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游记之四:三星堆遗址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2025年4月18日

Hope

<h1><b> 三星堆遗址被发现 实证中国史文多元</b><div><b> 蜀汉国君臣聚一堂 祠名更改顺应民心</b></div></h1> <h1><b>独特的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建筑,象征着遗址内三座山特征</b></h1> <h1><b>世界上最大的单件青铜器文物,通天神树,通高3.96米,镇馆之宝</b></h1> <h1><b>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展现蜀汉国明君良臣等众多英雄好汉,讲述三国时期诸葛亮等的丰功伟绩</b></h1> 今天上午参观三星堆遗址博物馆,位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东北角,距成都40公里<div> 三星堆遗址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1,于20世纪20年代末,为我国西南地区迄今为止所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先秦时期古国古城遗址,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的历史: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现在进一步实证了:同样,长江流域也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div><div> 团队8时乘车,1小时余达该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内有旧馆和新馆之分,前者建于2022年前,后者2022年开工,1年后对外开放,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5.5万平米,形体如“堆列三星”,新馆也称之为陈列馆,内有展示品1500件,游客们来此仅参观新馆,旧馆正在升级改造</div><div> 三星堆遗址探测范围12平方公里,主体遗存分布于城墙合围的3.6平方公里的古城,存续时间2000年,从新石器时代末延续至西周早中期,距今4800年-2800年</div><div> 遗址挖掘出的物品5万余件,其中商代后期的青铜器极其丰富、精彩耀眼,还有石器、陶器、玉器、象牙、丝绸、海贝等;遗址主体挖掘出众多的集中于1起的8个祭祀坑,遗址主体的东、南、西有多处残壁断垣城墙,遗址主体最大的单体建筑达1000平米。。。</div><div> 老顽童马不停蹄地在新馆参观约3小时,包括团队参观的时间,拍摄了许多陈列品和介绍内容,这里的许多展品在塑造上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文物很不相同,具中国西南古蜀特色,开眼界、长见识了</div> <h1><b>9:20达三星堆遗址博物馆,从游客中心前旁的门进入</b></h1> <h1><b>该博物馆导览图,参观新馆,即1号楼</b></h1> <h1><b>新馆建筑内外形体非常独特,象征着三星堆;参观者非常之多,陈列馆内人挤人</b></h1><h1><b>该遗址名三星堆,来源于该遗址古城内那时就有3座山,故谓之,嘉庆《汉州志》也记载:“三星伴月堆”为清代的名胜之1,广汉市,古代曾称为汉州</b></h1> <h1><b>考证发掘出来的文物,说明三星堆遗址在新石器晚期至夏代,已发展成中心聚落;约在商代早期,距今3000多年前,出现城墙和大型建筑,商代中期,城址面积达3.6平方公里,经济发达,以后还有了相当高超的青铜器制造工艺,黄金加工,丝织业等,社会结构也渐为复杂,祭祀体系较为成熟,彰显其为周边的统治中心、宗教中心、经济中心的独特地位,可能为某个蜀王的城邑</b><div><b>该遗址,只发现东南西3面城墙,没见北墙,原因为:城的北面有鸭子河,可替代北城墙</b></div><div><b>城内还有多道城墙,仓包包和月亮湾2个小城在其中,南面,隔马牧河有集中1起的祭祀区,已挖掘出8个祭祀坑,三星堆位牧马河西南祭祀区内</b></div><div><b><br></b></div></h1> <h1><b>根据挖掘的古城遗址和出土的文物等,划分出3000年前的蜀地古城內功能区域(此图来自网上)</b></h1><div><b><br></b></div> <h1><p><b>陈列的陶器制品 1</b></p><p><b>左上图,陶人,公元前1300-1100年,商代后期;右上图,陶盉<span style="color: inherit;">;左下图,陶猪,公元前1100-前900年,商末至西周前期;右下图,陶高柄豆,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span></b></p></h1> <h1><b>2 </b></h1><h1><b>一般来说,三星堆挖掘出的陶文物,简单的往往是前期生产的,相对复杂的或相对精致的,是中后期生产</b></h1> <h1><b>陈列的玉制品 1</b></h1> <h1><b>2</b></h1> <h1><b>3 丰富的各种玉璋:图左,边璋,用于祭山;图中,戈边璋;图右,其他形璋</b></h1> <h1><b>玉制品制作过程场景</b></h1> <h1><b>金制品陈列 1金杖,国文物1级,长142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金杖主人为古蜀国第3代蜀王鱼凫</b></h1> <h1><b>2 上图,金叶;下图金面具</b></h1> <h1><b>3 金箔神兽</b></h1> <h1><b>三星堆遗址文物中,众多且最亮闪的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 1 青铜铃 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b> </h1> <h1><b>2 商代的青铜戴冠纵目面具,为三星堆最具精神文化内涵的文物类型之1,这些面具与人脸“三庭五眼”的标准比例不合,5官的夸张,正是为了拉大与现实的距离,而凸显其神性 (1)</b></h1> <h1><b>(2) 左上图,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国文物1级;右中图,双眼珠,向外突出9厘米、呈柱形的面具人,为蜀人始祖的特征,有史记载过;下右图,好些像猪八戒,不是吗?!左下图,耳朵旁有纹饰,代表高级别吧!</b></h1> <h1><b>(3)三星堆遗址,共出土20余件青铜面具</b></h1> <h1></h1><h1><b>3 青铜人像 (1)</b></h1><h1><b>右图,为铜扭头跪坐人像,在4号祭祀坑,类似共出土3件,从其形象看,具有负重之感,其形象更接近真实人,众生相之1吧</b></h1> <h1><b>(2)青铜大立人,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b></h1><h1><b>王者至尊,通高260.8米,其中人像高1.72米(图中),头戴高冠,身穿窄袖衣,脚戴足镯,双手环握中空,环抱胸前,形象典重庄严,其呈现出既具王者之风,又有大巫之仪,应是集神、巫、王身于1体的古蜀国最高统治者的形象,国文物1级</b></h1><h1><b>商代古蜀青铜器,不仅丰富多彩精美,多具本地域特色,且往往高大巨型,那时的中原地区往往没有如此大型的人、兽或此2者于1体的青铜器</b></h1> <h1><b>4 驾神兽,祭天地的青铜雕像 (1)</b></h1> <h1><b>(2)</b></h1> <h1><b>5 崇拜自然或人与自然合一的青铜器 (1)</b></h1> <h1><b>(2)</b></h1> <h1><b>(3)左图,人鸟合一,右图,人兽合一</b></h1> <h1><b>6 镇馆之宝,大型青铜通天神树,国家级文物,陈列馆压轴展品,为世界迄今所见的青铜文物中单件最大的,</b><b style="color: inherit;">高3.96米,底座直径0.935米,有3层枝叶,每层有3根树枝,树枝的花果上翘或下垂,每根树枝都站着1只鸟,于上翘的花果中;神树下部悬着1条龙,龙头朝下,龙尾在上,天骄多姿</b></h1><h1><b>此造型奇异、风格耸伟,其冶铸技术和艺术水平高超,想象力丰富,尤其底座构拟出3山相连的“神山”意象</b></h1><h1><b>这3山象征着三星堆遗址主体内的3座山吧?!个人猜测!</b></h1> <h1><b>7 其他,爽眼、有特色的青铜器 (1)</b></h1><h1><b>下左图,青铜太阳形器,国文物1级,中间阳部直径28厘米,高6厘米,整个形器直径85厘米<br></b></h1><h1><b>上图,青铜龟背,据介绍,其内有焊接,那时有焊接技术?简直不可能,但龟背上确存在,是个谜!</b><br></h1> <h1><b>(2)陈列着许多眼睛和神兽面具的青铜器</b></h1><h1><b>据介绍,眼睛图像除青铜器外,还有其他质地的眼形器、眼形饰,运用于青铜人像的腿部、服饰、冠饰、底座等部位</b></h1><h1><b>估摸为那时古蜀人对自然和对眼睛的狂热膜拜</b></h1><h1><b>除此图外,古蜀人还对蛇、鸟、虎等情有独钟,尤其对鸟,通天神树青铜器上,就专门铸就9只神鸟,其他青铜器上,也往往有其一席之地</b></h1> 在三星堆生活了2000年的古蜀人,距今4800-2800年,突然于商末周初,于这座古城迁移至今日的成都市,并在遗址古城埋藏许许多多带不走的沉重的青铜器等<br> 迁移的原因众说纷纭:制造高大而重的大量青铜器,其原料得从遥远的地方运来,不堪重负而为之;第2种说法,内乱所致;第3种,认为自然变异,水灾所致,老顽童认同第3种!前2种均可不搬迁<div> 参观毕,午餐后,驱车前往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寺庙,里面供奉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雕塑的纪念地,有“三国圣地”之美誉</div><div> 该武侯祠,所在地最初只有刘备的惠陵和汉昭烈庙,公元223年刘备葬于惠陵,诸葛亮亲选</div><div> 刘备对诸葛亮,绝对信任,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在诸葛亮的运筹下,刘备于公元221年建立蜀汉国,公元223年,伐吴失败,病死与四川白帝城,死前托孤于诸葛亮,在此后的十余年里,诸葛亮一如既往,其卓绝智慧贯天下,公元234年 ,病死于伐魏前线,葬陕西勉县定军山,被谥封“忠武侯”</div><div> 此后全国诸葛亮生前到过的地方,蜀汉国被灭后,武侯祠纷纷建起,南北朝前后,惠陵和汉昭烈庙附近也建起了武侯祠,始建年份和具体处所,已不可考,后根据唐代诗圣杜甫所作诗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惠陵的不远处</div><div> 明初重建“汉昭烈庙”时,武侯祠并入,明末,庙宇毁,清代康熙时重建,主庙不再为汉昭烈庙,而是武侯祠,可见那时的清朝皇帝顺应民心,对诸葛亮也更有好感,只是在地势上,汉昭烈庙比武侯祠稍高,以作君臣区分,明面上,名称也依旧为汉昭烈庙</div><div> 汉昭烈庙改名武侯祠,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61年,国务院在公布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武侯祠定位正式名称</div><div> 1984年成立该祠博物馆,此后博物馆规模不断扩大:迁入清代修建的祭祀刘、关、张的“三义庙”,修建仿古1条街“锦里”,合并西面的南郊公园等,后2者历史上曾辉煌过或有历史故事</div><div> 至今武侯祠博物馆,占地面积15万平米,分为3部分:文化遗产区、其西面的三国文化体验传播区(南郊公园)和东面的锦里民俗区,2008年被授予为全国首批1级博物馆</div><div> 团队着重参观武侯祠的主体文化遗产区 ,在陈导的带领下,参观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 、惠陵等后,解散自由活动,老顽童来到南湖公园 ,最后在锦里民俗区蜻蜓点水,时间关系</div> <h1><b>15:30 ,来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大门</b></h1><h1><b>金光灿灿的“汉昭烈庙”匾额依然高挂,因这是久远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尊重历史,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而为之吧?!</b></h1> <h1><b>《三国演义》家喻户晓,蜀汉国又建在成都,诸葛亮在此运筹帷幄高超,赢得民间喝彩,赢得敌我双方的认可,周瑜曾有“既生亮何生瑜”之愤慨<br></b><b>故成都武侯祠为全国各地武侯祠中影响力最大、参观游客最多,成游览三国历史的胜地</b></h1><h1><b>下图,是武侯祠中轴线上的1进院,刘备的殿宇,似四合院,院门上方书有“明良千古”,明良意为明君良臣,院北殿正中,刘备塑像坐北朝南,其院2边为蜀汉文臣武将廊,共有28尊,好似蜀汉国君臣在上朝</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武侯祠塑像均为清代年间</b></h1> <h1><b>殿内,刘备于正殿,三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于东西偏殿</b></h1><h1><b>刘备(公元161-223年),河北人,汉末起兵,逐鹿中原,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后世称“蜀汉”,伐吴失败,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b></h1><h1><b>偏殿东,关羽也1身帝王装,这是后世对关羽的崇敬,把其拔高、神化了的结果</b></h1><h1><b>关羽随刘备起兵,战功显赫,威震华夏,其千余年后的明代开始封关羽为“关帝”</b></h1> <h1><b>正殿,刘备旁有其孙刘谌塑像,原还有其接班人刘禅塑像</b><div><b>刘谌,刘备第5子,在魏国军队进逼成都时,苦谏父亲,同敌决一死战,与国共存亡,无果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以死殉国精神受到后人颂扬</b></div><div><b>而刘禅未能保住父业,投降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自此没有再塑</b></div></h1> <h1><b>接着来到主殿武侯祠,祠内正中供奉着智多星诸葛亮塑像</b></h1><h1><b>约2000年前的诸葛亮智慧、兵法、战术,精湛高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屡屡出奇制胜,战绩赫赫</b></h1><h1><b>其精髓流传千秋,经久不息,百姓心中有杆秤,故会有汉昭烈庙,改为武侯祠的局面,诸葛亮功更高!</b><div><b>民国时期,邹鲁写过1首诗: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b></div><div><b>此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b></div></h1> <h1><p><b>蜀汉国丞相诸葛亮,轻摇羽扇,运筹帷幄,1代儒相的风仪</b></p><p><b>其助刘备建国登上君位,战术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尤其独特的攻心术,7擒7纵敌方战将孟获,使其心悦诚服;治国中,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清末云南赵藩撰文名联赞诸葛亮: 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b></p><p><b>赞诸葛亮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颂诸葛亮治国得法,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b></p><p></p><div><b>诸葛亮左边有其儿子诸葛瞻塑像,右边为其孙子诸葛尚,公元263年,孙子随其父亲1起御敌战死,不足20岁,唏嘘!诸葛亮3代被后世誉为“三世忠贞”</b></div><div><b><br></b><div><br><div><br></div></div></div><p></p></h1> <h1><b>惠陵,诸葛亮亲选的墓址,封土高12米,墓墙周长180米,公元223年8月刘备葬于此,后其甘、吴夫人亦先后葬此</b></h1> <h1><b>武侯祠内,响亮的唐碑,公元809年刻立,全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b></h1><h1><b>唐代名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镌刻,这文章内容、书写字体和镌刻技艺极为精湛,被誉为“三绝碑”</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除了唐碑,武侯祠内还有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b></h1> 17时出博物馆,乘车去酒店,与中能成都众多门店的负责人或代表,边晚餐边交流<div> 今晚有中能成都区领导和所有门店的掌门人宴请中能杭州的客人,分坐3桌,中能总部也来人参加,会上除了相互介绍,谈得最多的还是中能健康的管理效果怎样,相比较杭州的效果比成都的要显著,发展也快,原因于杭州人的健康意识比成都人强,另外生活水平杭州高些,还有成都餐饮1片火辣辣、红彤彤,且有根深蒂固以吃为上的四川传统,使成都人更管不住嘴<br> 成都人好客,照顾到杭州人不吃辣,几乎全是不放辣,1小时余,相互道别,感谢成都人的盛情款待<br> 明天团队于成都的最后1天,参观中能公司总部,新乔迁之地,中国财富大楼第36层 </div> <h1><b>今日老顽童的以下留影:</b></h1> <h1><b>1 (中能杭州刘新慧摄)</b></h1> <h1><b>2 与同团成员合影(同上)</b></h1> <h1><b>3 于武侯祠三国文化体验传播区(南郊公园)(同团微信名清清河水摄)</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