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井

雨后阳光

<p class="ql-block">  无论你离开故乡多少年,无论你是否把异乡当成了故乡,当你回忆起自己家乡的一些人和事仍是满满的爱恋,故乡于我而言就像是一首稔熟的老歌,即便是已经记不清歌词了,仍然能哼出它的曲调来,一如故乡的老井,无论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总会时时出现在我的梦中。</p><p class="ql-block"> 我离开故乡已经许多年了,记忆深处最让我魂牵梦萦的除了故乡的小河还有那口老井,如今那口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老井已经不复存在了,然而每每回忆起来总是很亲切。</p><p class="ql-block"> 故乡的老井坐落在村子中央,全村人的生活用水全靠它,它是什么时候建的我无从得知,井的里面用砖头砌成,井台用石头铺成比地面高出一点点,砖缝里长满青苔,井水冬暖夏凉,平时季节井水清洌可鉴,每到多雨的季节水就涨了很高,高到拿个水瓢伸手就能从井里舀到水,井边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是夏天,妇女们家家带着换洗下来的衣服去井边,一边洗衣服一边唠着家常,孩子们在井边游戏玩耍,有淘气的孩子会往井里丢块石子,大人们的拉呱声、呵斥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唤醒了村庄里的沉寂。夏夜,月色融融,村里来个说书的,不用给钱,管吃管住就行,生产队的牛屋就是他们好的住处,伙食也简单,村里有啥就吃啥,大鼓一架一唱就是十天半月,村民们围坐在井旁边,边纳凉边听着古书,度过一个个漫长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家家用水都是用扁担去井里挑水,我家人口多,祖母又是极爱干净的人,所以用水量很大,挑水是个技巧活,搞不好水没打上来,连桶带扁担也掉井里去也是常有的事,我姑姑那时十几岁还没上高中,家里挑水事都是她放学来家完成,我家两个水缸,一大一小,每次要挑十几趟,两缸水才能装满,我的二叔和小叔读书的地方离家远,很少挑水,听祖母说,一次家里没有水做饭,正好我二叔在家,祖母就让二叔去挑水,等了许久也不见二叔回来,祖母着急,就去井边寻找,井边只有一只水桶和扁担,另一只水桶掉进井里,井边上还有二叔的两只鞋,二叔却不知去向,祖母慌了,她认定是二叔不会挑水掉井里去了,祖父急忙喊来村子里的人要下井里打捞二叔,正在大家乱成一团的时候,有人突然看到二叔从村口远处的小路上走来,原来他是去学雷锋做好事去了,据说是去帮助一个老妇人背口袋并护送她到家,把挑水的事丢一边去了,家里人虚惊一场,也不好责怪,这件事在我们家传说了许多年,祖父祖母每次说起这件事总是慈祥地笑着,早已忘了当时的担忧和恐惧。</p> <p class="ql-block">  关于这口井,父亲给我说的最多的是顾瞎子挑水的事情,每每我和弟妹们学习懈怠了,父亲就拿顾瞎子挑水的事说教鞭策我们。我没见过顾瞎子,父亲说他个子高高的,自幼失聪,一生未娶,和他老母亲相依为命,他不识字,却会拉一手好二胡,他拉的二泉映月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一个瞎子无师自通,竟能如此精通一门乐器,实在让人佩服,更让人佩服的是瞎子挑水,他能准确地找到水井,又能准确无误地用扁担勾住水桶再从井里打满两桶水挑回家实在是不容易,我时常闭上眼想象着一个盲人怎样小心翼翼地往井边走的样子,该有多危险呀!井边连个遮挡的圩子都没有,他是怎样凭着感觉走到井边的呢?顾瞎子挑水成了我心中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后来家家院子里都打了小井,井口只有碗口大小,水桶也是细细长长的,桶底绑个重的东西,栓上绳子放下井里就能打水了,不用挑水,的确方便许多,但水量不足,打几桶就打不满了,再后来始兴压水井,我家最先打了一口,村子里用水不便的人家都来我家压水,清清的泉水总也用不尽,农活归来的村民总会在我家门口停留歇息一下喝口水,祖父总是热情地搬来板凳,装上一袋烟递上去,他们都夸我家的井水真甜!</p> <p class="ql-block">  如今,家家都用上自来水,再不用为吃水问题担忧了,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那些挑水的日子都成为历史,成为了回忆永远定格在时光深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