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笔记(十二)中秋节

云顶隐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昵称;云顶隐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袁 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512054081</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知 青 笔 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一一难忘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十二 中秋节</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前夕,生产队的预分配方案下来了,我分到了应分秋粮的百分之七十,约两百多斤稻谷和玉米;分到了百分之三十的现金,不足十元钱。之所以只分到这么一点钱,是因为棉花、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和队里倒找现金户的钱还未完全到位。</p><p class="ql-block"> 看见屋里不大的竹编围席和楻桶内堆满了稻谷和玉米,自力更生地喜悦和满足稍显心里踏实。手里不足十元的现金,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好长一段时间油盐酱醋的开销。至于衣服裤子的添置,那是可多可少甚至是暂时可有可无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农事稍闲,我更加想家,我愈发思考着我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我记得那是1969年9月26日,上午我们到云凤场赶场,用国家最后给我们的肉票买了一斤半猪肉,一斤烧酒以及生姜和大红海椒,回家做回锅肉;又杀了一只自己养的江苏麻鸭烧黄豆,过了我们下乡后的第一个中秋节。</p><p class="ql-block"> 不胜酒力的我酒醉饭饱之后,不知是对未来的愁云满布还是饮酒过后地兴奋过度,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偏偏倒倒地醉倒在床上。</p><p class="ql-block"> 晚上 ,我从昏睡中醒来,用中午的回锅肉汤下了一碗面后独自漫无目的地走出家门。</p><p class="ql-block"> 一轮皓月早已升空,我估计已近亥时。出院坝,过老堰,绕牛角湾,经张家大院后来到宽敞的绵阳至彰明的公路上。</p><p class="ql-block"> 柔和明亮的月光洒向大地,凉爽宜人的秋风舒适安逸。</p><p class="ql-block"> 我漫步在月色之中,时不时地注视着路上我那飘浮和移动的身影。我突然地发现: 蜿蜒的碎石公路在月光下从山下到山上仿佛是一条银白色的飘带,把我们生产队半包围着;随着步伐地移动,不知是酒后的幻觉还是自然的恩赐,我又发现那银白色的飘带上有时会闪现出更为耀眼的钻石般的光芒,我猜想,那可能是碎石中的莹光物质用其显灵的方式与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对话。</p><p class="ql-block"> 我来了兴趣,信步从山下往石垭子山梁上走去。</p><p class="ql-block"> 半小时后,我来到了石垭子山梁上最高的一处山包,喘着粗气坐在松软的草地上,然后开始欣赏着我人生中唯一的中秋节晚上独自登高望远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我用我的脑子永远地记住了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山下的几个村落炊烟缭绕,人们在烹饪和享受着秋收后中秋节的美味佳肴;留有谷桩的田里已经放水,只等犁耙后闲置过冬或者种植小麦或它农作物;齐排的槭木树和少许柏树笔直的挺立在田土和堰塘的边上,象哨兵一样守护着田园;我还看到了敬老院,刘家林,牛角弯和山上山下好多村庄的灯光比往日多了好多亮了好多,特别是敬老院四合院内更加的亮,尤如电灯一样的煤气灯光格外引人注目,偶尔还传来老人们一阵阵沙哑的川剧“样板戏”唱腔声。</p><p class="ql-block"> 肉和酒的浓烈香味弥漫在村庄周围,扩散到田野山岗,上升到无尽苍穹,也伴随着阵阵清风飘进我的鼻孔,刺激我的味蕾……真乃神仙般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中秋之夜虽然没有城市中的热闹繁华,更没有文人墨客即兴的舞文弄墨、吟诗作画,但明显地可以感受到农民一年辛苦后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合家团圆的康乐祥和氛围,就连晚上的狗在吃好喝足后也少了许多往常烦躁的狗吠声。</p><p class="ql-block"> 山顶上微风习习,皓月当空。东北和西北方向,墨蓝色的天空和黑褐色的群山连接在一起时隐时现。不知是月亮穿过云朵之间还是云朵围绕月亮而转,当月亮与白云拥抱时,大地顿时稍暗,给夜晚的乡村带来宁静中的神秘;当月亮穿出云朵时,银色的月光洒向大地,层次分明的乡村景象又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啊!美丽的夜景令我心灵神往,浮想联翩,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啊!如水的月光罩在我的身上,渗透进我的身心,洁净着我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小学时,珍珠山下的一首歌曲: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我想起中学时广华山下的朗朗读书声……我想起外婆在大山铺朱家山顶茅草屋外面龙眼树下给我讲的“封神榜”、“苏武牧羊”等故事以及用唱读的方式学会的一些唐诗宋词……</p><p class="ql-block"> 我的眼睛湿润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三年天灾人祸虽然饱受饥寒,但精神单纯且自在快乐;长大了虽然温饱稍足,但精神空虚且前途渺茫;文革两年多大部分时间逍遥过度,喂鸽子、打兔草,买菜煮饭啥都干,唯独学业荒废一事无成;下乡快到一年,虽然已能够免強自力更生,但也饱经劳动磨练和病痛考验。</p><p class="ql-block"> 今后路在何方?路在何方?我盘算着如何在云凤公社这块“广阔天地”里能有所作为,更期盼着有朝一日跨出这块“广阔天地”……</p><p class="ql-block"> 我想: 我虽无鲲鹏展翅之志,但也决不愿做这井底之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