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标新视角 专家引领促前行——2025年海南省中小学校美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纪实【二】

李玮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小组组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昌江黎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王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 <p class="ql-block"><b>  今日上午,由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美术教师薛玉雪老师为我们授课。课程内容为校本课程案例研发与实践。船型屋文化的美淯价值转化、海南特色美育课程开发实践。以下是薛老师授课内容:</b></p> <p class="ql-block"><b>  一、入学校教育:开发相关校本课程,由薛玉雪老师设计的《船型屋昨天•今天•明天》美术课程,既让学生了解船型屋的历史、构造与文化内涵,培养审美能力。还可组建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船型屋营造技艺,通过动手实践提升创造力和艺术素养。</b></p> <p class="ql-block"><b>  二、结合文旅融合:依托船型屋古村落,如白查村,完善配套设施,发展研学旅游。设置培训教室和非遗文创展示馆,由传承人担任“导游”,让游客和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船型屋的建筑之美与文化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b></p><p class="ql-block"><b> 三、创新设计应用:提炼船型屋的材料逻辑、空间布局等文化内核,将其融入现代建筑与公共空间设计。如海南师范大学张引教授将其元素应用于民宿木屋、咖啡馆等设计中,还设计了“可移动海南非遗传承体验装置”,以现代设计手法展现船型屋文化的独特韵味。</b></p><p class="ql-block"><b> 四、开发文创产品:根据船型屋特色设计文创产品,如以船型屋为原型的收纳盒子,文件袋内层印黎锦工艺短句等,将船型屋文化转化为可携带、可互动的生活符号,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其文化魅力,实现美育价值的日常渗透。</b></p><p class="ql-block"><b> 五、借助数字技术:利用AR、VR、元宇宙等技术,研发船型屋文化数字遗产及其虚拟仿真交互系统。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相关系统,可让体验者身临其境感受黎族生活场景,突破时空界限,以创新方式传承船型屋文化,提升文化体验的趣味性和参与性。</b></p><p class="ql-block"><b> 六、开展体验活动:举办船型屋营造体验营,让参与者亲身体验从地基定位到屋顶覆盖的全过程,感受力学之美与传统工艺的精妙,领悟黎族先民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敬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组学员与薛玉雪老师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下午,在黄长春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省一级学校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由葛海燕校长与薛玉雪老师引领、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校园美育文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参观美育教室学生作品</b></p> <p class="ql-block"><b>葛海燕校长结语:</b></p><p class="ql-block"><b> 生活化美育实施路径的探索,是以美育为切入点,借助美育的本体价值以及美育的工具价值,通过生活的介入,积极地为实现学生的健全人格而努力。我们衷心希望结合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实施生活化美育教育的有益经验,能有效构建本校和美特色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小学美育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促进美育教育实施落地生根,推动生活化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活动结束后全体老师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培训让我明白,美育不是刻板的知识传授,而是在体验中唤醒对美的热爱,进而影响性格与价值观。我体会到“美”不需要完美,而是真实的表达。 </b></p><p class="ql-block"><b> 总之,今天葛校长与薛老师的美育培训课不仅提升了我的审美素养,更让我懂得:美育的核心是“育人”,它能让人在美的熏陶中学会感受、思考与创造,成为更完整、更温暖的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