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内耗到发光:有些改变,藏在时光和断舍离里<br> <br>晚上和一位久违的朋友聊天,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身上的变化。<br> <br>记得以前的他,总是陷在纠结里。一件小事能在心里盘桓很久,别人一句无意的评价能让他辗转难眠,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又不知道该往哪里用力。那时候和他聊天,总觉得他的世界蒙着一层雾,明亮不起来。<br> <br>但这次不一样了。<br> <br>他说起最近在学的摄影,眼睛里有光。从一开始连参数都弄不明白,到现在能蹲在路边拍一下午的光影,语气里是藏不住的兴奋。他说终于明白,原来喜欢一件事是不需要“有用”的,哪怕只是为了捕捉到一朵花绽放的瞬间,也足够让日子变得具体又生动。<br> <br>我忽然意识到,所谓的“不内耗”,或许不是变得刀枪不入,而是找到了能让自己沉进去的东西。当注意力从“别人怎么看”“我是不是不够好”转移到“这件事真有意思”“我还能再试试”时,那些拧巴的情绪,好像就自然而然地被稀释了。<br> <br>挂了电话,顺手整理了手机里的相册和收藏夹。删掉重复的截图,清空过期的优惠券,取关那些早就不看的账号。手指划过删除键的瞬间,竟有种莫名的轻松。<br> <br>原来生活和情绪一样,都需要定期“断舍离”。<br> <br>那些没用的碎片信息,就像心里的杂草,占着地方,还悄悄消耗着精力。而把空间腾出来,才能装下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朋友眼里的光,比如自己突然冒出来的小念头,比如那些值得被记住的瞬间。<br> <br>我们都曾在某个阶段被困住过,被焦虑推着走,被杂念缠着绕。但总有些时刻会告诉你:改变是悄无声息发生的。可能是一个人找到了热爱的事,可能是一次随手的整理,也可能只是突然想通“算了,不重要”。<br> <br>就像那位朋友,他没有刻意对抗内耗,只是慢慢走向了让他舒服的方向。而我们也一样,不必急着和自己较劲。找到那件能让你“沉浸”的事,清理掉那些拖垮你的冗余,日子自然会慢慢变得清晰又轻盈。<br> <br>毕竟,好的生活,从来都是删繁就简,再把光请进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