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俄罗斯民族的主要信仰为东正教,作为基督教三大分支之一(其余两支为天主教与新教),它在俄罗斯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积淀。</p><p class="ql-block">公元988年的“罗斯受洗”是东正教在俄罗斯发展的关键节点,此后它逐步成为俄罗斯的国教,不仅深度融入社会肌理,更对俄罗斯的文化传承、艺术创作乃至民众的日常习俗等诸多领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东正教依旧是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信奉者占据人口的多数。</p><p class="ql-block">除东正教外,俄罗斯也存在少量信仰伊斯兰教、天主教、佛教等宗教的群体,但信徒规模远不及东正教。</p> <p class="ql-block">东正教与俄罗斯文化的关联深植肌理、密不可分。除苏联时期外,自俄罗斯皈依东正教后的历代王朝中,东正教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不论那些融入民族记忆的历史传说,单看作为俄罗斯权力象征的克里姆林宫,其内规模宏大的教堂群便是明证;即便是帝俄旧都圣彼得堡,那些最为精致出彩的建筑也多为教堂……东正教的影响早已渗入俄罗斯文化的骨髓。</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帝俄时代,还是如今的“新俄罗斯”,东正教会与俄罗斯国家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结。正因如此,长期以来东正教对俄罗斯而言,早已不只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成为凝聚民众的精神纽带。</p> <p class="ql-block">东正教与现代俄罗斯深度交融、密不可分。俄罗斯总统常公开参与东正教活动,就连俄军中也设有专属的大型东正教堂。早在1913年,圣彼得堡便建成了俄罗斯海军的东正教堂;2020年,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俄罗斯又在莫斯科新建造了一座军事主题的东正教堂——武装力量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开启了剧烈转型,整套社会制度仿佛在一夜之间完成更迭。这种狂飙突进式的变革,使得无数人骤然失去了长期以来的精神依托,思想世界陷入失落与混乱的漩涡。</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从20世纪90年代到新千年初期,俄罗斯经济被美国主导设计的激进“休克疗法”重创——几十年积累的庞大国有财富落入少数寡头囊中;卢布大幅贬值,民众的财富积累急剧缩水,生活水平不升反降,贫富差距达到惊人地步。在这样巨变且前景不明朗的社会环境里,民众更迫切地需要得到慰藉,此时,宗教便自然而然地成了许多人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中的教堂群是这一大型宫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宗教和象征层面都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其中圣母报升天座堂、天使长大教堂、圣母领报大教堂等是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圣地,也是克里姆林宫作为“权力象征”的历史见证者,与宫殿、塔楼共同构成了克里姆林宫的核心建筑群,体现了宗教与世俗权力的紧密结合。</p><p class="ql-block">俄罗斯历史上曾有过数百座克里姆林宫,如今各地现存的克里姆林宫超过50座,规模各不相同,其中保存较好的有近20座。本文中所提及的“克里姆林宫”或“克宫”,均特指莫斯科克里姆林宫。</p> <p class="ql-block">克宫教堂的首要功能是作为东正教教堂,承担祈祷、祭祀、宗教仪式等核心宗教活动,是俄罗斯东正教信徒的精神寄托,也曾是皇室进行宗教活动(如婚礼、加冕礼的宗教环节)<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主要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克宫教堂群也具有鲜明的政治象征。历史上,教堂与俄罗斯国家权力紧密关联,沙皇的加冕、重要国事活动常与教堂仪式结合,体现“君权神授”的理念,强化政权的合法性。</p> <p class="ql-block">教堂群也是俄罗斯重要的文化遗产。它融合了俄罗斯传统建筑、绘画(如壁画、圣像画)等艺术形式,是俄罗斯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如今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展示其历史与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在引入东正教后,汲取了拜占庭教堂的建筑风格,早期多为类似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盔型圆顶,后来逐渐演化出洋葱头形状的圆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正教教堂的穹顶受拜占庭建筑影响深远,而拜占庭建筑继承了古罗马建筑技术,以巨大穹顶为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从声学原理来看,穹顶结构能够促使声音产生更多回声,进而让声音传播得更远、更持久,基于此,圆顶逐渐成为清真寺常见的外形构成元素。东正教教堂的穹顶也具备类似功能,其较大的内部空间与穹顶相互配合,能够让祈祷等宗教仪式的声音效果得到优化。与此同时,穹顶向上延伸的形态,还能营造出神圣、庄严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圣母领报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圣母领报大教堂也被称为布拉戈维先斯基大教堂。俄语“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ий собор”,“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ий ”翻译过来就是“布拉戈维先斯基”。</p> <p class="ql-block">圣母领报大教堂是克宫内一座重要且历史悠久的教堂。它由大公伊凡三世下令,于1484至1489年间,由普斯科夫建筑师主持修建而成。教堂穹顶之上有十字架,呈现出俄罗斯东正教十字架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据称该教堂最初仅有三个穹顶,16世纪60年代经过扩建,新增了四座带穹顶的礼拜堂与两个假穹顶,最终形成拥有九个金色圆顶的宏伟建筑。作为沙皇的皇家礼拜堂,这里亦是皇族子孙举行洗礼与婚礼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圣母领报大教堂的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属于俄罗斯东正教传统风格,</span>体现了俄罗斯东正教建筑的典型风貌,同时融合了独特的时代印记。它受普斯科夫建筑学派影响较深,注重对称与庄严感,整体造型既保留了中世纪俄罗斯教堂的古朴厚重,又通过细节设计彰显皇室专属的华丽气质。</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外墙线条简洁明快,砖石砌筑工艺尤为精湛,虽无过多繁复雕刻,却借由穹顶的层次变化与金色装饰,营造出庄重而华丽的氛围,呼应了其作为皇家教堂的尊贵地位。</p> <p class="ql-block">宗教功能上,这座教堂最初是总主教的私人礼拜堂,自17世纪中叶起改为沙皇家族专用,成为皇族举行洗礼、婚礼等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同时也是俄罗斯大公与沙皇的家庭教会。</p> <p class="ql-block">内部装饰方面,教堂尽显华丽:地面由碧玉石铺就,四周墙壁及穹顶内壁布满精美的绘画,壁画主题涵盖圣经故事、人类的灾难与善恶之争等;装饰元素丰富,包括金箔装饰、彩色瓷砖及雕刻绘画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圣母与圣子》</span></p><p class="ql-block">画面中,圣母玛利亚身着华丽的紫红色长袍,象征着尊贵与神圣 ,怀抱年幼的圣子耶稣。在东正教教义里,圣母玛利亚是纯洁无瑕的象征,她孕育并抚养了耶稣,是基督教信仰中极为重要的人物。圣子耶稣则代表着救赎与希望 ,是神在人间的化身,传达神对人类的爱与拯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圣像壁</span></p><p class="ql-block">圣母领报大教堂的多层圣像壁是其内部极具价值的宗教与艺术遗存,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圣像壁之一。它分为6层,包含近100幅14世纪至19世纪的宗教艺术作品;圣像内容以宗教人物、圣经故事为主题,体现了东正教圣像艺术的典型内容与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圣像壁作为教堂内部的核心宗教陈设,它不仅是宗教仪式中重要的精神象征,其精湛的工艺和悠久的历史,也使其成为研究俄罗斯东正教艺术发展及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与教堂的整体建筑和装饰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景观。</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穹顶上也绘有精美的宗教绘画,与四周墙壁的壁画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视觉体系。壁画主题多围绕圣经故事、宗教人物事迹展开,同时包含人类的灾难、善恶之争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内容,既体现了东正教的宗教教义与精神内核,也展现了当时宗教艺术的创作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些壁画与穹顶的建筑结构巧妙融合,不仅增强了教堂内部的神圣氛围,其细腻的笔触、鲜明的色彩以及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也使其成为研究俄罗斯东正教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大教堂内陈设的供桌十字架装饰精美,具有重要宗教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圣母领报大教堂至今仍有东正教相关宗教活动开展,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东正教圣诞节礼拜。例如,2023年1月7日东正教圣诞节当天,俄罗斯总统普京便曾前往该教堂参与圣诞礼拜,当时东正教牧师主持了名为“事奉圣礼”的午夜礼拜仪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天使长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天使长大教堂全称为天使长米迦勒大教堂,也可称为圣弥额尔教堂。</p> <p class="ql-block">“天使长”是基督教中对天使等级的称呼,“米迦勒”(弥额尔是天主教译名)是天使长中最著名的一位,被视为守护天使,在东正教和天主教中都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天使长大教堂建于1505-1508年,是为纪念俄罗斯军队的庇护者——天使长米迦勒而修建,内部供奉着这位在基督教中被视为天使大军领袖、正义力量守护者的天使长。俄罗斯王公出征前常向他祈祷胜利,教堂南墙和北墙的壁画也描绘了米迦勒与撒旦战斗的英雄事迹。作为历代沙皇的主要墓地,这里更是彼得大帝之前46位沙皇的陵寝所在。</p> <p class="ql-block">东正教认为,教堂是“上帝的居所”,是连接尘世与天国的神圣空间。沙皇作为“东正教的保护者”,其权力合法性被视为“神授”——即由上帝赋予,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因此,沙皇死后安葬于教堂,象征着其灵魂回归上帝身边,完成从尘世到天国的“神圣回归”,也体现了其与宗教权威的绑定。</p><p class="ql-block">这与中国皇帝死后“入土为安”的理念截然不同。在中国以儒、道为主的传统信仰中,“入土为安”的观念根植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土地被视为生命的本源,“万物生于土,亦归于土”是普遍认知。皇帝作为“天子”,其身份虽尊贵,却仍需遵循自然规律,死后归于大地,这既是对自然循环法则的顺应,也象征着他作为“人间秩序维系者”的使命至此终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圣母升天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圣母升天大教堂又称乌斯别斯基主教座堂。在俄语中“Успенский собор”,“Успенский ”对应“乌斯别斯基”,“собор”意为“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主教堂,也是克里姆林宫内最古老的东正教教堂。它于1475年至1479年由意大利建筑师菲奥拉万蒂设计重建,曾是俄罗斯的国教大教堂,历代沙皇都在这里举行加冕礼。</p> <p class="ql-block">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克宫中最主要的教堂,其内壁装饰着圣像壁画,这些壁画至今保存完好。五颜六色的壁画与银质镶金的圣像壁相互映衬,将教堂装点得十分华美,尽显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教堂由中央塔楼与数个小礼拜堂构成,呈十字形布局。其外观宏伟壮观,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度。外墙以白石砌筑,塔楼巍峨高耸,标志性的洋葱头式金色圆顶尤为夺目——五个圆顶分别象征耶稣基督与四位传福音者,这般设计既承载着深厚的宗教寓意,在视觉上也极具辨识度。</p> <p class="ql-block">作为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教堂,它是莫斯科教区的主教堂,在俄罗斯东正教教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历代沙皇的加冕仪式大多在此举行,如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彼得大帝等沙皇的加冕典礼都在圣母升天大教堂内进行,这使得教堂成为俄罗斯皇权与教权结合的象征,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宗教和政治上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空间高大宽敞,装饰极为精美。墙壁与天花板上布满了色彩绚丽的壁画,题材多为宗教故事与圣像,其中最早的可追溯至14世纪。这些壁画历经不同时期的绘制与修复,既完整留存了历史风貌,也清晰展现出俄罗斯不同阶段的绘画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伊凡四世宝座</span></p><p class="ql-block">伊凡四世宝座(又称“伊凡雷帝宝座”)是俄罗斯历史上极具象征意义的文物。它见证了俄罗斯多位沙皇的加冕仪式,是俄罗斯从公国向帝国过渡时期的重要历史见证,承载着早期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记忆。作为16世纪俄罗斯木雕艺术的巅峰之作,宝座的工艺展现了当时手工业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俄罗斯艺术中宗教与世俗元素的融合特色。</p> <p class="ql-block">除了精美的壁画,教堂内还收藏着大量珍贵的宗教文物与艺术品:既有古老的圣像画,它们既是宗教信仰的载体,也是俄罗斯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各类以金银等贵重金属制成的祭器、十字架等,其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充分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如今,圣母升天大教堂是莫斯科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它不仅是了解俄罗斯宗教、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也为建筑爱好者和艺术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对传播俄罗斯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牧首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牧首</b>是东正教各自主教座的最高领袖,在宗教体系中地位崇高,相当于天主教的教皇。但东正教没有统一的全球最高领袖,各牧首区相对独立。牧首负责其所在教区内的宗教事务管理,包括主持重要宗教仪式、制定教会规章、协调教会内部关系等,同时也是该教区信仰和精神上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17世纪50年代,当时的牧首尼康下令在克里姆林宫内原牧首府邸的旧址上,对其进行大规模重建,建成后的牧首宫在规模、建筑外观及装饰水准上,均足以与沙皇的居所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牧首宫在建筑布局和外部形态上与周边宗教建筑相互映衬,共同构成克里姆林宫中心的宗教建筑群,彰显着典型的17世纪俄罗斯建筑特色。在色彩呈现上,砖石的自然色泽与白石相互搭配,使建筑外观散发着沉稳的色调。</p> <p class="ql-block">牧首宫为多层建筑,一层设有后勤事务管理处,负责处理宫殿日常运转的相关事务;二层主要用于举办各类盛大活动,像东正教大会、宴会,以及招待沙皇和外国客人等;三层则是牧首的私人房间。</p> <p class="ql-block">据说,牧首宫曾遭损毁,但后来经过修复,它依旧留存下大量珍贵的历史风貌。如今,这里已变身为一座展示17世纪俄罗斯工艺品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7世纪,牧首宫被确立为莫斯科和全俄罗斯大牧首府。</span>从1763年一直到20世纪初,牧首宫是俄罗斯唯一可以生产圣油的地方。其十字厅内建造了用于熬制圣油的炉子,也因此被称为“圣油厅”。</p> <p class="ql-block">如今,圣油制作台所在的十字厅作为展览大厅,供人们参观,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当年的圣油制作台、炉子以及相关的皇家赐赠器具,感受俄罗斯东正教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圣油厅中还存放着叶卡捷琳娜二世赐赠的银质圣油桶,以及保罗一世和尼古拉二世赐赠的用于盛放圣油的银质器具。油桶主体以银为材,表面色泽沉稳而有质感。其上装饰着精美的鎏金部件,那些鎏金的图案与造型,如花草纹饰等,线条流畅,细节丰富。</p> <p class="ql-block">而油桶顶上的小塑像更是引人注目。从雕像呈现的姿态来看,圣油桶顶部站立的长者模样的人物,似乎正手持器物做出倾倒动作 ,下方跪着的人物神态虔诚。这组雕像表现的可能是耶稣基督在约旦河接受施洗约翰洗礼的场景。而下方一组,坐着的长者手持书卷,旁边有带翅膀的天使形象,可能是在表现讲经传道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牧首宫陈列着14 - 18世纪俄罗斯主教及牧首的宗教法衣,以及加冕仪式时的服饰。</p> <p class="ql-block">牧首宫还陈列着不少诸如盘子、杯子之类的物品,它们很可能与牧首或者皇室成员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依凡钟楼</b></p><p class="ql-block">克宫教堂广场坐落的最高建筑就是伊凡钟楼,它也被称为伊凡大帝钟楼,是克里姆林宫内著名的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据称,伊凡钟楼始建于16世纪初期,最初高度为50米。后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加高扩建,使其高度达到81米,成为当时俄罗斯最高的建筑。即便在今日,它的高度与身姿依旧出类拔萃,远远望去,气度不凡的身影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钟楼呈规整八角形,从基座到顶端逐层稍向内收,白色外墙既显庄重典雅,又与周边教堂的色调相统一。顶端那座金光闪闪的穹顶高高突起,标志性的洋葱头造型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光泽,其流畅的线条弧度与金顶、砖石墙面的色彩搭配,不仅与邻近东正教教堂风格完美融合,更兼具宗教建筑的神圣气息与独特地域美学韵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凡钟楼</span>作为克里姆林宫教堂建筑群的一部分,在宗教与社会生活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宗教活动中,其钟声用于召集信徒参与仪式、宣告重要宗教节日;在历史上,它既承担报时功能,为克里姆林宫及莫斯科居民提供时间参考,又会在紧急情况或重要事件发生时,以钟声作为信号传递特定信息。</p> <p class="ql-block">伊凡钟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俄罗斯国家权力与宗教权威的象征。它见证了沙皇加冕、战争胜利庆典等众多俄罗斯历史重大事件,是该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见证者。如今,作为莫斯科重要的旅游景点,它每年吸引着大量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在此欣赏其独特建筑风貌,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同时,它也是研究俄罗斯建筑艺术、宗教文化及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克里姆林宫的砖瓦间,沉淀着数不清的厚重历史。总统府三角楼里,曾酝酿出多少影响历史走向的决策;圣母升天大教堂的穹顶下,见证了一代代沙皇的加冕盛典;天使报喜教堂的烛火旁,聆听过他们的礼拜呢喃与心事倾诉;而天使长教堂的静谧中,最终收容了他们归于尘土的灵魂与安息。从权倾天下到日常晨昏,再到尘埃落定,相隔不过数百米的三座教堂,恰是沙皇们匆匆一生的缩影。</p><p class="ql-block">与三座教堂共处的伊凡大钟楼,既是克里姆林宫的制高点,也曾是莫斯科数百年的天际线之巅。五百年来,它矗立在莫斯科河畔,默默见证着世事变迁……破损的“钟王”再也无法鸣响,笨重的“炮王”也成了沉默的摆设。历史的车轮碾过旧时痕迹,而新时代的钟声,终将指引人们向前走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