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完喷泉表演,极目远眺,在苍翠的远山中,赫然矗立着一尊佛祖雕像,莫非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见的灵山大佛?坐上景交车匆匆前往。</p> <p class="ql-block"> 车子在杏坛广场停了下来,再次抬头观看不远处的佛像,真的是需仰视才见。此时此刻“”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小灵山已经被他踩在脚下,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迎面而来。只见79米高的释迦牟尼佛青铜像站立在9米高的莲花座上。莲花座由4层共88个莲瓣组成,据说凡是捐资满人民币一百万元的人,都可以在其中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号,这样就可以和佛祖一样青史留名了。只见大佛穿着的袈裟线条舒展流畅,边缘自然下垂,是用1560块青铜壁板,拼装而成 ,共耗用铜725吨,外表却看不出一点焊接拼装的痕迹,不得不佩服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 再看大佛“形态庄严饱满,颜面安详凝重”。其右手五指微微张开,掌心朝外,小臂抬起至肩部,这是佛家的“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四指并拢,拇指微张,掌心朝外,手臂自然下垂,这是“施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雕花的领口开得很低,露出发达的胸肌,胸前“卍”字,则代表万德庄严。</p> <p class="ql-block"> 沿着“登云道”继续往上爬,由216级台阶、7个平台组成的“登云道”被中间的7幅巨型石刻,分成了上道和下道。石刻记载了灵山从唐玄奘弟子窥基法师开寺弘法到灵山大佛开光的历史过程,就像一副灵山的历史画卷。登上216级台阶就到了灵山佛教文化博览馆,馆内的“镇馆之宝”是采用出土的汉代金丝楠木雕刻的万寿山五百罗汉堂。穿过博览馆,在佛体基座里乘坐电梯,便走到了大佛脚前。</p> <p class="ql-block"> 到了这里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大佛的“大”,因为我们只能够得着他的脚趾头。游客们有的作惊呼状,有的双手合十,作祈求状,并自觉站成一排,挨个去摸大佛的脚趾,伸开双臂拥抱佛的脚趾甲。祈求佛祖有事“临时抱佛脚”也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 站在佛像前面,俯瞰整个景区,一条中轴线把主要景点佛足坛、九龙灌浴、阿育王柱、降魔浮雕、灵山佛手、百子戏弥勒、祥符禅寺、杏坛广场等景点串联了起来 。佛祖像背靠灵山,面向太湖,左青龙山,右白虎山 ,风水极佳。当初的选址和建造是在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亲自踏察和支持下完成的。灵山大佛的建成也实现了他“五方五佛”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 与大佛比邻而立的是灵山胜境的主要景点之一的灵山梵宫。从外型看,它由长条形石材砌成,高三层,采用退台式建筑布局,顶部为错落有致的五座华塔 ,塔尖饰以金箔,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走进梵宫内,我立即被它的奢华震惊了:目光所及,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哦,太美了”,记得前年到汉中胜境的汉宫里,我是第一次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赞叹,今天是第二次发出同样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宫内见光不见灯,一切显得那样庄重而神秘。虽然看不清高处远处的雕像、绘画的图案内容,但是你能明显感到它们的精致和唯美。定睛仔细观看:汉白玉的白象雕刻得栩栩如生;贴金的佛像慈眉善目;澄澈美艳的琉璃中描画着佛家追求的“华藏世界”;飞天在弧形的天花板上长袖善舞;60米高的穹顶上的《天象图》分层次,用壁画的形式,展现了佛教曼陀罗意味的天象幻境。“精雕细琢的东阳木雕、敦煌技师的手工壁画、光灿夺目的琉璃巨制、精致典雅的瓯塑浮雕壁画、技艺精湛的扬州漆器、恢宏大气的油画组图、古雅精丽的景泰蓝须弥灯、精美的景德镇青花斗彩缸”使梵宫成为中国当代佛教艺术馆,更被称为东方的“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 灵山胜境景区是在唐宋名刹祥符寺的旧址上修建的,其大佛所在的位置是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开发者在这些文化讯息的基础上,投入几十亿的资金,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聘请和动用了各方面的专家及能工巧匠,打造成了这样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经典之作,不得不佩服投资者的眼界和胆识。但愿我们能多一些这样的精品景区,少一些千篇一律的古镇。让游客多一份经历,长一分见识;留一份印记,受一次熏陶。让文化影响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