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唐克镇,晨起,穿行诺尔盖,奔向-神山莲宝叶则

士心草堂

<p class="ql-block">若尔盖县唐克镇位于四川西北部高原,是黄河九曲第一湾核心区,跟甘肃省隔河相望。它属于高寒湿地保护区,平均海拔3400 - 3800米,还是全国三大名马“河曲马”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县</p><p class="ql-block">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生态与文化版图中,若尔盖县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重要门户,更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若尔盖湿地的所在地,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云端天堂”等美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基本概况</p><p class="ql-block">若尔盖县全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北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8′至103°39′、北纬32°56′至34°19′。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东与九寨沟、松潘县相连,南与红原、阿坝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玛曲、碌曲、卓尼、迭部县毗邻。在行政区划方面,若尔盖县辖7镇6乡1个省级牧场,如达扎寺镇、唐克镇、红星镇等,县城为达扎寺镇,距成都498公里、兰州513公里。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人口与面积方面,据2023年数据,若尔盖县幅员面积达10620平方公里,是阿坝州面积最大的县,总人口约8.05万人,以藏族为主,呈现多民族聚居的特征。气候上,若尔盖县属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无夏,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648.5毫米,平均海拔3500米。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自然景观:高原生态的“绿宝石”</p><p class="ql-block">若尔盖县的自然景观以“湿地草原、九曲黄河、高原湖泊”为核心特色,兼具雄奇与灵秀之美。 </p><p class="ql-block">若尔盖草原是川西北最大的草原,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跨川甘青三省,其中若尔盖县境内占比最大。该草原地势平缓,河曲发达,如嘎曲、墨曲等,水草丰茂,是牦牛、藏系绵羊的天然牧场。 </p><p class="ql-block">黄河九曲第一弯位于唐克镇,黄河在此形成“U”型大转弯,蜿蜒逶迤。在夕阳照耀下,河水泛着金光,与草原、山脉相映成趣,被评为“中国最美的黄河景观”之一。 </p><p class="ql-block">花湖生态旅游区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天然湖泊,水面约300余亩,因夏季湖中盛开白色小花得名。湖周芦苇茂密,是黑颈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天鹅、斑头雁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被誉为“高原湿地的精灵”。 </p><p class="ql-block">包座原始森林位于若尔盖县北部,是海拔较高的原始针叶林,以冷杉、云杉为主,生态环境原始,有“天然氧吧”之称,适合徒步探索。 </p><p class="ql-block">纳摩大峡谷怪石嶙峋,峰峦叠翠,是白龙江的源头之一,峡谷内有“一线天”“瀑布”等景观,兼具险峻与秀美。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历史文化:多民族交融的“文化洼地”</p><p class="ql-block">若尔盖县的历史可追溯至史前时期,是古羌人繁衍发祥的重要场所。历经吐谷浑、吐蕃、宋、元、明、清等朝代,形成了独特的安多文化,它是西藏文化三大区域之一。 </p><p class="ql-block">若尔盖县名源于藏语“若盖”,相传是西藏派来的大管家若巴盖登(主管钱粮赋税)的名字,后演变为部落名,最终成为县名。 </p><p class="ql-block">潘州古城遗址位于求吉乡,始建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是宋、元、明三朝的古城,历经265年保存完好。该古城是英雄潘罗支(六谷吐蕃大首领,抗西夏名将)的称雄之地,也是茶马古道重镇,有“铁打潘州”之称。 </p><p class="ql-block">在民族风情方面,若尔盖县以藏族为主,保留了完整的游牧文化,如“河曲马赛马节”(若尔盖是河曲马的故乡,河曲马为全国三大名马之一)、“锅庄舞”“酥油茶”“牦牛肉”等特色文化与美食。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特色资源:生态与物产的“宝库”</p><p class="ql-block">若尔盖县拥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在矿产资源方面,泥炭储量达41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此外还有煤、铁、铜、铀等30多种矿产。 </p><p class="ql-block">畜牧资源上,若尔盖县拥有天然草场1212万亩,其中可利用978万亩,常年饲养牦牛、藏系绵羊、河曲马等草食牲畜100万混合头,是四川省重要的草饲畜牧业基地。 </p><p class="ql-block">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脊椎动物25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如黑颈鹤、藏鸳鸯、白鹳等;二级保护动物41种,如梅花鹿、小熊猫等;野生植物1100余种,盛产虫草、贝母、鹿茸、雪莲等名贵中药材。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革命历史:长征精神的“见证地”</p><p class="ql-block">若尔盖县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节点,1935 - 1936年红军三过草地,留下了“包座激战”“巴西会议”等光辉历史。 </p><p class="ql-block">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巴西镇召开紧急会议,即巴西会议,决定北上抗日,这是长征途中的重要转折点,巴西会议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8月,红军在包座地区击败国民党军,即包座战役,打开了北上的通道,是长征中的关键战役。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若尔盖县是一个“生态美、文化厚、历史重”的高原县城。它既有“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风光,也有“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壮丽景观,更有“长征精神”的红色印记。近年来,若尔盖县依托生态与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如“河曲马赛马节”“花湖生态旅游”等,已成为川西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p> <p class="ql-block">阿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界处,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内地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它与若尔盖县、红原县、马尔康县等7个县接壤,幅员面积在10,352 - 10,435平方公里之间。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阿坝县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县城海拔为3,290米,最高峰海拔达5,154米,最低处海拔为2,936米。该地区属于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年均气温为4℃,无霜期较短,太阳辐射较强。此外,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流经县境,域内拥有麻尔曲河、阿柯河等河流以及高原湖泊。</p><p class="ql-block">阿坝县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森林覆盖率为25.63%,域内拥有雪豹、胡兀鹫等珍稀动物。神山-莲宝叶则景区是其热门旅游打卡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坝县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当时吐蕃移民驻军对该地区进行开发。清代时,其隶属于松潘厅建制。1954年,阿坝县正式设县,并于1959年废除封建农奴制。县名“阿坝”源自藏语“阿里人开发的地区”的汉译“阿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