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荷兰+德国+卢森堡之旅(二)

沈志静

2025年5月10日,今天行程:游览比利时的第二城市—<b>安特卫普</b>后再去<b>荷兰风车村</b>。 早上7点在酒店用了早餐,8:30出发,从<b>布鲁日</b>开往<b>安特卫普</b>。 <b>安特卫普</b>,这座位于<b>比利时</b>西北部<b>斯海尔德河畔</b>的城市,不仅是<b>欧洲</b>第二大港,还是<b>比利时</b>最大的港口城市。 9:30左右到达<b>安特卫普</b>城。<br> <b>安特卫普</b>作为欧洲的文化中心,同时保留着众多充满中世纪风格的古老建筑,并孕育了诸如艺术大师<b>罗宾斯</b>和<b>冯·狄克</b>这样的杰出人物,因此也被誉为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 <b>安特卫普</b>现在属于<b>比利时</b>,过去其实属于<b>荷兰</b>,因此通行<b>荷兰语</b>。说<b>荷兰</b>也不准确,应该叫<b>尼德兰</b>。<br> 老城以<b>圣母大教堂</b>为中心,这所哥特式的尖塔直冲天际,是<b>安特卫普</b>的地标。 老城区位于<b>斯海尔德河</b>右岸,形成于 15~16世纪,街道狭窄弯曲,多中世纪建筑。 <b>安特卫普大广场</b>是很有特色的广场,周围是精致的16世纪会馆,古老优雅的建筑和现代元素的融合。走在街道上,有一种古典优雅的氛围, 我们沿着安静的道路走向<b>安特卫普</b>最喧嚣的地方——市集广场, 广场四周有很多的餐厅、咖啡厅、酒吧,无论是在广场上散步还是晒太阳,或是欣赏周围的建筑,亦或是坐在咖啡厅捧一杯香醇的咖啡,看周围人来人往,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小街巷里总有咖啡馆或餐厅,露天座位摆得整整齐齐。 <b>安特卫普</b>这座位于比利时东北部的港口城市,它以它的记忆和灵魂的古建筑,吸引着全球游客的目光。这座城市至今已有1300多年以上的历史。 我们用走的方式,随处可见这座城市古老的建筑,而这座城市经历的历史、文化艺术与人情是通过这些古老的建筑,来见证它们的过往。它们让我们看到一个地方曾经的荣耀、风格与精神。 走过熙攘喧嚣的市场来到<b>安特卫普大教堂</b>。 <b>安特卫普大教堂</b>即被誉为百科全书的<b>圣母大教堂</b>,至今有670年的历史,它位于<b>比利时安特卫普</b>老城中心,紧邻城市广场,它是最高的哥特式钟楼之一,是建筑业的杰作。 从1352年起,<b>圣母大教堂</b>就是欧洲最好的哥特建筑之一。几个世纪以来大教堂都是这个地区最高的建筑,即使现在,123米和尖顶仍然傲视着全城,被誉为“中世纪的摩天大楼”,是船只进入安特卫普港最好的标志。 <p class="ql-block">庄严肃穆。</p> 教堂正门前的雕塑《<b>男孩与狗</b>》,一个小男孩以地为床被,安详地睡着,怀里抱着一只可爱的小狗。故事原型来自于童话小说《<b>弗兰德斯的狗</b>》。 这些古老的建筑显得沉默而深情。它们不说话,却比任何讲解都更有温度。 想真正了解这么一座城市,必须从它留下的痕迹开始,靠走的模式去了解古建筑不是停留在过去,而是为未来留住智慧和灵魂。 前面是一个开阔的大广场,金碧辉煌的古典建筑正是<b>安特卫普市政厅</b>。这座文艺复兴式建筑已有450多年的历史。大厅的装饰壁画记载了<b>安特卫普</b>的辉煌历史。<br> <b>安德卫普</b>是一个文化古城,它的<b>市政广场、市政厅</b>是一百多年前的,市长和议员就在里边办公。旧城区建筑多为三至四层砖砌建筑,保护完好。 <b>安特卫普</b>的<b>市政厅</b>是1561—1564年间建造的文艺复兴时期标志性建筑,其主体机构由四层横楼构成,立面采用基座-柱身-檐部的三段式组合特征。 <b>市政厅</b>门口有一尊青铜雕像,被称作<b>布拉博喷泉</b>,它描绘了神话中这座城市的创始人,将巨人的断手扔进斯海尔德河的故事。 荷兰语中,“<b>安特卫普</b>”即为“断掌”之意。“断掌”传说以雕像方式出现在眼前。广场中央那座建于1887年的青铜雕像,所描绘的正是布拉博手持巨人断掌准备投入斯凯尔特河中的弓形身姿。 <b>安特卫普</b>纪念碑青年勇士的雕像,是<b>安特卫普</b>城市的标志,更象征着<b>安特卫普</b>勇于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b>市政厅</b>的左侧是<b>安特卫普</b>不同行业的工会大楼,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建筑是19世纪新建的,但这些不同领域的行业工会,早在16世纪前就已经建立。 <b>市政厅</b>以及周边五栋漂亮的商会大楼都是文艺复兴式的建筑。 偶遇当地新人在市政厅举行婚礼仪式,我们便也来沾沾喜气。 新郎新娘走向迎接他们的亲朋好友。 新郎新娘接受着亲朋好友的祝福。 娃娃们总是最开心的。 <p class="ql-block"><b>安特卫普市政厅大楼</b>是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都是16世纪末建造的。市府大楼装饰也充分展示出法兰德斯式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进入<b>市政厅</b>内院</p> 门厅展示柜里是一只铜制公鸡风向标。 <p class="ql-block"><b>圣母大教堂</b>的塔顶原来装饰着这个铜公鸡风向标。直到1864年,它一直经受着风雨的考验。风向标本身上的铭文证实,这个风向标多次被修复和镀金。</p> <b>安特卫普</b>,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尽管在二战期间遭受了毁灭性的轰炸,但市场中的许多经典建筑依然屹立不倒,如巴洛克式的布拉博喷泉,以及那座始建于1565年的意大利-佛兰芒文艺复兴式<b>市政厅</b>。 <b>市政厅</b>门前就是那座喷泉雕塑,布拉博脚下的大鱼,还有簇拥在青铜雕塑底端的鱼群,嘴中都会不断喷出水来,流淌于青铜雕塑下方的石堆。 广场上遇见几位正在写生的老人,看样子兴致很高,见我们关注,很高兴地和我们打招呼。 <b>安特卫普</b>,这座小而精致的城市,维护得井井有条,环境干净整洁。尽管城市规模不大,却配备了高水平的设施,诸如众多的酒吧和餐馆,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选择。 <b>安特卫普</b>,这座位于比利时西北部的城市,不仅是欧洲第二大港口,更是世界著名的钻石交易中心。这里,浪漫与繁华交织,年轻人敢于尝试各种时尚穿搭,让这座城市在欧洲的时尚圈中独树一帜。 午餐前,回到来时下车地方候车,马路对面就是“<b>斯腾城堡</b>”。 <p class="ql-block"><b>安特卫普</b>的<b>斯腾城堡</b>是<b>比利时</b>重要的历史遗迹。始建于1200-1225年间,是<b>安特卫普</b>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52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并更名为“国王的石头城堡”,后简称为“<b>斯腾</b>”(荷兰语意为“石头”),因而得名“<b>斯腾城堡</b>”‌。</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铜像为<b>安特卫普</b>雕塑家<b>阿尔伯特·普尔斯</b>1962年创作,表现的是民间传说中的巨人兰格·维普尔。这个下巴不长胡子的瘦高个巨人,经常在夜间出现,专门整治那些喝醉的酒鬼,所以他面前站着两个手提酒瓶的醉汉。</p> <b>斯腾城堡</b>坐落于斯海尔德河畔,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堡之一。在公元800年的时候,被挪威人洗劫了。之后城堡作为罗马帝国的重要防御城堡,得以重建。 城堡为安特卫普最古老的建筑,由石头建成。进入可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爬到顶部俯瞰老城和斯凯尔特河。<br> <b>斯腾城堡</b>也是<b>安特卫普</b>的地标,它见证了1200年的悠久历史。 <b>安特卫普</b>,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繁华与宁静并存的欧洲古老城市,如果你喜欢小城市、爱好穿搭、家居和巧克力,这里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午饭后,我们前往<b>荷兰赞丹风车村</b>,车程约2小时。 下午1点40分左右进入了<b>荷兰</b>,这是进入<b>欧盟比利时</b>与<b>荷兰</b>公路交接处的标识牌,就是这个标志,表示进入了<b>荷兰</b>。 途中遇见的牛群。下午4点半左右到达了<b>荷兰桑斯安斯风车村</b>。 <b>荷兰桑斯安斯风车村</b>位于<b>阿姆斯特丹</b>北方15公里。古老的建筑生动描绘了17、18世纪的荷兰生活。这里有真实的老房子,古老的造船厂,制作木鞋的表演,还有风车,而且是有居民居住、开放式的保留区和博物馆。 <b>风车村</b>内的<b>博物馆</b>包括<b>木鞋制造厂</b>、<b>白蜡制造厂</b>、<b>面包房</b>、<b>奶酪和乳制品作坊</b>以及100多年的<b>杂货店</b>。 走进木鞋制作工坊内,你可以近距离观察和体验木鞋的制作过程,拍摄到制作师傅的手艺和精美的木鞋作品。<br> 参观制作木鞋的成品。 这些陈列柜里的木鞋,装饰图案十分精致,结合了各种元素,极具艺术表现力。 比利牛斯山的木屐 木屋子兼有博物馆功能,展览有<b>荷兰木鞋</b>的历史及文物。 过去,制作木鞋统统是手工完成,既费时又费力,手工制作一双木鞋要花3个小时,因此需要大批手艺高超的匠人。 木鞋取材于<b>荷兰</b>特有的一种坚硬且无花纹的杨树。由于原料便宜,且到处都有,加工起来也不是很困难,所以<b>荷兰人</b>几乎都会制作木鞋,尤其是南部的居民。<br> 现在机器制作,一只木鞋只需5分钟即可。由于时代的进步,穿木鞋的时代已成历史。 这位荷兰小哥现场为我们表演如何制作木鞋。 只见他取出一段干白杨木头,卡在机床上,那么一绞、一削、一掏、一磨,只几分钟工夫,一双崭新精致的木鞋便制成了,赢得现场观众的一片掌声。 师傅现场表演木鞋的制作。 如今,荷兰木鞋的实用价值大减,已少有人穿了,倒是观光客喜爱不已,成了必购的纪念品, 因为木鞋的造型很可爱,整个样子像一艘小船,可做装饰品,还可以做花瓶, 这些年来,木鞋为<b>荷兰</b>创汇已逾亿万美金,也已成为馈赠各国元首、政要的珍品。 这些木鞋简直就像画作一般。 现在制作木鞋,是旅游区的一种特产工艺品,向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销售。<br> <b>木鞋</b>是<b>荷兰</b>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是民族风俗文化的缩影。 以为这样可以免除“穿小鞋”的焦虑,游客们都乐此不疲。 再往前走,来到了“<b>风车阵</b>”。 因为水与海,数以万计的<b>荷兰</b>人居住在古世纪的湖床上,为了生存,<b>荷兰人</b>在几百年前就用独特的方式创造生活的传奇,为了让湖底保持干燥,人们利用<b>风车</b>来排水治涝, <b>桑斯安斯风车村</b>是一座秀美的古老村庄,风车和各式手工艺品作坊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风景。村子中共有5座风车,分别用于锯木、榨油料、磨染料、磨芥末粉和提水。 <b>风车</b>由于功能不同,形态也各不一样,在<b>风车村</b>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风车。 聪明的<b>荷兰人</b>将风车广泛的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这类风车被称为工业风车,并根据用途来命名,比如:锯木厂风车、榨油厂风车、造纸风车和磨房风车等等。 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是写在来自<b>荷兰</b>桑河地区制造的羊皮纸上,这个羊皮就是1692年由桑斯安斯风车村的造纸风车制造的。 <b>桑河区</b>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区。250年前,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矗立着800多座风车。它们承担着各种工业任务。现今仍然有5座风车还在以着传统方式运作,在五座风车中,有三座向游人开放。 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古老而精致的<b>风车</b>,聆听它们诉说的千年故事,感受那份源自<b>荷兰</b>的深厚底蕴。 而今,站在绿色的田野前,我恍惚回到了黑龙江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 <b>荷兰</b>是一个风车之国,由于<b>荷兰</b>的地势低洼,国土有约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面对不断的洪水和湿地问题,<b>荷兰人</b>开始利用风车,作为重要的水利工具来排水和抗洪。慢慢地<b>风车</b>成为了国家的象征。 这里还保留着16、17世纪的旧式建筑和传统工艺,并·融合了现代化生产方式。它的环境与建筑富有特色,房屋和小桥均为木制,完全保留早期工业化时期的木制结构和风格。 古老的建筑生动描绘了17、18世纪的荷兰生活。真实的房子,古老的造船厂,制作木鞋的表演,还有<b>风车</b>,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这是一个有着“<b>荷兰风车博物馆</b>”之称的小村庄,也就是被人民称为<b>荷兰风车村</b>的<b>桑斯安斯</b>。 很难想象,在250年前桑斯安斯有800多座古老的风车的情景,它们密密成排,终日旋转,把<b>荷兰</b>带到未来的年代。 参观奶酪工坊 木鞋作坊和奶酪工坊等不仅展示了<b>荷兰</b>黄金时代的风貌,更让人们亲身体验到<b>荷兰</b>传统的工业和日常生活。 <b>荷兰</b>草场面积大,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奶酪生产国之一。<br> 1997年,<b>桑斯安斯风车村风车群</b>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妥善的保护。自此以后,这里便成为了众多观光游客的必访之地。 充分展现了<b>荷兰</b>早期利用风力资源的智慧,现已成为国际化的旅游景点。 当天晚上入住于<b>阿姆斯特丹</b>附近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