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之旅走边陲(三)

张振忠

<p class="ql-block">  鸡西市是黑龙江省辖地级市,因地处鸡冠山西麓而得名,位于黑龙江东南部,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鸡西市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体,地貌特征为“四山一水一草四分田”。</p> <p class="ql-block">  鸡西市名称的由来,源于民间的一个传说:很久以前鸡西是一个不为所知的地方,此地有一个大乌龟精时常出来兴风作浪。有一天,一只大公鸡来到这里,它勇敢的和那只危害老百姓的乌龟精作战。</p><p class="ql-block"> 大乌龟被打败了,可是大公鸡也因为体力用尽而死去, 它的身体变成了现在的大地,头变成了现在的鸡冠山,血变成了穆凌河。人们为了纪念它,就把鸡冠山的西边叫鸡西,鸡冠山的东边叫鸡东。</p> <p class="ql-block">  鸡西是一座资源富集的“矿业之城”,鸡西是黑龙江省四煤城之首,2014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石墨之都”。</p> <p class="ql-block">  鸡西还是百年煤炭开采历史集结地;东北抗日联军重要活动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新中国空军诞生地;"北大荒精神"发源地;现代京剧《红灯记》原型地。</p> <p class="ql-block">​ 一个曾经被人们认为黑龙江省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城市,自驾之旅走边陲一行三车六人的到来,似乎找到了鸡西这座远在“江湖”“美丽之城”的那种存在感。</p> <p class="ql-block">  中俄界湖兴凯湖气势磅礴,浩瀚如海,是亚洲最大的淡水界湖;中俄界江乌苏里江,漫江碧透,恬淡悠远,是我国全流域未被污染的三大河流之一,因一首乌苏里船歌而享誉海内外;“天下第一虎”雕塑其造型为东北虎昂首长啸的姿态,并被收录于《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大全》。</p> <p class="ql-block">  兴凯湖是中俄边界上的浅水湖,原为中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成为界湖,现北部1/3属中国,南部属俄罗斯。‌ 该湖由大小两湖组成,总面积4380平方公里,以生态多样性著称,是东北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兴凯湖在唐代被称为“湄沱湖”,金代因湖形如月琴得名“北琴海”,清代定名兴凯湖(满语意为“水从高处流向低处”)。‌‌</p><p class="ql-block"> 兴凯湖的特产大白鱼,被誉为“淡水鱼之王”,与松花江的鲑鱼、镜泊湖的鳌花、抚远的鲟鱼并称“东北四大名鱼”。‌‌</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虎”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乌苏里江畔虎头山顶的巨型铜虎雕塑,建成于1999年。该雕塑高16米、长25米,重30.4吨,占地面积200-220平方米,采用铜板锻制焊接工艺建造,以东北虎为原型塑造出昂首长啸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 虎头山海拔168米,距离虎林市区65公里。与东方第一庙、关帝庙、乌苏里江第一塔构成虎头景区核心景观群,雕塑坐北朝南与俄罗斯达里涅列钦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边境线上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发源于中国吉林东海滨锡霍特山脉和兴凯湖,全长约890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以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原始自然风光闻名。这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绿野飞波,</span>碧水长流。</p> <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在此流经,并孕育了赫哲族渔猎文化,著名的《乌苏里船歌》便诞生于此。《乌苏里船歌》是1962年由胡小石、郭颂等人基于赫哲族传统音乐创作的经典歌曲,生动展现了赫哲族人民的渔猎生活和幸福感,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p> <p class="ql-block"> 鸡西抒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边陲自驾意飞扬,三车六君悦山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曾道鸡西名未显,今临宝地韵昭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兴凯浩渺连天际,乌苏澄澈映天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虎雕昂首威名震,美丽边城绽彩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您的阅读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