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汉山行

Crystal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休息日起了个大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点钟出发上汉山,欣赏夏天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至汉山广场附近,吃了一碗可口的粉皮。不经意间抬头瞥了一眼停车场,忽然发现古建筑群边水池里的荷花开得正好。近两年几乎都是晚上上汉山,竟忘了广场上还有三处荷花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古人诚不欺我。池中央,荷花在清晨的光影里绽放出甜美的笑容,那些躲在荷叶下的菡萏在凉风中微微露出半个头,宛如少女般娇羞。幸好有快门帮我记录了这一美好时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山有三条路,我依然喜欢走十年前一只轮子掉进沟里的那条最老的路。旧时的柏油路经过岁月的洗礼,地面上小石子的颜色清晰可见,转弯处的凸面镜也失去最初的光泽,边缘处出现一道道浅浅的裂痕。怀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老路沿途的自然风光更漂亮。每隔一段,都坐落着几家种着花果的农户,路边分布着大大小小形状不规则的水田和菜地。拂面而过的山风中饱含略带温度的田园气息,其中有泥土的味道、蔬果的香甜、花朵的芬芳、山泉的清凉和被唤醒的藏于心灵深处儿时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盛夏时光,生命力最顽强的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沿山而上,路两边的许多野草都散发着其独有的魅力,其中最耀眼的当数半山腰间一处弯道边的荒地,蓬蒿从林地顺势倾泻而下开出一条白色的花溪,半边向阳,半边背阴,经过自然光线明暗对比的调节,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一幅油画之中,身旁这些寻常的黄蕊白花才是自然的点睛之笔。一时间心里涌起满满的爱意,左拍右拍,舍不得离开,直到被蚊子逮住机会饱餐一顿给我两只脚踝一圈叮出二十来个大小不一的包,少顷,它们再延展连成一片又痛又痒,我这才赶紧离开花丛,好在随身携带了效果很棒的药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乡村旅游文化的发展,山中又增加许多商业化的人文项目。高空玻璃桥横跨山谷连接着两座山峰,九曲十八弯的玻璃栈道漂流成为孩童消暑最为青睐的项目,因为时间尚早这两处都挺安静,漂流的栈道没有放水,只有一个好奇心重的大叔在上面悠闲地散着步。走过这一段,就到了夜晚最热闹的距山顶最近的大观景台。特色餐饮在观景台上方的高台上连成一片,夜幕降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白天倒是很安静,只有工作人员在此认真地做着清洁和修补,偶尔也有个别外地游客在此俯瞰山下的城市的全景,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此,我开始了来回五公里的徒步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过观景台,首先经过墨竹园,无需探究墨竹是否雅致或壮观,此处只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农家乐。所以没有停留,而是简单地欣赏了路两边姿态颇为雅致的竹子。再向前走了一小段,才发现观景台南侧300米这一段可能就是一个分水岭,我仿佛又开始下山了,沿途爬藤植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最常见的便是常春藤,还有一些不常见也叫不上名字的,因为没有花朵也谈不上好看,就主打一个绿油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刚下过雨,树林边上生长着许多黄色蘑菇,没长开的蘑菇圆嘟嘟的最可爱。红伞伞白杆杆的故事告诉我:好奇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好吃!所以路边的蘑菇咱不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山的路走了约半小时,就到了另一处凉风居住的山谷。25℃的夏天,人见人爱。站在桥上,目光顺着山谷里泉流和雨水走过的痕迹,穿过密林和草丛,最后落在了南郑的地标性建筑揽月楼的塔顶。没错,在此可以俯瞰南湖公园的全貌,只是因为有雾,所以看起来不怎么清晰。而南湖本身,也今非昔比,钢筋混凝土造景远不如自然风光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次进山都想寻点野果满足一下味蕾,但这回真的是啥也没捞着。过了山谷再上山,沿途就是郁郁葱葱的大树了,偶尔也会遇见几树蜡莲绣球,淡紫红色的小花像一只只灵动的蝴蝶,为翠绿的山林增添了一抹点缀。小时候就有人告诉我山那边还是山,我却一直不相信,以至于我对登上山顶有着近乎痴迷的执念。走过了一道又一道弯,我依然没有登上山顶。在感觉步伐不如先前轻盈的时候便停了下来,毕竟半月板才能决定我以后还能走多远,所以该爱护的时候必须得好好爱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小憩,被一只可能跟我一样心存执念的蝉鸣声贯了耳,忍无可忍地走到了路的另一侧。嘿,真是幸运啊!居然又发现了两株野百合。顺着路边的一条羊肠小道走下去才发现野百合居然长在了上不沾天,下不沾地的荆棘丛中,好,那我就远远地静静地饱饱眼福好了。自然果然慷慨,眼前还有一棵金丝桃和几棵长得分外壮实的生姜,拨开草丛才发现原来这里是一处水沟,只是当下没有水。今年天旱,山上水田大多都变成了旱地,好在田埂还是田埂,农人在田埂边上扎起简易的木篱笆,以至于余下的宽度只能容得下我走一字步前行。而篱笆里圈起来的是暮春收割后残留的油菜杆子和遗落在地里的种子长出来的油菜苗。直到看清楚蓼和香蒲将田埂下的地一分为二时,这才反应过来,脚下居然是一处干涸的小水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阳躲进了云层中,我站在林地分界处的绿色世界里,任由冷热两股风顽皮地捉弄着,在眉间生出一丝快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山容易下山难,膝盖一直告诫我不能走下坡路,只能加油迎难而上!所以返程的时候,我快速走到山谷再留恋一下能让我放大快乐的舒适的体感温度。风从谷中来,吹乱了我鬓边的碎发。久违的熟悉感让我脑中浮现出去年秋天在天曌山上俯瞰山下庙宇金顶的情景,彼时,身后的护坡上零星开着几朵波斯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是一转眼,夏天又过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才知道,从指缝间溜走的风,叫做作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