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篇昵称: 竹叶青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篇号: 58035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寻秘景点: 江西南昌英雄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摄影: 竹叶青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西的省会南昌有个响亮的称呼“英雄城”,因它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打响第一枪,军旗升起的地方,它成为铸就历史之地,而被永远记入史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红色之旅第一站,来到南昌市中山路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宣传和展示人民军队诞生、发展、壮大历史的博物馆,有“军史第一馆”之称,这里是起义的原址,前身为“江西大旅社”,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这儿发动了南昌起义,后又多次在此举行会议,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6年建成的纪念馆新大楼,庄严肃穆,灰色外墙加上红色门窗,精雕细刻,很有特色,令人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展厅,只见一只大手握住一杆枪直指天穹。枪口愤怒的火焰在那一刻爆发,从此那面火红的、血染青春血染华夏大地的旗帜,成了人民军队的战旗,那晶亮闪烁的五角星,铸就了人民解放军军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每年的八月一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纪念馆的建立,不仅是对这一伟大事件的纪念,更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南昌起义纪念馆门前的雕塑, 左起:刘伯承 、叶挺、周恩来、 贺龙 、朱德。为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一起义纪念馆内展示许多文物、图片、雕塑,记录了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革命先辈率领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打响英勇斗争的第一枪,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展厅有各种武器如大炮、机关枪、步枪、手枪、大刀、手雷等等。馆藏精品有朱德元帅的手枪和周恩来总理佩戴过的手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一广场,是南昌市和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它承载了老一辈人许多的回忆,历经四次改造后,广场现有纪念塔、金水河、音乐喷泉、军史浮雕、升旗台等景观。纪念塔呈方形,有五十多米高,非常庄严与肃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塔身正面“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大字金光闪闪,是叶剑英元帅的亲笔题词。塔顶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汉阳造”步枪和一面红旗组成,象征着起义的武装力量和革命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塔座正面镌刻“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碑文。塔座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幅反映武装起义的人物浮雕,“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镶嵌在基座上,再现了起义的英勇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升旗台由汉白玉建成,北侧壁上镌刻着江泽民主席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突出了南昌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与之相对称的升旗台南侧壁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了井冈山道路对于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建军雕塑广场。夜幕降临,赣江西西岸有个高8.1米的红色五角星雕塑,闪闪发亮鲜艳夺目,寓意八一南昌起义的辉煌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场东西轴向的三组雕塑,由西向东依次为英雄集结,军旗升起,挥师渡江,突出八一南昌起义的鲜明特点。这是位于中心的主雕--“军旗升起”。净高9米,统领全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挥师渡江”的组像雕塑,气势磅礴。它们建在广场的东面临江位置,镜面水池的设计使雕塑与赣江在视觉上融为一体,当年起义部队登船过江的场面仿佛在眼前重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北方位有《星火燎原》《抗战先锋》《解放全国》《钢铁长城》《精兵之路》《强军兴军》六座雕塑,分别展示六个不同阶段的人民军队形象,既简明又系统地反映了人民军队90多年来,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光辉发展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站在赣江边上,遥望雄伟的八一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被夜晚的灯光秀打造的炫彩靓丽,璀璨夺目。这又是一个以“八一”命名的地标性建筑。南昌有许许多多建筑、街道、单位学校以“八一”命名,它是南昌人的骄傲,“英雄城”辉映着八一精神永恒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一大桥的前身为1936年建成的“中正桥”,后因1949年南昌解放后修复并更名为“八一大桥”,从1936年初建到1997年新桥落成,八一大桥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其历史轨迹映射了南昌从战火纷飞到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成为城市坚韧品格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八一大桥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市民游客感受南昌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广场等地标共同构筑城市精神图腾。我的红色之旅最后一站,参观八一大桥,旨在铭记起义的革命精神,强化红色文化认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