洛阳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现设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五大专题陈列。现馆藏文物20449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428件/套,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洛文明展:洛阳作为十三朝历史古都,有着1500多年的辉煌历史,本馆陈列以洛阳夏代都城、商代都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为主线,以洛阳出土历代文物为本,以历史时间为顺序,全面展示洛阳作为十三古都的辉煌历史,突出了“河洛文明”是中国文明象征的特殊历史地位。该展厅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陈列精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人们曾经使用过的石球、石锤、石斧、石凿。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妯娌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陶盆,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王湾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川缸,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汝州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甑,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4500年),洛阳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陶镂空高柄豆,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4500年),1959年洛阳市王湾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陶曲腹盆,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4500年),1959年洛阳市王湾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陶盘,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4500年),1959年洛阳市王湾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盆,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4500年),洛阳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环、石壁,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4500年),1996年孟津县煤窑乡妯娌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鬲,夏代(公元前21世纪—前1600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绘蟠龙纹陶壶,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1993年洛阳市西工区战国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绘陶豆,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2005年洛阳市西工区凯旋路战国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子申父己”铜鼎,商代(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1958年伊川出土。(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乳钉纹铜爵,夏代,中国最早的青铜酒器,一九七五年出土于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其壁厚仅0.1厘米,流尾细长如飞鸟展翅,乳钉纹装饰展现了夏朝礼乐文明的早期形态,被誉为“华夏第一爵”。(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兽面纹铜爵,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洛阳塔湾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兽面纹铜尊,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北窑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方格纹铜鼎,夏代礼器,中国最早青铜鼎,被誉为“华夏第一鼎”,其腹部方格纹简洁古朴,纹饰与龙山文化陶鼎相似,反映早期权力象征。(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召伯虎”铜盨,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1993年洛阳东郊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且辛”铜鬲,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2002年唐城花园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亚”铜觚,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2003年洛阳东车站西周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铜编钟,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1986年西工区六一二所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考母”铜罍,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1964年北窟西周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兽面纹铜簋,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北窑西周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瓷瓮,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林校车马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齐侯铜盂,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1957年中州大渠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蟠螭纹铜鼎,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1983年洛阳市西工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窃曲纹铜鼎,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二十年代洛阳金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繁阳之金”铜剑,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1974年西工区凯旋路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王夫差”铜剑,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1991年东周王城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令”铜戈,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伊川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界格云纹瓦当,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汉魏洛阳故城内城西部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浮雕兽面纹方砖,唐代(公元618—907年),隋唐洛阳城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仕女铜灯,唐代(公元618—907年),2019年洛阳新唐街唐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两京地区的多彩低温釉陶器,二十世纪初最早在洛阳邙山的唐墓中发现,因其釉色多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而得名。唐三彩器类丰富,造型优美,釉色艳丽,代表了中国多彩釉陶的发展高峰。其用途多为陪葬品使用,从这些出土的唐三彩,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时期欣欣向荣的社会生活图景,和开放多元的盛唐气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绿障泥红釉马,唐代,1981年洛阳龙门安菩夫妇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釉马,唐代(618—907年)洛阳市公安局移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牵驼俑,彩绘载丝骆驼。唐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牵驼俑,三彩骆驼,唐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釉双龙瓶,唐代,1999年偃师市唐恭陵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粽红釉盘口瓶,黄釉盖罐,黄釉四系罐。唐代,1999年偃师市唐恭陵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蓝釉长颈瓶,蓝釉葫芦瓶,蓝釉三足罐,唐代,1999年偃师市唐恭陵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蓝釉灯盏,唐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珍珠纹罐,唐代(618—907)洛阳龙门杜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三足炉,唐代(618—907)</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文官俑,唐代(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半翻䰇女俑,唐代(618—907年)1965年洛阳关林59号唐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驱邪镇守,镇墓俑是中国古代雕望中的一个独特品类。古人认为,将镇墓俑放于墓中可以守护亡灵安宁。镇墓俑一般体型较大,工匠着力刻画其凶煞狰狞的面貌,起到镇墓驱邪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人面镇墓兽,唐代(618—907)</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兽面镇墓兽,唐代(618—907)</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牡丹纹枕,北宋(960—1127年),1955年洛阳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俑,古代陪葬冥器,是为了使死者在冥世继续过着和生前在人间一样的生活。这些展出的陶俑,不仅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提供了不可缺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绘陶牵手女俑,北魏(493—534年),洛阳市宜阳县窑村出土。双女俑相牵而立,服侍与神态生动展现北魏女性生活风貌(洛博十大镇馆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绘骑马男俑,唐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绿釉陶楼,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洛阳宜阳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亭式陶井,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洛阳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绿釉陶院,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洛阳出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墓壁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珍宝馆:洛阳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居十大古都之首,先人们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无数的奇珍异宝,这些宝贵的艺术品,反映了古老的东方文化和审美意识,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都洛阳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泥塑佛面像,北魏。1979年出土于永宁寺塔基,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也被公认为是整个洛阳博物馆中最具魅力和人气的藏品。残存佛面微笑神秘,体现北魏佛教艺术之精髓。(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鼓铜方罍,商代晚期青铜酒器,1963年洛阳北窑庞家沟出土。器身铭文“母鼓”揭示其历史价值,纹饰融合了中原与边疆文化特征(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叔牝方彝,西周盛酒器,1960年洛阳郊区小李村出土。其纹样繁密工细,铸造精良,国内目前发现仅此一件,是西周青铜礼器典型之作。(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兽面纹铜方鼎,西周早期青铜礼器,采用失腊法铸造,通体饰饕餮纹与云雷纹,1977年洛阳北窑庞家沟西周墓出土。此鼎为洛阳城市标志,也被称为“洛阳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玉杯,曹魏时期(公元220—265年),1956年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出土。这件由和田羊脂玉雕琢而成的玉杯高11.5厘米,杯壁最薄处仅一毫米,通体光素无纹,展现了曹魏时期“天然去雕饰”的极简美学,其工艺精湛,保存完好,全国仅此一件,被誉为最孤独的国宝。(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鎏金铜羽人,东汉(公元25—220年)1987年洛阳机车工厂东汉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错金银铜鼎,战国,1979年洛阳市小屯村地下窖藏出土。(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银平脱花乌铜镜,唐代,1970年6月洛阳市关林钢T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绘陶马与驯马俑,唐代(公元618年—907年),1968年洛阳唐墓出土。(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釉马,唐代(公元618—907年),1981年洛阳龙门安菩夫妇墓出土。此种通体黑釉三彩马国内仅存二件(另一件在国博),其全身乌黑如墨,四蹄踏雪,烧制成功率不足3%,其造型灵动,肌肉线条逼真,反映了唐代骑射风尚与丝路文化交流的盛况。(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灯,唐代(公元618年—907年)1987年洛阳吉利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彩骆驼,唐代,高88厘米,长76厘米。1981年龙门安菩夫妇出土。颈上曲,头昂扬,张口嘶呜。背上垫花毯,双峰间搭兽面托囊,囊的前后有丝绢,丝绢两头务别系有小口瓶、鸡头壶、干粮袋和肉块,形象地再现了中国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秦景教石经幢,唐代(公元618—907年)2006年洛阳市出土。经幢为一石灰岩质青石制成的八梭石柱,上有景教经文《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和《经幢记》,以及完整的十字架图像。其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是唐朝景教大师景净所造的伪经,是一部中国化的基督教神学本体论论文。《经幢记》则记载了立经幢的时间、原为、经过、参加人员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始石经,时代:曹魏正始二年(241年)1922年洛阳市偃师县佃庄乡大郊村出土。该石经与东汉熹平石经、唐开成石经并称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三大石经。(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银镀金六世班禅像,清(公元1616—1912年)原藏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鎏金铜观音,清代,故官博物院移交。这尊观音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反映观音在普陀洛伽山讲经说法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刻馆:洛阳石刻造像从东汉,北魏,到唐宋明清而不辍,这些造像虽风格各异,但比例协调,气韵生动,写意传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辟邪,东汉(东汉光武帝陵石辟邪)这尊青石神兽高1.9米,长2.9米,重8吨,融合了龙头、虎身、狮爪和凤翼的特征,是东汉帝陵石刻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原地区最大最美的石辟邪。(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虎,北魏(公元386—534年),洛阳邙山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羊,宋(公元960—1279年),洛阳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狮,金代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1985年偃师程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经幢,宋代(公元960—1279年),洛阳市宜阳县柳泉乡出土。经幢吴柱状八面体,七面是梵文,一面有汉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神龙元年造像碑,唐代,偃师市寇店乡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楼阁式石佛塔,唐代(公元618—907年)洛阳市宜阳县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说墓志井盖,唐代,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1999年伊川县吕店乡袁庄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宫廷文物馆:该展馆内展品是1973年根据周总理批示,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给洛阳博物馆,这批文物原藏故宫慈宁宫大佛堂,多位清代全国各地进贡之品,有佛造像、佛龛、法器以及宫廷生活用具,插屏、挂屏、字画、瓷器等。这些宫廷文物用料讲究、工艺精湛,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班禅,活佛转世制度是西藏宗教重要特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樊石无量寿佛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丝楠木塔,清代(原为乾隆为母所制寿礼)其高6米,榫卯结构无钉连接,塔内佛龛藏304尊鎏金菩萨,工艺制作精美。(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粉彩无量寿佛,清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缪嘉惠绘画插屏,清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挂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达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画馆:正在展出的是王绣“牡丹艺术展”。王绣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来到洛阳从业文博,数十年间,她奋斗于工作第一线,是洛阳牡丹文化的传播者,在她的带领下,洛阳形成了独特的牡丹画文化产业,被学术界称为“王绣现象”,其画作也被世界各地美术机构收藏和海内外众多艺术场所陈列,成为牡丹文化的使者,洛阳文化的旗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笔者是一个历史和文物爱好者,每到一地,当地博物馆必是打卡之地,洛阳博物馆的规模、藏品及展馆布置确实不错,除藏品的珍贵外,其布展形式值得推广学习,笔者认为其布展优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各展厅的布展内容、目的、方向清析明确。二是展品有的放矢,该多的多,该少的少,而不是胡乱堆砌。三是注重展馆的整体管理,使之成为一个参观学习、环境良好的公共场所。</p>

出土

洛阳

唐代

馆之宝

公元

洛阳市

三彩

年前

西周

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