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五年五月七日上午,我游览观光了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著名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p><p class="ql-block"> “九华山”的名称,来源于唐代“诗仙”李白的“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九华山”,属于“黄山山脉”的支脉。其主峰和最高峰,为“十王峰”,海拔1342米。</p><p class="ql-block"> “九华山”的隆起幅度,从核心部位向边缘逐级下降,山体由众多的高度参差、错落有致、大小悬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组成。“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其中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p><p class="ql-block">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文化底蕴深厚。自晋唐以来,有许多文人名士,都留下了他们的诗词、歌赋、绘画。“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74平方公里。它由11个大景区组成。“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现存文物2000余件,历代名人雅士诗词歌赋500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大小寺院100余所。</p><p class="ql-block"> 佛教传说 :释迦牟尼涅槃后1500年,地藏菩萨降生于新罗王族,姓金名乔觉。他于唐朝开元年间,渡海至青阳县“九子山”,见此地山明水秀,于是,在此修行。唐朝至德初年,乡绅构筑禅寺请其入寺住持。不数年,金乔觉便成为大“珈蓝”。唐朝建中初年,唐德宗赐名为“化城寺”,成为“九华山”的第一座寺庙。唐朝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七月,金乔觉(地藏菩萨)圆寂,佛教信徒认为他是“地藏菩萨化身”,称他为“金地藏”,遂建塔纪念。南宋末,临济宗、曹洞宗,先后传入“九华山”地区,为“九华山”的佛教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明代的无暇和尚,百岁圆寂,其肉身不坏 ,被封为“应身菩萨”,遂使“九华山”的佛教文化 在明末清初达到了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九华山”,成立了“佛教协会”,结社护教。后来,又成立了“九华山佛学院”,开展佛学的研究与交流,广泛增进中国同国外佛教界的交流与合作,“九华山”佛教,逐步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 祗 园 寺</p> <p class="ql-block"> 化 城 寺</p>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以“化城寺”为中心,有大小寺院100余所。其中主要的寺院有 :祗园寺、化城寺、甘露寺、百岁宫、东崖寺等。</p><p class="ql-block"> “祗园寺” :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又名“祗树庵”。它是九华山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始建于明代。清朝康熙年间,“祗园寺”成为“化城寺”东竂之一。清朝嘉庆年间,“祗园寺”成为“十方丛林”。清朝咸丰年间,“祗园寺被毁,后又重建。</p><p class="ql-block"> “化城寺” :九华山开山主寺。始建于唐朝至德初年(公元756年),当地乡绅请新罗僧人金乔觉,入住“化城寺”住持。唐朝建中初年(公元780年),唐德宗敕赐寺额,名“化城寺”。唐朝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金乔觉99岁圆寂后,僧众视其为地藏菩萨化身,“化城寺”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清朝圣祖(公元1662年-1722年)、高宗(公元1736年-1795年)或颁“藏经”,或“御书匾额”,并赐金修葺。清朝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除“藏经楼”外,“化城寺”寺院,皆毁于兵火。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8年)重建“化城寺”。</p><p class="ql-block"> “甘露寺” :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原名“甘露庵”,始建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传说,动工之夜,满山松树皆滴“甘露”,故名。清朝乾隆年间,曾扩建,后毁于兵火。清朝同治年间又重建,恢复旧观。</p><p class="ql-block"> “百岁宫” :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始建于明代。无暇和尚,在九华山刺舌血调金粉,耗时二十余年,抄写八十一册《大方广佛华严经》。无暇和尚126岁圆寂,肉身三年不坏,其弟子遂将其肉身装金供奉。明代崇祯皇帝,敕封“无暇和尚”为“应身菩萨”。</p><p class="ql-block"> “东崖寺” :亦称“东岩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唐朝开元末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初来九华山,常在此“晏坐清修”。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山下居士诸葛节发善心,为金地藏修建“化城寺”,让其居住。明代正德年间,有僧周经,于此结茅,后建“晏坐堂”(即“东岩寺”),以祀“金地藏”。明朝万历年、清朝同治九年重建“东岩寺”,后被毁于兵火。其后,移建于“化城寺”东崖”,称“东岩下院”。</p><p class="ql-block"> 此外,“九华山”风景名胜区,还有许多寺院 :“天台寺”、“月身宝殿”、“旃檀林”、“上禅堂”、“慧居寺”、“二圣殿”、“翠峰寺”、“潮音精舍”等。</p> <p class="ql-block"> 旃 檀 林</p> <p class="ql-block"> 月 身 宝 殿</p> <p class="ql-block"> 百 岁 宫</p> <p class="ql-block"> 东 崖 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