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享假期 悦纳自我

星辰大海

<p class="ql-block">今天做了学校的一期心理能量站的推文。文字虽少,但我觉得都是实实在在的内容。学生家长和老师三个角度给出了一些建议。</p> <p class="ql-block">暑假过半,或许你已在旅途中见过山川湖海,或许在书桌前收获了新的知识,又或许在陪伴里感受着温情。随着假期节奏的推进,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的小困扰:计划被打乱的烦躁、独处时的无聊、与家人的小摩擦……别担心,这一期心理能量站,为你送上“中期续航”小贴士,更要提醒大家时刻绷紧安全弦,尤其注意防溺水,让假期后半程安全又舒心!</p> <p class="ql-block">学生篇</p><p class="ql-block">- 接纳计划外的小变化:如果某天没按计划完成任务,不用过分自责。假期本就是灵活的,偶尔的“偷懒”或“变动”是正常的,调整节奏再出发就好。</p><p class="ql-block">- 给情绪找个“出口”:感到无聊时,试试做一件小事——画一幅画、拼一段积木、帮家人做家务,让双手动起来,情绪也会跟着轻松;若有小烦恼,写在日记本里,或和信任的人说说,别让情绪“堆积”。</p><p class="ql-block">- 和屏幕“友好相处”:合理安排看手机、玩游戏的时间,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看看窗外的绿树蓝天,让眼睛和大脑都“喘口气”。</p><p class="ql-block">- 牢记防溺水“六不准”: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家长篇</p><p class="ql-block">- 看见孩子的“小确幸”:多关注孩子假期里的小进步——比如独立完成了一次作业、主动收拾了房间,及时给予肯定,少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p><p class="ql-block">- 留一点“空白时间”:不必把孩子的假期排得太满,允许他们有发呆、做“无用之事”的时间,孩子在自主安排中能学会管理时间,也能收获内心的平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处理自己的“小情绪”:若因孩子的调皮感到烦躁,先深呼吸几秒,别急着批评。可以说“妈妈现在有点累,我们先冷静一下,等会儿再聊”,给彼此空间,也给孩子做情绪管理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绷紧防溺水安全弦:履行好监护责任,时刻关注孩子去向,不让孩子独自到江河湖海、池塘、水库等危险水域玩耍或游泳;提前教会孩子基本的自救方法,告知遇到他人溺水时不要盲目下水,应大声呼救并寻求成人帮助,或利用漂浮物施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师篇</p><p class="ql-block">- 享受“慢下来”的时光:除了放松,也可以做一些“非功利”的事——学一道新菜、养一盆绿植、和老朋友聊聊天,在日常的小美好中滋养自己。</p><p class="ql-block">- 给新学期“留白”:不必急于提前规划所有工作,假期的意义之一就是让身心从忙碌中抽离,好好充电,才能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新学期。</p><p class="ql-block">- 假期不忘安全提醒:可通过班级群等方式,适时向家长和学生推送防溺水安全知识,强化大家的安全意识,共同守护孩子的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