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6日上午,凤翔区作家协会组织40名会员走进位于凤翔区南指挥镇的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开展主题为“助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采风活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活动由陵园博物馆主任黄克智带队,围绕其参观前提出的三个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学:一是文物信息关联——文物为何如此陈列?彼此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二是布展理念逻辑——为何采用当前布展方式?各展区如何形成有机整体?三是陈列技术手段——灯光运用、电子设备等展陈技术有何特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黄克智的细致讲解中,会员们首先通过三组大型浮雕,深入了解了“迁延之战”“饵兵大会”等先秦重要战役的历史脉络,系统梳理了先秦时期的历史轨迹。随后在秦公一号大墓展馆,大家重点学习了先秦文化演进、秦景公墓的构造特点,以及其创下的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同时,对“全国首家由农民集资兴办的秦公一号大墓遗迹博物馆”这一特殊背景,也有了详尽认知。在车马坑展馆,通过对秦国车马殉葬制度的解读,会员们对先秦历史文化及先秦丧葬礼仪制度的理解愈发深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现场研学中,会员们纷纷为陵园博物馆的宏大规模与精巧设计惊叹不已,对文物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工艺价值表现出浓厚兴趣。针对大家提出的疑问,黄克智逐一耐心解答,会员们边听边记、即时交流,思想的火花在互动中不断迸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次秦公一号大墓研学活动成效显著,不仅为会员们打开了一扇深入触摸先秦历史文化的新窗口,更为今后开展同类文化研学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p> <p class="ql-block">摘自:秦国发展简史</p><p class="ql-block">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朝代。它的统一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但在中国历史的影响却长达两千多年。自秦立国(前770年,周平王元年,秦襄公8年)至子婴元年十月(前206年,汉高祖元年)“楚将沛公破秦进入武关,使人约降子婴”,有564年的发展史,秦国从开国之君秦襄公至秦子婴降,先后有国君25位(不计秦庄公),秦王5位,皇帝2位(不计子婴)。先后以犬丘(甘肃)、秦(甘肃清水张家川一带)、汧(宝鸡陇县边家庄磨尔塬一带)、汧渭之会(陈仓区魏家崖一带)、平阳(陈仓阳平镇太公庙一带)和雍城(凤翔区南,期间在栎阳、泾阳短暂居住过)、咸阳为都城,史称“九都八迁”。国君百年之后葬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西山大麓(或在宝鸡,或在甘肃)、或平阳(陈仓区阳平镇太公庙一带)、或雍城秦公陵园(凤翔区)、或咸阳塬陵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所创造并使用的秦文化也是华夏五千年“文化中国”延续。</p><p class="ql-block">秦朝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它上承夏商周(西周)三代,下启汉唐。如果说西周时期是中国礼乐文化发展的巅峰时代,那么秦就是中央集权制度文化创设时期。其实,嬴秦族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五帝”和大禹时期。嬴秦族的先祖“伯益(大费)”、殷商族人的先祖“契”、西周族人的先祖“后稷”曾和大禹一起治水。《夏本纪》:“禹乃遂与益(伯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殷本纪》:“契兴于唐(尧)、虞(舜)、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司马迁在《五帝本纪》里构筑的中国古代“五帝”系统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本纪》说“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殷本纪》里说“殷契,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周本纪》里说周人先祖后稷,“母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五帝本纪》里说“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秦本纪》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说明夏、商、周、秦皆是炎黄子孙,是四个平行发展的部族,只不过建立统一的中原政权有先有后。统一的秦王朝不但继承了西周的礼乐文化,而且创造性地建立了废分封设郡县等一系列旨在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汉承秦制,一直到明代的内阁制、清代的军机处,都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百代都行秦政法,”秦的政治制度影响中国历史两千余年。</p><p class="ql-block">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秦王朝统一的历史是短暂的,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可是溯源秦人的历史,却可以上溯到我国三皇五帝的大禹治水时期,其发展史跨过了夏商周三代。</p><p class="ql-block">秦国的统一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终结了诸侯林立的“封建”乱世,促成了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的体制嬗变;同时也为“百代秦政”的制度传承和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于统一政治格局的定型,秦的创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秦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发展史,秦人的西迁和东进,或因政治,或因军事,一路奋斗、一路艰辛,跌宕起伏。让秦文化表现出超地域的特征和跨时代的意义,体现出法家思想的烙印。王子今先生说:“总结秦文化有积极意义的成分,应当注意这样几个特点:创新理念、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实用意识、技术追求。秦文化的这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特点,可以用‘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概括”,这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总之,秦人在山东、山西、甘肃、陕西等地564年的发展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周文化和秦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发展,为中国汉代“大一统”局面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黄克智:男,网名“守陵人无逸”,生于1966年12月,陕西岐山人。秦文化爱好者,2023年荣获第三届“最美陕西文物安全守护人”称号。在《文化月刊》《今日中国论坛》《渭南师范学院学报》《考古与文物》等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篇。</p><p class="ql-block">黄克智老师讲,这个展板放在大墓和雍城之后,就是希望介绍了秦文化的辉煌之后,需要给秦一个定论,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我们应该持何种历史观点?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引发新的思想和观点。</p> <p class="ql-block">1977年9月,宝鸡市凤翔县高王寺村发现一座铜器窖藏,出土一大批春秋时期的秦国青铜器。其中,有一件镶嵌设宴狩猎纹铜壶,纹饰精美,价值很高。 这件青铜壶表面用红铜片镶嵌而成,以带斜角云雷纹将壶身划分为四层,从颈部到底部,铸满各种画面。第一层展示了高台习射,第二层展示了水陆射禽,第三层展示了宴乐场面,第四层展示了狩猎场景,总共有各式人物和鸟兽 231 个,反映了当时秦人的礼仪、服饰、建筑和社会习俗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