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耳他是位于地中海的岛国,素有“地中海心脏”之称。公元前10世纪腓尼基人定居,后经迦太基、罗马、阿拉伯、诺曼人统治,1530年圣约翰骑士团移居此地,1798年被法国占领,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64年独立,1974年成立共和国,2004年加入欧盟,是欧盟、申根国、英联邦和欧元区成员国。</p> <p class="ql-block">瓦莱塔是马耳他共和国首都。瓦莱塔古城建于公元前1566年。这是瓦莱塔古城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瓦莱塔古城前广场上,矗立着独立日纪念碑。马耳他于1964年9月21日脱离英联邦独立。这是为了纪念独立而设立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在瓦莱塔古城广场上,有一座喷泉,名为“三叉海神喷泉”。这是欧洲闻名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是瓦莱塔古城里的古歌剧院遗址,尽管未能完全修复,但是目前仍在使用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瓦莱塔古城中心的瓦莱特塑像。他是耶路撒冷圣约翰主权骑士团普罗旺斯语言成员,骑士团舰队上尉,第四十八任大团长。1565年他带领骑士团和马耳他人在马利亚大围攻中对抗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势力。之后,下令建造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瓦莱塔。</p> <p class="ql-block">1571年大团长蒙德将骑士团总部迁至瓦莱塔,买下骑士德尔蒙特的房子,1574年将其扩建成大团长宫,后经多位大团长的改造和扩建,于18世纪40年代形成现在的规模。建筑整体呈现出文艺复兴风格,同时融合了巴洛克元素。主立面采用简单朴素的风格。该宫殿在法国占领时成为国家宫,英国统治时是总督府。1964年马耳他独立后,成为马耳他总统府和议会所在地。如今,议会已迁出,部分区域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团长宫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议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耳他总理府。</p> <p class="ql-block">位于马耳他总理府对面的是马耳他首任自治政府总理帕卢·博法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马耳他大学内的马泰奥·普雷卡的塑像。他是一位重要的马耳他哲学家和教育家。塑像基座两侧的石狮子增添了庄严感。</p> <p class="ql-block">瓦莱塔古城内街头有不少塑像。这是总统吉多·得·马可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议会大厦前的乔治·博姆·米切尔雕像。该雕像以独特造型,成为建筑前富有艺术感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瓦莱塔卡巴拉花园里的儿童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街头的其它几尊雕像。</p> <p class="ql-block">旧薄荷街是瓦莱塔非常有特色的街道。这条狭长的街道随着地势起伏,两旁是极具马耳他特色的土黄色建筑。街名按马耳他语,意为铸币街。</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耳他国家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耳他法院大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瓦莱塔圣保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瓦莱塔圣约翰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卡巴拉花园位于瓦莱塔东南角,原为意大利骑士的私人花园。</p> <p class="ql-block">卡巴拉花园又称意大利瞭望台,也是瓦莱塔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平台上仍保留着当年的大炮。</p> <p class="ql-block">这个瞭望台视野极佳,不仅可以俯瞰整个大港,还可以看到大港对面沿岸的三个城市:维多利欧沙、科斯皮库亚、森格里亚,此三个城市俗称三姐妹城。</p> <p class="ql-block">姆迪纳位于马耳他本岛,是一座比瓦莱塔更古老的城市。这是古城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城门内侧。</p> <p class="ql-block">圣保罗大教堂是姆迪纳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100年,1693年毁于地震。1697—1703年重建。它自诺曼时期以来一直是马耳他的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主教堂正面墙上有两个挂钟,分别显示年月日和时间。</p> <p class="ql-block">教堂大门有精美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教堂内景。</p> <p class="ql-block">圣阿加莎教堂是瓦莱塔的保护神。教堂建于1410年,1693年大地震中遭到破坏。1694年进行改建和重建。1551年穆斯林军队围攻马耳他首都。当时,一名修女称圣阿加莎显灵,建议举行弥撒并让军民抬着圣阿加莎画像游行。穆斯林军队见状后解除了围攻。为纪念此事,每年2月5日都会举行游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前骑士团大公的私宅。门上有他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私宅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姆迪纳古城内的大教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姆迪纳古城的古城堡。</p> <p class="ql-block">这是建于1233年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姆迪纳古城的市容景观。</p> <p class="ql-block">戈佐岛是马耳他第二大岛,吉甘提亚神殿遗址是岛上的古迹。岛上建有神殿考古博物馆,介绍考古发现并陈列着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出土的陶片,上面刻有鸟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这是出土的红石块,当时是作为颜料使用的,也可以做成砌墙时用的粘合剂。</p> <p class="ql-block">这是出土的人头骨骼,据测定为3600年前的女性头颅。</p> <p class="ql-block">据考古学者考证,吉甘提亚神殿建于公元前24世纪以前,是马耳他神殿中最著名的神殿,用硬质的珊瑚石灰岩巨石建成,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迹。</p> <p class="ql-block">神殿的大门和墙壁都是用巨石垒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一条走廊从大门处延伸至内殿,半圆形的配殿分列在走廊两边。</p> <p class="ql-block">这是神殿内的祭坛。</p> <p class="ql-block">古神殿内的小神殿。</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是马耳他第二大城市,位于戈佐岛中部。它的中心的大城堡,原名叫齐塔德拉,即马耳他语“城堡”的意思。在英国人统治时期,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25岁生日,就将其改名为维多利亚城堡。当地人仍称之为齐塔德拉。</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城内的圣母升天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在大教堂前台阶两侧各有一尊塑像。左边的是教皇利奥十世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右边的是格瓦尼·帕卢二世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在城堡上俯瞰维多利亚城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戈佐岛中心广场。</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上立着一座二战纪念碑。1954年5月7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为纪念碑揭幕。</p> <p class="ql-block">戈佐岛城区建有不少教堂。这是其中的几座。</p> <p class="ql-block">广场附近的商铺。</p> <p class="ql-block">戈佐岛的海湾。</p> <p class="ql-block">蓝窗、蓝湖、蓝洞是马耳他著名的“三蓝”景观。蓝窗石穹位于戈佐岛西北角,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因猛烈的海浪千百年来冲刷石灰岩而形成的。两边有直径约100米的石墩,支撑着一个石盖,形成一个高约100米,宽约20米的“窗子”从中可以看到对面蓝色的波涛。据《马耳他时报》报道,当地时间2017年3月8日9点40分,由于连日来的大风引起的巨浪的冲刷,顶部已经崩塌的马耳他蓝窗全部崩毁。马耳他的标志性景点“蓝窗”永远消失了。这是从网络上下载的蓝窗崩毁前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在的图片,从中可以看到,仅右上方有一点残余,可以让人联想当年蓝窗的美姿。</p> <p class="ql-block">马耳他蓝湖位于科米勒岛,是地中海最梦幻的景点之一。因阳光、水深,海底矿物质等自然条件,海水呈现出迷人的蓝绿色,由远及近有明显的层次变化,从绿松石般的清透到天鹅绒质地的钴蓝,宛如梦幻仙境。</p> <p class="ql-block">马耳他蓝洞是一个海洋蓝洞,深度为60米,洞口海拔高10—20米。由长期的海洋侵蚀作用而形成。洞内光线折射和水下岩石的独特形状,创造迷人的蓝色光影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