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庄滩涂札记

夏花未央

<p class="ql-block">《蔡家庄滩涂札记》</p><p class="ql-block"> 暑气把柏油路烤得发颤时,107路的终点站正伏在海的臂弯里。蔡家庄的路是朝着咸腥气延伸的,脚底板碾过沙粒的瞬间,就懂了这里的光阴都浸在潮汐里。</p><p class="ql-block"> 滩涂像被太阳摊开的巨幅画布,那些堆叠如小山的渔网浮球是最鲜活的色块——橙红、明黄、靛蓝,在白花花的日光里滚着浪,倒真像一群搁浅的鱼卵,胖乎乎地鼓着生命的劲儿。渔网被拆成缕、分成片,张张扬扬地晾在木架上,绳结间还挂着细碎的海草,风过时抖落一串咸涩的私语。守网的人戴着草帽,手里的木耙子一下下梳过网眼,把藏在经纬里的海沙、碎贝壳都赶出来,动作里有庄稼人薅草的耐心。他们说这网得晒透了才结实,就像地里的麦子要经得住日头,才能扛过风雨。</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龙须菜正铺成翡翠色的海洋。湿漉漉的藻体带着刚离水的透亮,几个妇人正在翻晒龙须菜。那紫红色的藻类摊在地上,被太阳一照,竟泛出些金属的光泽来。她们的动作轻柔而熟练,仿佛不是在劳作,而是在进行某种仪式。阳光穿过它们半透明的叶片,滤出一层朦胧的绿雾。不多时,边缘会泛起蜷曲的白边,那是水分被抽走的痕迹,也是大海把灵气凝进纤维里的过程。另有一处,晒的是小鱼干。那些细小的鱼尸被整齐排列,眼睛已经浑浊,却还张着嘴,仿佛在诉说什么。</p><p class="ql-block"> 天气极热,太阳毫不吝惜地倾泻它的火力,将人烤得头昏眼花。路的尽头,隐约现出成片的渔船,灰黑色的船身排列着,远处的海面被浮漂切成一块一块,整齐划一,如同田亩。一条大船拖着一串串小船驶过,马达声从浪里钻出来,混着鸥鸣成了独特的调子。一条大船拖着串串小船往深海去,像极了秋收时拖拉机拉着满车金谷,身后曳着的不是车辙,是银亮的浪痕。那片被分割的海面下,该藏着多少等待被打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坡上,看日光如何把渔网晒成半透明的琥珀,看龙须菜从翡翠褪成墨绿的绸缎,看晒场的人用木耙子在网间写着只有大海能懂的诗行。海之晒场,晒的不仅是海产,还有阳光、时间和人的生计。那些被晒干的东西,是把大海的馈赠摊开,让阳光和海风细细打磨,好让每一缕纤维、每一寸藻叶,都带着海的筋骨与魂灵,走向更远的人间。终将成为他人餐桌上的美味,而晒场上的汗水与辛劳,却无人品尝。</p><p class="ql-block"> 我离开时,回头望了一眼。晒场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只有那些架子的轮廓还依稀可辨,像是竖立在滩涂上的墓碑,纪念着这一天被太阳夺去的水分。但回程时衣襟上还沾着咸涩的风,总觉得那晒透了的渔网里,一定兜着整个夏天的阳光,和深海里未曾说尽的秘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