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越崎和翁文灏这两位名人与父亲在北碚工作的中原煤矿公司都有交集。早在1934年秋,河南焦作经营煤矿的中原公司和福公司联合办事处(俗称“中福公司”)濒临破产。英方股东、中福公司董事长吴德罗夫赴庐山向蒋介石表达了对河南省政府派往中福煤矿的领导人的不满,要求南京国民政府派员整理。蒋介石即下令中福公司改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领导,由国防设计委员会煤业部主抓。蒋介石于1934年9月在庐山当面请翁文灏出任中福煤矿整理专员。翁文灏于1934年11月来到中福煤矿。孙越崎应翁文灏之邀,赴中福煤矿担任中福公司总工程师,并在翁文灏不在焦作时代理整理专员。孙越崎着手整理之后,中福煤矿很快扭亏为盈。1935年,中福煤矿年产无烟煤达100多万吨。1935年10月,孙越崎接任整理专员。1936年冬,中福公司两年“整理”期满,整理专员还政于中原公司、福公司的董事会及股东。1936年,孙越崎在中福公司新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获聘为中福公司总经理,任期三年。<br>前已述及,孙越崎先生是抗战时期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父亲的口里也经常提到他。他是一位有传奇经历的人物。<br>据郭海宁《重走北川铁路,重温天府煤矿》一文中所述:天府矿业股份公司成立后不久,孙越崎便对天府煤矿进行改造:首先,对矿道取直加宽,从而运行双轨煤车;其次,通过打洞、加风扇,解决矿内通风问题;其三,建成发电厂,为采矿机器设备提供电力保障。孙越崎还通过革新组织管理、实行机械化生产、培训技术人员等措施,使得天府的生产直线上升,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此外,孙越崎还于1943年自行组织制造了一个火车头,并投入到了北川铁路的使用中。这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个火车头。天府矿务公司以后不断发展,成为战时大后方第一大煤矿,孙越崎先生的运筹管理,起了关键的作用。<br>近查网上资料得知:孙越崎,1893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公学中学部、天津北洋大学及北京大学。1921年于北京大学采矿系毕业。1923年参加了黑龙江穆棱(鸡西)煤矿的创建工作直到建成投产。1927年结识了前来穆棱调查的北京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并在翁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矿冶工程学会。1929年秋,孙越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采矿系学习。1931年9月,又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在美国期间,他实地考察了美国多处煤矿、油田和金矿。1932年春回国途中,他又绕道欧洲,考察了英、法、德等国的采矿业。<br>1932年11月,孙越崎应翁文灏之邀来到南京,在刚刚成立的国防设计委员会(即日后资源委员会的前身)任专员兼矿室主任。1934年春,国防设计委员会辖下成立了陕北油矿勘探处,孙越崎被任命为处长。在陕北延长县,孙越崎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油矿钻井队,并率队打出了油井,炼出了汽油。<br>抗战时期,孙越崎除了是中福公司和天府煤矿合并后的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以外,还先后创办了嘉阳、威远、石燕等煤矿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在重庆则设置了四矿联合总公司。<br>1941年3月,隶属于资源委员会的甘肃油矿局在重庆成立,孙越崎被任命为总经理,受命创建玉门油矿。在孙的领导下,1942年11月,玉门油矿提前完成该年生产汽油180万加仑的目标,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持。孙越崎因此被誉为“煤油大王”。<br>抗日战争胜利后,作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部东北区特派员,孙越崎主持接收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任内先后主持接收了东北电力总局、鞍山钢铁公司、本溪煤铁公司、丰满水力发电厂、阜新煤矿、北票煤矿及沈阳机械厂等数十个企业。同时,孙越崎还兼任行政院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局长。<br>1946年1月,孙越崎兼任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7年1月,孙越崎到南京专任资源委员会副委员长。1948年5月,翁文灏内阁成立,孙越崎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资源委员会委员长。此后,在孙科内阁中,孙越崎连任该职。1949年3月,何应钦内阁成立,孙越崎出任中华民国工商部(5月与其他部会合并成立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br>资源委员会是中华民国政府中经营全中国重工业的部门,下辖121个总公司,近千个生产单位,职员三万两千多人,技术工人六、七十万人。在孙越崎的领导下,所有留在中国大陆的厂矿和员工均投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曾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的翁文灏和钱昌照后来也经孙越崎电请,从海外回到北京。<br>1952年,孙越崎到开滦煤矿任总管理处第三副主任。文革期间他被以“特嫌”的罪名关入“牛棚”隔离审查,1973年才获得自由。以后,他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煤炭部顾问、民生公司董事长等职。1995年12月9日,孙越崎病逝于北京,享年103岁。<br>有意思的是,孙越崎是三峡工程的著名“反上派”,不同意当时上马三峡工程,在全国政协多次提出反对修建三峡工程的意见。我虽然和他关于三峡工程的观点不同,但非常敬佩他的为人,仰慕他为人民作出的贡献和坚持提出诤言的精神。我通过参加三峡工程技术设计审查专家组十年的所思所见所闻,通过主持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三峡工程重要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中的一个子项的三年研究,通过负责三峡大坝基础和船闸高边坡部分监测设施数年的埋设施工、数据采集及资料分析,深知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是科学的、慎重的,三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是一流的,工程效益是巨大的。投产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多是局部性的问题并且是事先有所预见的。现在,三峡工程已全部完工且投产多年,事实证明了它的成功。可惜孙老已经不能亲眼看到这些了。<br> 图-中国矿业大学的孙越崎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