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军人王兆芳

张铭华

<p class="ql-block">[三色土文化系列]爱国军人王兆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版:上海知青杂志社</span></p><p class="ql-block">制作、音乐:张铭华</p><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王建国等</p> 父亲一生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p><p class="ql-block"> 王建国</p><p class="ql-block"> 父亲王兆芳,从小家境贫寒,小时候从未穿过鞋,寒冬腊月也是光脚。13岁就渡海到大连一个亲戚家所开的饭馆当学徒,作为小伙计,整天吆喝跑堂,招呼客人,晚上师傅们都歇着了,他还要打扫店堂,收拾干净,干到半夜才能完,天不亮又要起来生火,把门面打开,一切准备利索。每天睡5、6个小时,困得不行。</p><p class="ql-block"> 1937年初爷爷病故,他所相信的一位江湖郎中,病没治好却把钱和值钱的东西都卷走了,父亲匆匆从大连赶回奔丧,家贫如洗,只能借钱把爷爷草草安葬了。听父亲说,爷爷闯关东去过海参崴回来时有点小钱,当时村里都知道他有毛皮大衣,穿的鞋子还是抹油的。正值七七事变,地方上征兵,大连是回不去了,就顶替一个财主家的儿子当了壮丁,把自己卖了20块大洋,10块让介绍人拿走了,7块还债,剩下3块,买了一套行头,当兵抗战,那年父亲18岁。</p><p class="ql-block"> 父亲所在部队坐船过洞庭湖时,前面有船突然沉入湖中,水深浪激,一船战士就此没了,怀疑是汉奸所为。父亲说,当年也不知怎么回事,汉奸防不胜防。 </p> 抗战精神 常德会战 <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23日,各地知青代表来到陆军第74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前,祭拜抗战先烈。这是继南京、台儿庄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被英国报纸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听王建国总编说,他父亲所在的重炮部队曾经参加过长沙会战。</p> <p class="ql-block"> 父辈 抗战 知青</p><p class="ql-block"> 王建国</p><p class="ql-block"> “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要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冯玉祥短诗《我》,作于1940年5月30日。“不怕死,不怕痛,不怕辛苦不怕穷,养成一身大无畏,誓与倭寇决雌雄”。“愧我空留一腔血,依然国难又深秋”。这是父亲抄录的抗战诗歌,是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中发现的。父亲念过2年私塾,对于投身抗战八年正面战场的那段经历父亲总是欲言又止。</p><p class="ql-block"> 父亲191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兄弟三人,排行老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家乡当兵参加抗战。</p><p class="ql-block"> 1937年当兵那当的是抗战兵啊!国难当头,要将血肉之躯投入到无情的战争熔炉之中,敢于牺牲,敢于担当。1937年当兵的中国青年那真是好样的,青春献给了民族,献给了苦难深重的祖国。</p><p class="ql-block"> 抗战八年, 父亲从炮兵通信连战士、班长、副排长,到准尉队长,参加过保卫大武汉战役、长沙战役,随重炮二旅参加过远征军,后驻军宜昌扼守长江,直至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 八年抗战所经过的地方,半个世纪后父亲依然清晰记得,手绘线路图一一道来,各地都有故事。从济南至武汉、长沙、鄂城至湖南湘潭、湘乡、修水、常德、桃源、重庆、宝鸡、渭南、朝邑、平民,于1940年在黄河岸边与对面日侵占的永济隔河对峙。</p><p class="ql-block"> 在宜昌鄂城一线与敌对峙时,炮团在石灰窑、田家镇击沉沿长江逆江偷袭日舰一艘,余舰逃离不敢再西窜突进(这些德国重炮系抗战前向德国所购,50门炮配5000发炮弹,抗战初期重炮团直接隶属国防部)。</p><p class="ql-block"> 1943年部队加入远征军要赴滇缅作战,父亲任五连通信排准尉。行军至四川宝鸡翻秦岭入剑门关,到泸州准备过江,局势有变,日军准备进攻宜昌直取重庆。炮二旅二营调至宜昌拨归西北军第3 0军,成立炮兵营,隶属军部。随军部驻扎在三斗坪(如今的三峡大坝所在地),属江防军,守卫长江水道,阻遏日舰溯江袭取重庆的图谋。</p><p class="ql-block"> 大伯父王兆岭,生性倔强,那一年,爷爷为他举办婚礼,什么都准备好了,他就是不愿意。老爷子火了,不办也得办,否则装麻袋,麻绳捆了扔海里去。那时大伯年轻,闯关东从俄罗斯刚回来,死活不肯结婚。那时19路军正在烟台招兵,许是国难当头,他就偷偷跑去当兵了。老爷子知道后气不打一处来:这还了得,长子敢抗婚,还不辞而别,这老脸往哪搁?于是穿着带貂皮领子的皮袄,扎着皮带,带上帮手,找他回来非好好教训一顿不可。</p><p class="ql-block"> 老爷子的大侄子在丹东(当年安东)做木材生意,常去上海卖货。他带来了消息,淞沪抗战期间,他正在上海,看见苏州河上兆岭弟挎着盒子炮站在船上巡逻呢。后来19路军在福建起义,部队被打散后他参加了新四军,还听过陈毅军长几次讲话。抗战胜利后,大伯解甲归田,终身未娶。</p><p class="ql-block"> 1938年,八路军已进入胶东地区。 二伯父在荣成参军抗战,他曾经给我一枚渡江战役纪念章,抗美援朝时随27军入朝作战,五次战役和我父亲12军在汉城前线共同作战,兄弟俩于14年后在汉城相遇。后随27军军部在无锡河口工作过,小学放假时我和二弟常去度假。我爷爷兄弟三人,有一个姐参加义和团战死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生前给我绘制了一份抗战路线图,足迹几乎踏遍半个中国。当年情景历历在目,当年足迹一一道来:</p><p class="ql-block">荣成-济南-郓城-郑州-长沙-鄂城-武汉-湘乡-修水-湘潭-常德-桃源-沅陵-玉屏-贵阳-遵义-重庆-成都-西安-大荔-朝邑-平民-渭南-西安- 成都-泸州-重庆-秭归-宜昌。抗战足迹遍及鲁、豫、鄂、湘、黔、川、陕六省,参加长沙会战、武汉会战、扼守黄河。</p><p class="ql-block"> 父亲生于海边,部队转业来到上海,身后海葬,回归大海,他是海的儿子,他有海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2005年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70多万海内外抗战老兵、海外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获得纪念章。为此事我还特意去上海市民政局查询,有位热心的办事员还让我复印了相关红头文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父亲与此无缘。我怎么和父亲说?因为他不是抗战将领?八年抗战,他最大的官衔是正面战场上重炮二旅二营五连一个准尉。</p><p class="ql-block"> 此时,918爱国网邀请我父亲去四行仓库参加抗战胜利纪念会,上海电视台采访了我父亲,父亲谈起抗战经历慷慨激昂,还当场唱起了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当晚新闻坊实况播出,父亲可高兴了,街坊邻居都知道了王老伯是一位抗战英雄。那天我走出四行仓库时,我想,四行仓库一定会改建成抗战纪念馆。一座有着1.28和8.13两次抗战经历的英雄城市,可供纪念的抗战遗址委实寥寥无几。民族和解,祖国统一,中华崛起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憧憬,亦是中华民族的愿景。而抗战精神则是我们民族精神史册最光辉的一章。</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要感谢同为北大荒知青的吴祖康,他倾其所能创办了918爱国网,宣传抗战精神。打开918网站系列——复兴中华园、抗战纪念园、抗战死难先辈纪念堂、中国918爱国社区等可知其赤子之心,爱国情怀。其网站宗旨:不忘民族屈辱、反思历史教训、探讨强国之梦、凝聚中华精神、增进民族了解、倡导人类和平。前瞻眼光,历史胆魄,气震山河,义薄云天。然谁知其办网之艰辛?又有谁知其呐喊之深沉?</p><p class="ql-block"> 当祖康知道了我父亲的夙愿,遂将民间组织颁发的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勋章给予我父亲。这是来之民间的殊荣,这是民族对抗战老兵的首肯和礼遇。父亲把这枚勋章捧在手里,久久端详,不愿放下,浑浊的眼神也发亮了,晶莹的泪花在闪烁。这是父亲生前得到的唯一的一枚抗战纪念勋章,虽然来自民间却无比珍贵,虽然无比珍贵却毕竟来得太迟太迟。父亲5年前已去世,今天,作为抗战军人的妻子,我母亲还健在,我们子女还在,多么希望政府能给像我父亲情况一样的众多抗战老兵家庭补发一枚抗战勋章,以告慰众多抗战老兵在天之灵。父亲将青春给了抗日战场,我青春给了北大荒。让我能够骄傲地说,我父亲是抗战军人,我是知青。</p><p class="ql-block"> 1981年9月,我去闸北公园,园内有宋教仁墓。读于右任所撰碑文,周身血热,思绪如云。当年适逢辛亥革命70周年,遂作小诗一首以浇胸中块垒:</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余威烈烈,先生亡灵,无以告慰。</p><p class="ql-block">哀我同胞,各执一端,炎黄大业,何人顾及?</p><p class="ql-block">黄河如带,泰山如砺,临风啸傲,无颜拜祖。</p><p class="ql-block">堂堂中华,为世小觑,十万万人,竟何忍之。</p><p class="ql-block">唤起同胞,勿再犹疑,铸剑为犁,欢呼统一。</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中国跻身四大国,与美苏英比肩,未料内战起,金瓯破,使人痛心。今年抗战胜利日和世界同步阅兵,其铿锵的足音不啻是中华民族的福音,祖国统一的前奏曲。</p><p class="ql-block"> 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有光明的前途,一个知道民族大义的政府才是人民拥戴的政府。南京市民政局已将抗战老兵纳入保障范围。2014年上半年该市尚有南京籍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72名,平均年龄超过90岁。</p><p class="ql-block"> 有幸和抗战名将戴安澜将军的女儿戴藩篱一起谈及抗战,后来她寄来一封厚厚的信,里面有两份纪念抗战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追思会专刊,在1943年南宁万人追悼会上,国共两党领导人赠挽,其中有:浩气英风——蒋中正;天地正气——林森;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周恩来;气壮山河——邓颖超。专刊还有将军写的作战日记;有将军作词的抗战歌曲《战场行》:弟兄们!向前走,五千年历史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头......;有《训令》,其中如是说:“国家存亡,在此一举。为求全体必死决心坚定起见,特录文天祥过伶仃洋一首 ,岳武穆满江红一癸,仰我各级官长熟读,以坚定自己之抱负”。 </p><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满江红》歌声唱响抗日战场。父亲生前爱唱,我上小学时不知其还可唱,从父亲处,始知其情激烈、其声悲壮、其义凛然。后在父亲追悼会上,不放哀乐,乐队演奏《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演奏《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逝者从容而去含笑九天, 生者无不感动深受启悟,追悼会是可以这样开的!精神是可以这样弘扬的!我为父亲有抗日抗美两次卫国战争的光荣经历而倍感骄傲。 </p><p class="ql-block"> 2008年12月,云南首开知青文化旅游节,来到腾冲时,无意中在保山日报看见一条消息,“腾冲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公园建设正酣”。细读之,腾冲政府筹建目的是将30万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和盟军(美)将士的姓名永远镌刻在中国远征军纪念墙上。远征军公园建成后,不仅为腾冲市民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好去处,还将成为中外游客凭吊二战英烈、观光休闲的新景点。之前我们已拜谒了位于腾冲、为抗战胜利后修建的国内最大规模的国殇园。拾阶而上,抗战英烈名字熠熠夺目,抗战英雄在此长眠,墓园沉寂,然我仿佛听见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听见抗战将士呼啸杀敌,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俘虏60余名,毙敌6千余名,军官100余员,我远征军伤亡军官1234员,士兵17075名,由此可知战役之惨烈。</p><p class="ql-block"> “诚即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p><p class="ql-block"> 碧血千古,千古碧血。令人血脉贲张,震撼不已。广场上有中国战场美军最高指挥官史迪威、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等人的塑像,我久久仰视,不胜感慨。回沪后,我打开父亲的材料,我记得父亲参加过远征军。他说,当年部队要加入远征军赴缅作战,因为1942年10万远征军的大败退还心有余悸,阴影未退,有个别军官就跑了,为此父亲提拔为准尉。我希望腾冲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公园早日竣工,我要再返腾冲。</p><p class="ql-block"> 苏州常熟有支边纪念亭,苏州南麻有知青纪念亭,上海知青杂志社为此颇费心思,得以使之彰显于世。 保山瑞丽有知青纪念墙,保山腾冲有抗战纪念墙。上海知青杂志社均有介绍。 历史的眼光在这儿注目,历史的脚步在这儿放慢。“爱晚亭,醉翁亭,名人使然;知青亭知青使然;公社墙,抗战墙,历史有幸;知青墙知青有幸”。抗战精神,知青精神皆为民族精神之精髓;抗战将士,热血知青皆为中华好儿女。 </p><p class="ql-block"> 2010年应四川建川博物馆樊建川先生邀请,我带领上海黑土情艺术团参加第二届十城市知青原生态文艺汇演,此次汇演,是为知青生活馆开馆。这个全国最大的博物馆群落内还有抗战纪念馆,是民间行为,系个人所为。因为川军出川抗战,牺牲甚大,每三名中国抗战军人牺牲就有一人是川军。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川军抗战得不到应有的评价。曾经当过知青的樊建川掏净家底,在博物馆群落中再建抗战馆。纪念广场上,国共两党抗战将领的雕像栩栩如生,他们在这里接受来自历史的最高礼赞。走在其中,仿佛时光倒流,抗战情景一一浮现眼前,令人深思,使人感怀。</p><p class="ql-block"> 在建川,我第一次见到了西安知青王农,他是中国第一个知青基金会——陕西中洲知青帮助基金会的创办者。他那西北汉子的形象,他的当仁不让给与会各地知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川感谢王农对他事业的支持,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一切尽在不言中。在场知青都深受感动,这里有历史的深情注目,这里有知青的家国情怀,这里有民间最有力的呼吸。</p><p class="ql-block"> 2012年,王农出资和云南知青杨小彪一起,把远征军第一批遗骸护送回国可谓功德无量,他们把现场照片给我看了,小彪把整个活动经过刻录成光盘。中国强大了,对于海外军人的遗骸回国媒体已多有报道。</p><p class="ql-block"> 2011年6月,第7届泛长三角知青文化研讨会在山东青州召开。途中武汉、重庆、上海、枣庄各地知青特意安排去台儿庄抗战纪念馆参观,知青的旗帜第一次在纪念馆前飘扬,知青的团队第一次在台儿庄结集。 </p><p class="ql-block"> 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后的的第一个纪念日。上海知青杂志社组织百人公祭团赴宜兴大觉寺拜祭抗战烈士英灵。</p> 阅兵仪式 <p class="ql-block"> 上海知青观看阅兵仪式</p><p class="ql-block"> 张铭华</p><p class="ql-block"> 2015年 9月3日,上海知青杂志社编委兵分两路,一部分知青聚集在中华知青总汇;另一部分知青汇合在东方龙博物馆,集体收看抗战胜利日大阅兵直播。 </p><p class="ql-block"> 阅兵仪式前,上海知青杂志社总编王建国向中华知青总汇树总赠送锦旗和《上海知青》杂志,感谢中华知青总汇大力支持知青正能量活动,使知青传承抗战精神。</p><p class="ql-block"> 礼炮声中,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拉开了序幕,当五星红旗随着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那一刻,全场高唱国歌。接着,大家聚精会神地收听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倍感自豪。之后,观看了习主席乘着检阅车检阅方队,气贯长虹。出列的方队有抗战老战士、三军仪仗队、英模部队,加上17个外军方队及代表队。当先进的装备方队出现在屏幕时,中华知青总汇解讲员提着话筒告诉大家这些武器是当今世界一流,全场观众涌动着一股中华民族己崛起于世界东方的自豪热流。随着空中梯队的展示,数万只和平鸽和彩球腾飞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在大阅兵仪式结束声中,参加中华知青总汇观看阅兵仪式直播的全场人员,举起香槟酒杯一起庆贺,愿世界永远和平! </p><p class="ql-block"> 本次阅兵仪式用十六个字表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开创未来!”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知青的大事。这次阅兵仪式充分体现了热点、亮点、重点,其热点是老抗日战士排列在检阅队伍中,前所未有。那些九十乃至百岁高龄的老战士胸前挂满了勋章,接受全国及全世界人民的检阅,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亮点是17个国家外军方队及代表参加在行列中,正是一大创举,因为世界人民支持和平正义,反对法西斯战争;其重点是海陆空的先进装备己进入了世界第一,展示了敢超世界一流的雄心壮志,让全世界观注:“扬我国威、强我军心,稳我民心。”数万只和平鸽和彩球在天安门上空腾起,充分表明:我们是讲和平,只有强壮自己,才能确保和平。 </p><p class="ql-block"> 上海知青杂志社另一支知青队伍集中在东方龙博物馆观看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兵阅。下午,两支队伍汇集在龙方龙博物馆《上海知青之家》,举行授旗仪式。知青代表上台抒发自己参加本次活动的感想;王建国总编在台上强调了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向创建《志愿军文献馆》的吕焕皋授锦旗。王总解说了锦旗上的对联:“焕然民族精神、皋立知青砥柱。”肯定了知青吕焕皋的特殊贡献。</p><p class="ql-block"> 知青代表纷纷戴上新四军军帽,穿上八路军军装一起合影留念。最后大家参观了《志愿军文献馆》,使本次活动划上了完整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4日 </p> 四行仓库 <p class="ql-block">特殊日子特别行动一一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张铭华</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是个特殊日子,在上海知青杂志社总编王建国策划下,举行了特别行动一一参观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上海是一座英雄城市,她曾经历过“一二八”和“八一三”事变。当我们走进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时,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着展览厅里的雕像、碑文、油画、遗物、家信、模型⋯⋯ 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历历在目。从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到不朽丰碑四大厅里,我们倾听讲解员叙述英雄那可歌可泣的故事。视频上再现了谢晋元将军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形象。多媒体集形、光、声为一体展示了震惊中外四行仓库保卫战一幕,八百壮士振奋了中国军民的士气,粉碎了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言论。毛主席曾高度赞誉八百壮士是“民族典型”。</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90周年,上海知青杂志社不忘初心,在这千载难逢的日子里参观了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她是“爱国主义教育新基地、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交流新平台 、苏河湾文脉新延续。”我们知青不忘本色,向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敬献锦旗、书法作品、抗战书籍,《上海知青》第37期杂志、三色土知青丛书。</p><p class="ql-block"> 在这不寻常的历史节点上,总编王建国回忆起父辈抗战经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的父亲王兆芳18岁就参军抗战。从炮兵通信连战士到准尉队长,参加过保卫武汉战役和长沙战役。1943年随重炮二旅远征军赴滇缅作战,后驻军宜昌扼守长江,直到抗战胜利。1951年抗美援朝,任12军35师炮兵参谋,光荣负伤回国。当年大伯王兆岭参加19路军,经历过一·二八淞沪抗战。在福建起义后加入了新四军,直到抗战胜利。二伯王兆锷于1938年参军抗战,获得一枚渡江战役纪念章。抗美援朝时随27军入朝作战,在汉城王兆芳和王兆锷兄弟俩在汉城相遇。时刻作为抗战军人后代的王建国回眸纪念墙体上累累弹洞时的心情又将如何?</p><p class="ql-block"> 2014年918爱国网邀请王建国陪同父亲去四行仓库参加抗战胜利纪念会。那年上海电视台采访了他的父亲,王兆芳不仅慷慨激昂地讲述抗战经历,还即兴唱起抗战歌曲。</p><p class="ql-block">2015年四行仓库遗址建立了抗战纪念馆。俗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抗战军人后代的王建国代表上海知青杂志社向纪念馆敬献锦旗“千秋碧血 民族丰碑”!传承民族精神,保持着知青本色,具有担当精神和立足今天带领好他的知青团队,努力开创美好的明天 !</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24日</p> 吴淞炮台 <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 铭记历史一一吴淞炮台纪念广场</p><p class="ql-block"> 张铭华</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一.二八淞沪抗战90周年,上海知青杂志社分别于2月22日、27日参观上海四行仓库、吴淞炮台纪念馆广场,不忘初心、铭记历史。</p><p class="ql-block"> 吴淞炮台遗址位于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其炮台湾历来是重要的海防要塞。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第十九路军蒋光鼐和蔡廷锴率军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先后发动了四次总攻,都被击败,我军在吴淞等地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死伤近万人。5月5日十九路军代表受命与日军签订《淞沪停战协定》。</p><p class="ql-block"> 王建国的父辈都是抗日军人,其中大伯就加入过第十九路军,参加过吴淞保卫战。在福建起义后加入了新四军,直到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 广场上,一门门炮台庄严地坐落在高地上,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这里曾经响起炮声,是爱国精神筑起铜墙铁壁,国土寸土不让,誓死捍卫着祖国边防前哨。此时,望着广场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汇集在吴淞炮台纪念广场上,珍惜着今天和平年代。不忘初心 ,铭记历史。</p><p class="ql-block"> 早春二月,风拂绿水,望着江岸长堤以及停泊的江船,享受着滨江湿地的美景。这里有不少景观,那长江河口科技馆,展示了长江河口历史变迁;这贝壳剧场,响起新时代歌曲,我们这一群与共和国同成长的知青,见证新中国建设的新成就。</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策划者王建国总编,他感慨万分:“为传承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来到吴淞炮台纪念广场,深切感受先烈们抵抗外来侵略的浩然正气,以发扬继往开来的知青精神,愿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竭尽绵薄之力,以无愧民族,无愧后人。”</p><p class="ql-block"> 二月己带来了几分温暖的春意,使春风焕发出青春的风采,愿知青们随着春天的脚步,珍惜当下,远离炮声,把握住人生的快乐。上海知青杂志社通过系列研学活动,提升了人生的境界,弘扬知青精神!</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沪上知青参观淞沪抗战炮台</p> <p class="ql-block"> 沪渝知青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沪哈知青参观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p> 张掖红军 <p class="ql-block">  张掖有红色故事,我们谒拜高金城烈士纪念碑,一处有红西路军赋,寓意着过河西征的21800名红西路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2021年10月15日,我们在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里看到习主席敬献的花篮。红西路军在征战河西的悲怆历程中,战死沙场。在纪念馆里我们又一次接受红色洗礼:缅怀先烈,不忘初心!</p> <p class="ql-block">  张掖市甘州区西路军烈士纪念馆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及爱国人士高金城烈士的专题纪念馆。  </p><p class="ql-block"> 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迸行英勇抵抗。高金城积极参加了协和医院战地医疗队,到上海救护伤员。</p> 抗美援朝 <p class="ql-block">  1951年长女还在婴儿期,王兆芳就出国抗美援朝,任12军35师炮兵参谋,光荣负伤回国,胸口的子弹一直未取出。</p> 战场日记 缴获物品 负伤嘉奖 红色风采 <p class="ql-block"> 献给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 张铭华</p><p class="ql-block"> 2014年6月29日下午,在中山北路环球港演艺大厅里举行隆重而有教育意义的“上海抗美援朝老战士专项基金会成立典礼——暨新闻发布会。”</p><p class="ql-block"> 这会场犹如海浪一波又一波地掀起高潮。主持大会的是一位身穿军装,胸前挂满了勋章的满头银丝将军。只见毛泽东主席一路挥手走上舞台,一口湖南乡音,引来了雷鸣般的掌声,这序幕制造了特殊的氛围,使白发苍苍的军人满堂生辉。大会主持将军中气很足一声令下,全场起立高唱国歌,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神态。</p><p class="ql-block"> 全场绝大多数是当年保和平,为祖国的志愿军战士,他们胸襟挂满了勋章,也有不少身穿军装,这就是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这就是“英雄儿女”影片中的王成和王芳!有谁记得上甘岭的故事?有谁还知道坚守阵地唯一的幸存者马发泉?又有谁了解到被毛泽东主席儿子、儿媳接见并合影的马发泉是“上海知青杂志”总编王建国父亲的战友?两年前王建国被邀请参观了马发泉创办的瑞安志愿军纪念馆,今天马发泉一行六位志愿军将士被王建国请来参加“上海抗美援朝老战士专项基金会成立典礼——暨新闻发布会。”使会场内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 会场前排坐着市级领导和志愿军将领,代表们登上舞台,共同为迎接党的生日,弘扬志愿军战士的精神激情昂扬。习近平主席说过:“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德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旅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知青吕焕皋不仅建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今天在台上还捐献了一百万,还有徐渭岳捐赠了二十万。虽说:“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磨平”,但是这志愿军的丰功伟绩贯穿长虹,气势壮盛,请看几排长长的队伍,志愿军老战士们手捧爱心袋纷纷向捐款箱投入一份爱心,那胸前的勋章依然闪光。志愿军将军的二代王建国也向捐款箱里投入了一份心意,替父辈了却心愿。</p><p class="ql-block"> 志愿军二代“上海知青杂志”总编王建国用他继承父辈的遗愿,用他曾经在黑龙江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而付出青春年华去体会这血脉相承的感受;用他当今从事知青事业来领悟成立“上海抗美援朝老战士专项基金的契机,发表了“浩气长存、热血千古”的演说,在座的军人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志愿军二代知青王建国参与并筹划了本次活动,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主办,上海凌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永福园陵有限林承办,上海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工商联合会支持,共同为搭建弘扬民族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平台。王建国以“上海知青”杂志社的名义授予两面锦旗,只见台上捐赠的书法和绘画中,有“感恩”的答谢。</p><p class="ql-block"> 舞台上亮起了“血染的风釆”,弥漫着风烟滚滚,伴随着击鼓声知青跳起了长鼓舞,呈现出“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女儿多奇姿”,展示着知青一代风华正茂。“上海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专项基金成立大会”在国歌中圆满闭幕。</p><p class="ql-block"> 然而,舞台上正在续写着和谐的乐章,志愿军二代、知青一代手捧志愿军用血和泪写下的“三.八线”,纷纷与再现的毛泽东主席及胸膛挂满勋章的志愿军战士合影留念,留下这历史的一页。故事仍然还在继续,志愿军二代王建国,会后邀请浙江瑞安志愿军纪念馆马发泉馆长等志愿军父辈们共进晚餐,并派车将最可爱的人送往火车站,此时回荡着王建国发言中的旋律:“把祖国最高的荣誉献给志愿军战士、把民族最美丽的花环献给志愿军战士”。将爱心献给了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何止是吕焕皋、徐渭岳、王建国等人?</p><p class="ql-block"> 本次大会由非凡的亮点、热点和特点组成:“在迎来党生日前夕,弘扬志愿军精神,这胸前闪闪发光的勋章可以见证亮点;为志愿军老战士设立专项基金,知青企业家吕焕皋率先创办中国志愿军纪念馆,这红色捐款箱为证热点;请看蒙太奇再现毛泽东主席,那嘹亮的军歌和朝鲜民族长鼓舞,使白发老人沉浸在回忆之中, 想当年志愿军战士为保卫祖国,洒热血甚至献出生命,使在场知青感慨万分,想当年知青为守边疆,建设边疆,流汗乃至献出青春。这抗美援朝专项基金捐赠新闻发布会上融入上海知青杂志社参与形成特点。这亮点、热点和特点三位一体,将爱心献给最可爱的人,使最可爱的人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这深刻教育意义延续在这批最可爱的人走出会场,一路青年们让自已的儿女与最可爱的人合影,留住永恒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2014年6月29日</p> <p class="ql-block">  2020年6月20日,上海知青杂志社一行来到东方龙博物馆《中国知青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p> 捐赠仪式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畔 知青圆梦</p><p class="ql-block"> 张铭华</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0周年纪念日。王建国总编是志愿军12军王兆芳的后代,他带着父亲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回国治伤时盖在身上的鸭绒睡袋,这是从美军手中缴获过来的战利品,还带着记载父亲抗美援朝的上海知青历期杂志来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捐赠。</p><p class="ql-block"> 在《志愿军将士后代捐赠仪式》上,抗美援朝纪念馆刘静媛馆长向大家阐明了抗美援朝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捐赠抗美援朝纪念物的深远意义。来到现场的有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建,她向纪念馆捐赠《周恩来与抗美援朝》书籍;还有志愿军将领及志愿军后代等都捐赠了有关书籍。王建国总编向纪念馆捐赠了父亲的遗物以及《上海知青》杂志和锦旗,获得了捐赠证书,不仅了却了父亲志愿军王兆芳的心愿,也实现了志愿军后代王建国的多年夙愿。</p><p class="ql-block"> 走进纪念馆,王建国指着一张军事地图说,他的父亲王兆芳曾经在12军35师炮兵任炮兵参谋,师长李德生。在朝鲜战场上,子弹贯穿了王兆芳的胸部,差一点打到心脏。被盖上这鸭绒睡袋,躺在担架上,送回中国治疗的,可子弹头一直留在胸部。作者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报告文学中 描述了志愿军的典型事迹,影响着一代知青,此时,知青代表站在这行大字前留影。</p><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我们来到鸭绿江畔,望着断桥,那是1950年11月,被美国空军炸断的桥,已成为抗美援朝沧桑历史的见证。1950年朝鲜爆发内战,美国即派兵入侵朝鲜,几次轰炸该桥,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所剩4孔残桥至今保留着,被称为“鸭绿江断桥”。</p><p class="ql-block"> 当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战争烈火烧到了我国边境。一声号令,在彭德怀司令率领下,中华好儿女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奔赴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冰雕连的精神丰碑、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当今,我们来到长甸河口,敬仰毛岸英塑像。当年,毛岸英就是从这里跨过鸭绿江,留下了自己在祖国最后的足迹。“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我们站在彭德怀身骑战马的塑像前留影。</p><p class="ql-block"> 《上海知青》杂志社总编王建国是一位具有抗美援朝志愿军家史的人物。抗美援朝彭德怀出任总司令,王建国父亲曾在12军35师任炮兵参谋,在汉城与27军炮兵的二哥王兆锷相遇,俩位亲兄弟失散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为了保家卫国一起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相见在朝鲜战场上。此时,志愿军后代王建国在长甸河口纪念榜上见到了父亲王兆芳的首长曾绍山军长榜名、见到了伯父王兆锷的首长彭德清军长榜名。王建国总编拉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旗,站在长甸河口断桥上,感慨万分!</p><p class="ql-block">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团以上干部牺牲名录榜上中有12军35师蔡启荣烈士⋯⋯我们向英雄致敬!在“并肩作战”的中朝战士雕像前,我们为抗美援朝的取得的伟大胜利而自豪而骄傲!</p><p class="ql-block"> 沈阳知青白敬明赋诗朗诵《调笑令.游鸭绿江断桥》:“江岸,江岸,广袤三千遥看。狼烟烽火昨宵,外寇贪虐断桥。桥断,桥断,怒我雄师援战”。丹东知青许义天和王伟尽的父母,当年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送军粮背伤员,立下了汗马功劳。鸭绿江畔歌声响起,虽说处在和平年代,可人们牢记父辈血的历史,歌唱红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p><p class="ql-block"> 本次上海、辽宁知青代表赴丹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活动,不仅加强了南北知青彼此友谊,而且更为有意义的是知青传承了志愿军精神,收获满载!意义深远!</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25日</p> <p class="ql-block">  在朝鲜战场上,我的父亲王兆芳负伤,子弹贯穿胸部,再偏一点就击中心脏。当年我的父亲就盖着这鸭绒睡袋,躺在担架上,送回中国治疗的。子弹头至死也没拿出来。</p> <p class="ql-block">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五周年画册</p><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援助朝鲜人民,保卫我国安全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p><p class="ql-block">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派兵入兵入侵朝鲜,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又派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p><p class="ql-block"> 在朝鲜人民处于极端困难、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p><p class="ql-block">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进行五次战役,把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附近地区,收复了平壤,迫使敌人转入战略防御,并接收停战谈判。在边打边谈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粉碎了敌军多次局部战争,粉碎了美军“绞杀战”、“细菌战”和侧面反登陆的计划。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多次战术性进攻,特别是上甘岭战役歼灭大量敌军,迫使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奔向小康。我们绝不能忘记这血染的历史,绝不能忘记志愿军将士们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 为了弘扬援朝战争伟大精神,为了缅怀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慰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几十万烈士,瑞安市志愿军老战士收集历史资料和实物,创办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并编写画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抗美援朝精神,教育后代。</p><p class="ql-block"> </p> 鸭绿断桥 红色长甸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畔 红色印记</p><p class="ql-block"> 张铭华</p><p class="ql-block"> 1950年朝鲜爆发内战,美国即派兵入侵朝鲜,几次轰炸该桥,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所剩4孔残桥至今保留,被称为“鸭绿江断桥”。</p><p class="ql-block"> 当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战争烈火烧到了我国边境。一声号令,在彭德怀司令率领下,中华好儿女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奔赴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冰雕连的精神丰碑、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也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当今,鸭绿江畔歌声响起,虽说处在和平年代,可人们牢记父辈血的历史,歌唱红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长甸河口,敬仰毛岸英塑像。当年,毛岸英就是从这里跨过鸭绿江,留下了自己在祖国的最后足迹。“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我们站在彭德怀身骑战马的大型塑像下留影。</p><p class="ql-block"> 《上海知青》杂志社总编王建国是一位具有抗美援朝志愿军家史的人物。抗美援朝彭德怀出任总司令,王建国父亲曾在12军35师任炮兵参谋,在汉城与27军炮兵的二哥王兆锷相遇,俩位亲兄弟失散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为了保家卫国一起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相见在朝鲜战场上。此时,志愿军后代王建国在长甸河口纪念榜上见到了父亲王兆芳的首长曾绍山军长榜名、见到了伯父王兆锷的首长彭德清军长榜名。王建国总编拉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旗,站在长甸河口断桥上,感慨万分!</p><p class="ql-block">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团以上干部牺牲名录榜上中有12军35师蔡启荣烈士⋯⋯我们向英雄致敬!在“并肩作战”的中朝战士雕像前,我们为抗美援朝的取得的伟大胜利而自豪而骄傲!</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29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转业抵沪 <p class="ql-block">  王建国将离开上海下乡去黑龙江前与父母及弟弟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08年,九十岁的父亲王兆芳与王建国兄弟仨合影。</p> 怀念父亲 <p class="ql-block"> 怀念父亲</p><p class="ql-block"> 王建国</p><p class="ql-block"> 长兴岛外海天遥,</p><p class="ql-block"> 大江汇流波渺渺。</p><p class="ql-block"> 舷外黄花知何去,</p><p class="ql-block"> 从此酒祭东海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