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7月中欧自驾(二十九)捷克首都布拉格(上)雨中的布拉格老城

汪建

<p class="ql-block">2015年6月27日,我们从捷克的CB小镇开车来到了捷克首都布拉格。安排好驻地,下午我们的老城city walk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拥有近千年历史,全城历史古迹众多,也是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并且还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捷克共和国,当年叫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是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与苏联一样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曾产生着重要影响,在那个年代,我们对捷克斯洛伐克印象很深。在我工作的鞍山金属制品厂(现已消失),车间里的车、钻、镗、铣等机加设备中很多都是捷克生产的。当年沈阳有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和第三机床厂,其中生产大型摇臂钻床的,第二机床厂被冠名为沈阳中捷友谊厂。当年还有大捷克大巴车、小说《好兵帅客》我都还有印象。<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带着</span>上个世纪中叶的两国的友好情结,我们来捷克看看。</p> <p class="ql-block">对于这样一座城市,我们计划在此住三个晚上,多些时间到处逛逛。</p> <p class="ql-block">来之前,我们是做了功课的。现在我们要去老城的中心,但看天气阴呼呼的,好像要下雨。出来旅行就是这样,只要不是下大雨还是可以逛的。</p> <p class="ql-block">从我们的民宿出来,一条石板路就通向了老城。</p> <p class="ql-block">这个区域基本上都是民宅,所以路两边都停满了车。就连警车也停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来到大街上,主街还很宽阔,街上行驶着红色的老式有轨电车,很有复古感。</p> <p class="ql-block">首先路过捷克国家博物馆(N<span style="font-size:18px;">ational Museum,</span>捷克语: Narodni muzeum)。</p><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坐落在瓦茨拉夫广场的东南侧,主馆坐落在一桩精美的新文艺复兴风格大楼中。它建于1885-1891年,被视为捷克国家复兴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据说,内部主要展出捷克自然历史类的物品,如岩石、化石、动物标本等。我们没有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国家歌剧院(State Opera,捷克语:Statni opera)。位于国家博物馆以北,这座建筑由德国戏剧协会集资兴建,因此最初叫新德国剧院(Novéhonémeckeho divadla),1888年开业。1938年卖给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49年改称斯美塔那剧院,1992年改为现在的名称-国家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瓦茨拉夫广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Wenceslas Square,</span>捷克语: Vaclavské námesti)。</p><p class="ql-block">11世纪,瓦茨拉夫一世成为第一位在全国推行基督教的捷克君王。因为他对基督教的执著信仰,却招来了异教徒兄弟的暗杀,殉教之后便得到了神圣封号以及民众、教徒的朝拜追思。</p><p class="ql-block">14世纪中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决定在新开辟的布拉格新城增加几个露天市场,其中便包括一个马市,也就是瓦茨拉夫广场的前身,自此这里便逐渐成为了商贸往来的中心。</p><p class="ql-block">大概400年后的19世纪,时值捷克民族复兴运动期间,政府将广场正式更名为瓦茨拉夫广场,并在广场上树立起瓦茨拉夫身骑骏马的青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在游客当中还有几位牧师,就像中国一样,出家人也到处旅行。</p> <p class="ql-block">广场一角还在播放战争时期的纪录片。</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游览有景点的优惠票,主要是参观教堂、博物馆、城堡之用。我们买了二日票,以查理大桥为中心,向东游览老城广场、市政厅和天文钟、圣泰恩大教堂、圣尼古拉斯教堂等;向西游览布拉格城堡、旧王宫、圣维特大教堂等。(游览过后,才明白,如果不进建筑内部,完全可以不用买票。)</p> <p class="ql-block">沿着瓦茨拉夫大街向前,再穿过几个小巷,天开始下起雨来。</p> <p class="ql-block">许多游人同我们一样,冒雨来到了老城广场。</p> <p class="ql-block">老城广场是布拉格的中心。11世纪左右,商人们在此定居,建筑房屋和教堂,逐渐形成了这座广场。围绕广场的有不同时代的各种风格建筑,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及新艺术式,建筑迥异,组成了“建筑积木“。</p> <p class="ql-block">从广场北侧东面算起,粉色大楼是金榔头饭店,卡夫卡的父亲以前经营的商店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东边紧邻的黄色大楼现为商务部大楼,19世纪时曾是消防局所在地。屋顶上的金色装饰为消防员使用的头盔、云梯、绳索、水枪、斧子等,两边雕像则表现了消防员救人和群众呼救的场面。</p><p class="ql-block">再东边褐黄色大楼是城市保险公司,它原属于15世纪的圣萨尔瓦多修道院。房顶雕塑为救世主基督、圣方济各、大天使拉斐尔、守护天使、圣卡斯帕和圣瓦伦西亚等诸神。</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侧北头,白楼是大象之屋(dům U slona)。它南边紧邻的粉色大楼是金十字之屋(Dům Zlatý kříž),名称源自于屋顶的标志。再右边是金斯基宫,底下介绍。</p> <p class="ql-block">广场南侧东头,最引入注目的是石圣母之屋,因门上方的一尊圣母雕像而得名。由于它的首位业主为出版商斯托奇,故也叫斯托奇楼(Štorchův dům)。</p> <p class="ql-block">此楼在1896-1897年建造,属于雅盖隆哥特式建筑(Jagellonská gotika),这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雅盖隆王朝时期流行的一种建筑形式。墙上绘制的壁画描绘的是骑在马背上的圣瓦茨拉夫。</p> <p class="ql-block">广场南侧西头,天文钟正南比较靓丽的分别为黄色的红狐狸之屋(dům U červené lišky)、橙色的独角兽之屋、蓝色的蓝星之屋(dům U modré hvězdy)。</p> <p class="ql-block">老城广场最大的看点就是布拉格老市政厅和天文钟。</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南侧的老市政厅,是一座哥特式的塔楼建筑。 老市政厅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建设和改造,二战后又进行了修复,它与周边不同风格的建筑连成了一体。</p> <p class="ql-block">天文钟(英语:The Prague Astronomical Clock,捷克语:Prazsky orloj),也称“布拉格占星时钟”,安装在老城市政厅的南墙上,是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这座大钟至今走时准确,当地人在此驻足校对手表的时间。天文钟是一座精美别致的自鸣钟,钟楼建于1410年。</p><p class="ql-block">天文钟分上下两个表盘,上方的天文表盘,主要显示时间与天文星象信息的天文表盘,它也是整座天文钟最有价值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天文表盘从内到外有三个圈,分别代表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黑、红、蓝三个区域,代表了地平线,不同颜色代表白天、黎明日暮、黑夜。太阳指针会从圆盘的左边往上移动再到右边,即象征了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因为是立体投影的关系,所以和实际的方位都是相反的。浮于钟面上的移动圆环是黄道圈,这个圈上面标示着黄道12宫,也就是12星座,外圈还有72个小区域,每个星座都被划分为6个区域,这样可以更精确地获悉太阳的位置。此外还有相交形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与12个星座相交,代表了四季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黄道圈在天文钟上按顺时针运行。哎呀,这座天文钟说道可多了,我就浮皮潦草地先记着一些,有时间再好好学习。</p> <p class="ql-block">两个表盘中下面的是日历表盘,计算月份和天数。钟面的正中的布拉格老城徽是固定的圆盘,向外第一圈是12星座,第二圈是12个月代表的景象,再外圈代表了古老传统的月历标识。由365格组成,代表365天,每格分为四份。</p><p class="ql-block">在捷克,每一天都有特定的称谓,所以这个表盘每天旋转一格,一年旋转一周。</p> <p class="ql-block">最顶端有一只金色的公鸡;一个石像天使以及左右两扇小窗,每天早晨九点至晚间九点之间,每逢整点,十二门徒依次从打开的窗口转出,随后在雄鸡高歌声中窗口关闭,报时钟声敲响。</p><p class="ql-block">日历表盘左右有四个雕塑,各自是哲学家、米迦勒(天使长)、天文学家和历史学者。</p> <p class="ql-block">游人仰着头,打着伞,等待着整点的报时仪式。</p> <p class="ql-block">说真的,对这天文钟不管懂不懂,看它外表如此精致美观,都不由自主得会“哇”的一声。这还有个悲惨的传说,因为这座天文钟实在是太美了,国王把制钟人的眼睛挖了出来,让他变成瞎子,以防止他在造出新钟,让其他国家也拥有这么美的钟。</p><p class="ql-block">这件绝世精品居然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初建的时候中国还在演绎着明朝那些事。虽然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但不得不佩服欧洲这种随随便便在大街上就能看得见的底蕴,6个世纪过去了都能保存得如此完好。</p> <p class="ql-block">雨越下越大,我们索性在天文钟对面,在酒吧找了位置坐下来,吃点喝点,也躲躲雨。</p> <p class="ql-block">旁边那桌的一群小哥,用长长的管子同喝大杯啤酒,挺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结账时发现这位服务员太像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辛德勒扮演者-连姆·尼森,赶紧抓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雨好像停了,于是我们走出餐厅继续游览老城广场。</p> <p class="ql-block">圣泰恩教堂是老城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物了,是布拉格的地标。圣泰恩教堂的前身建于1135年,其中还附带供给外国商人住宿的设施。</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建筑则是建于1365年,以哥德式双塔建筑著称,顶端装饰着纯金圆棒,总高度约为80公尺,由于教堂的外形酷似童话中的魔鬼城堡,它还被人们形象地称做“魔鬼教堂”。教堂的双塔看似对称,其实外形并不相同,据说它们各分别代表着男性和女性,右边的一个看起来显得更壮实一点,就代表着男性吧。</p><p class="ql-block">雨下下停停,丝毫没有影响游人的兴致,老城广场人还是很多。</p> <p class="ql-block">广场北侧近中央的地方耸立着扬.胡斯的雕像。扬.胡斯,捷克15世纪著名的宗教改革先驱者。他本职是查理大学的校长,同时是伯利恒教堂的传教士,因对罗马教会的堕落进行强烈的批评,对教皇及教会的权威提出否定,因此被作为异教徒,于1415年被处以火刑。他的信奉者以他的名字成立了胡斯派,与天主教徒激烈斗争。雕像建造于1915年,由雕刻家拉基斯拉.夏罗温完成。</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斯教堂位于老城广场的北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虽然不大,但很精致。据说是欧洲最漂亮的巴洛克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游览中,有许多教堂都没有机会进去参观,今天教堂开放,我们就进去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这是主祭坛。</p> <p class="ql-block">嗬!这教堂也太奢华了吧?!教堂内部简直就是一座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宫殿。精美繁复的华丽装饰,栩栩如生的壁画,精致的灯饰以及考究的祭坛,简就是一个充满了神奇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许多装饰、祭坛、壁画、雕像等都出自顶级艺术家之手,极尽精雕细琢之能事。比如天花板上描绘圣尼古拉、圣本笃生平和旧约故事的湿壁画,是整个欧洲教堂中最华丽的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管风琴历史悠久,1787年莫扎特曾使用这座管风琴演奏,因此他去世后,世界第一次悼念莫扎特的弥撒就是在这里举行,布拉格之春纪念日和秋季音乐节也时常在此举办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说句老实话,宗教、建筑、艺术我们都不太懂,但只知道好看。</p> <p class="ql-block">去看一分钟屋(<span style="font-size:18px;">Minute Hous,</span>捷克语: Dum U Minuty)。</p><p class="ql-block">房屋名字的由来是从老市政厅向西走到该处只要一分钟。</p><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的亮点是它的外墙艺术。</p><p class="ql-block">1615年左右,这里的外墙上被装饰上了别具一格的文艺复兴式斯格拉菲托(Sgraffito)切刮艺术图案,叙述着圣经故事及古典神话传说。这种工艺采用重叠涂抹彩泥,再由工匠用刮刀切划的方式做成,古色古香,精致流畅。虽然只有单色,但在红瓦的屋顶掩映下,明暗深浅将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艺术价值很高。</p> <p class="ql-block">弗朗兹-卡夫卡(Franz Kafka)是二十世纪最具国际性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883年出生在一个犹太人家庭,6岁时搬到了这里的二楼。从1889年7月至1896年9月大文豪卡夫卡全家都住在这栋楼中,他的三个妹妹先后出生于此,这里也收藏了卡夫卡大部分童年时光的喜怒哀乐。</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准备穿行老城,去布拉格的另一个著名景点查理大桥。</p> <p class="ql-block">雨还是断断续续的下着,我们一路随手拍,色彩斑斓的老建筑,神态各异的游人,精美的路边雕塑,香味浓郁的美食,都成了我们镜头里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又见烤乳猪,这烧烤师傅的装扮引得游人,驻足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店是专门卖“螺旋面包圈〝的,这是我起的名字。买了一些,尝一尝,外面裹了糖很甜。已经够甜了,可是当地人外面还要抹上果酱。</p> <p class="ql-block">老徐头不大喜欢吃甜的,所以在街边的快餐店买了热狗。</p> <p class="ql-block">街边还有许多艺人在表演。</p> <p class="ql-block">在街上遇到四个挪威女孩靠卖唱挣钱环游欧洲。她们唱的确实不错!可惜我们的手机录音效果不太好。很多人看到她们写在纸板上的卖唱原因后纷纷解囊!我们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来到查理大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查理大桥是布拉格人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距今已有650 年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伏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母亲河,在首都布拉格市穿城而过,共有18 座大桥横跨河水之上,将两岸的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建筑连成一体。</p><p class="ql-block">查理大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建筑艺术成为布拉格最有名的古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整个桥面是石块铺筑,历经600多年,石块的表面已经非常光滑了。</p> <p class="ql-block">看介绍,查理大桥在10世纪时,只是一座木桥,后来火灾将其烧毁。1170年建了名为“尤蒂斯桥”(Judith Bridge)的中世纪罗马式石桥,当时是欧洲历史上第二座古老的石桥,也是查理四世(Charles IV,1316-1376)王都里唯一的水上通道。可是石桥在1342年不幸被洪水冲毁。于是,查理四世皇帝立誓在原址上建造一座坚不可摧,可抵御所有洪水侵犯的大桥。就这样查理大桥开始新建。</p> <p class="ql-block">在1357年9月7日5时31分查理四世亲自为大桥打下奠基石,正式破土动工。据说,当年查理四世为了讨个吉利,在修桥之前特意找宫里的占星师恳谈了一夜,才定下桥奠基的日子:1357年7月9日5点31分。这串吉利数字形成了一串数字回文,按照当地的书写习惯,即1—3—5—7—9—7—5—3—1。 这种奇妙的排列由当时御用星象家测算,是祈祷坚固和永恒的咒语。</p> <p class="ql-block">在大桥上最先吸引游人目光的是桥头的桥塔,桥塔上有捷克守护神与查理四世等雕塑,有玫瑰花石雕与卢森堡统治时期的盾徽,虽然看起来黑乎乎的,但很有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桥上也有画家为大家作画。</p> <p class="ql-block">桥东侧桥头旁耸立着查理四世青铜雕像,由德国德累斯顿美术学院教授Ernst Julius Hhnel为1848年查理大学建校500周年所作。国王头戴皇冠,手拿《黄金诏书》。诏书规定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七大选帝侯推举产生,摆脱了罗马教宗对皇帝的干涉。雕塑下方的基座四角面对着各有一座雕像,代表查理大学的四个学院:神学院、医学院、哲学院和法学院,四个角还有四位历史人物雕像,包括市长、大主教等,都是捷克历史上重要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另外,查理大桥的桥栏两侧都竖立有圣经故事人物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座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17-18世纪捷克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这里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据说,雕像原件现保存在博物馆内,桥上大部分已经换成了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近距离的俯瞰伏尔塔瓦河,两岸风光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天又下起雨来,我们决定回驻地,明天天好时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