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行(1) 天津印象:古今交融的津门之旅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天津市,简称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北京,总面积11966.45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1364万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津是海河五大支流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天津名称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天</span>津市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先后</span>三次到过天津,<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次都能感受到天津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三次天津之旅,曾</span>经游览过海河沿岸风光、临江道商业街、古文化街、娘娘庙、鼓楼、大悲禅院、望海楼教堂、五大道、水上公园、天津之眼等景点:品尝过狗不理包子、桂发祥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天津三绝美食等特色小吃:观赏及购过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和刻砖刘砖雕<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间艺术“四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6月26日,我与朋友相约又一次重游</span>天津,主要游览了意大利风情街、瓷房子、张学良故居、古文化街、海河码头及市容市貌。<span style="font-size:18px;">短短的时间却收获颇丰。天津,这座兼具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的城市,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天子津渡”的故事。从古文化街到意大利风情区,从张学良故居到瓷房子,从海河两岸到城市街巷,我们穿梭于时空之间,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  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其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长687米,是以中式传统风格商业建筑群及妈祖文化为特色,体现天津传统及民俗文化的商业文化街。2011年,天津古文化街被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其范围东至张自忠路、南至水阁大街、西至东马路、北至通北路,面积0.181平方千米。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文化的发祥地,记录着天津老城区的形成过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走进古文化街,瞬间被浓郁的中式风格包围。朱红大门、雕花窗棂、高挂的灯笼,无不透露出传统气息。“杨家班”“古香斋”等老字号店铺林立,泥人张、风筝魏等民间艺术令人驻足流连。我们在“狗不理”包子里品味津门三绝,在相声茶馆里听一段快板,笑声中尽是生活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意大利风情街区,坐落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岸畔,原意大利租界,是天津河北区的4A旅游景点。其也是近代中国唯一的一个意大利租界,天津9个租界之一。由河北区五经路、河北区博爱道、河北区胜利路、河北区建国道这四条河北区的道路合围起来的四方形地区统称为意大利风情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漫步意大利风情街区,欧式建筑错落有致,街头随处可见的雕塑与标语营造出浓厚的异国风情。钟楼、红砖房、拱形窗,仿佛置身欧洲小镇。在这里,我站在“我爱天津”的红色招牌前合影留念,也在“狗不理”门前品尝地道美食,感受这座城市热情而内敛的性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张学良故居,又称少帅府,张学良故居博物馆,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寓所。张学良故居建于1921年,位于天津和平区赤峰道78号,原址为法租界32号路,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占地面积1003.64 平方米,建筑面积1418 平方米。1924年,张学良以张寿懿(张作霖五夫人)名义从法国领事馆购买该房。同年,张学良率部进驻天津,住进小洋楼,此后的1924年至1931年,张学良每次来天津都会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张学良故居前,欧式建筑与雕像静静诉说着近代风云。喷泉边、长椅上,时光仿佛在此凝固。我坐在绿荫下,望着那座象征历史的铜像,思绪飘回那个动荡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  瓷房子又称瓷房子博物馆,其前身是有百年历史的洋楼,而今是用珍贵瓷器、玛瑙和石雕装饰的主题博物馆,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是天津市的地标建筑。</p><p class="ql-block"> 瓷房子博物馆前身是一座百年历史的法式小洋楼,始建于1902年,在1912年完工,是奥地利驻华大使黄荣良先生的故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瓷房子是砖木结构的4层楼房,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span>这里曾经作过银号,住过国内外多位大使,建国后被用作天津市和平区工商局的办公楼。20世纪90年代,工商局搬走后这栋楼被闲置了十余年,直到2000年,被张连志先生以个人名义买下。</p><p class="ql-block"> 瓷房子是天津“狂人”张连志用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件古瓷瓶、瓷盘、瓷碗,300多尊历代的石雕造像,300多件汉白玉石狮子,300多个明清时期的瓷猫枕,20多吨的玛瑙与水晶,历经5年时间精心打造而成,估值达20亿元。2007年9月3日,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出席了“瓷房子”的开幕典礼。他为瓷房子题写了楼名,并赠予“瓷美楼奇”的题词。2010年9月23日,瓷房子被美国《赫芬顿邮报》评选为全球十五大设计独特博物馆之一。</p><p class="ql-block"> 走进瓷房子,几乎可以见到中国各朝各代窑址中的瓷片,没有一片现代瓷,其中还不乏钧窑、汝窑等五大名窑的瓷片。瓷器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粉瓷等各个时期的净精品。在瓷房子内部,通过颜色各异的瓷片组成了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名人字画,比如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宋代苏轼的《枯木怪石图》,现代张大千的《荷花图》等,让瓷房子的整个画面结构产生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天津的城市风貌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受中国近代租界的影响,更有现代化的建筑。城市的发展不止于过去,海河边的现代高楼与古老街道遥相呼应,黑石纪念碑静默矗立,水中倒影映出城市的另一面。夜晚来临,华灯初上,我们走过木质步道,望向对岸的灯火,心中满是不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天津,一座将历史与未来编织在一起的城市,值得细细品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