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连石化有缘(三)

钢七连

编辑制作:村 夫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由老劳模原大连石化公司供排水车间下水班班长宋敏官口述、原公司信访(维稳)办主任宋清发执笔的回忆录《我与大连石化有缘》即将付梓,原大连石化公司领导马平凡特赋词一首以表祝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东海水 一股干劲创造条件上</b></p><p class="ql-block"> (1964年6月——1965年4月)</p> <p class="ql-block">  1964年6月,宋敏官依依不舍地告别工作了近十年的西海水,从西厂来到了东厂海边的东海水。</p><p class="ql-block"> 东海水早在日伪时期已经建设完成,因为东厂的装置迟迟没有开工,所以东海水也就一直闲置在那里。随着1955年3月,新中国第一套大型润滑油生产装置,也就是一酮苯装置的顺利投产,1957年8月,东蒸馏常压部分开工,启用已经闲置多年的东海水已是必然。</p> <p class="ql-block">  东海水位于东厂的海边。当时,厂内的铁路线基本上是沿着海岸线修建的,因为扩建装置,厂里填海造地,原来的东海水所临近的海岸线及附近海域早被填平,成了装置区。</p> <p class="ql-block">  日本人建设的海水泵房都是地下式的,不同的是,西海水从操作室进入泵房需要经过梯子,而东海水则是操作室与泵房处于一个平面上。日本人建设东海水时只有四台泵,也就是后来的3#—6#泵,启用后进行了扩建,泵房向北延伸,增加了1#、2#泵和配电柜。东海水是南北走向,操作室在西北角,海水泵排列在东部和南部。整个泵房的北面有一个大墙围起的小空地。西面墙上有一副梯子,操作员通过梯子下到泵房前,经过操作室的窗户,推开北墙一侧的门,进入泵房,再经过配电柜就进到了操作室。在泵房的南面也有一块空地,从泵房到海里的管线就敷设在这里的管沟中,上面用木板盖上。</p><p class="ql-block"> 东海水也是三班半三运转,总体上保持7名员工,每个班2人,一人是主操作,一人是副操作。除了宋敏官以外,班里还有迟明发、刘诚义、李树孔、何连吉、马海会、于吉凯等人。因为人员是单数,每个班又是2人,就像西海水一样,出现所谓的“碰班”,宋敏官和其他人都碰过班,其中,和迟明发、刘诚义碰班最多。因为每个班人数少而且人员也在不断变化,车间就没有指定班长,每个班的主操作就担起当班班长的职责。</p> <p class="ql-block">  东海水的操作室非常小,设施也非常简陋,不大的空间只有一个桌子两把椅子,一盘电话。操作室的南面也有通往泵房的门,出门就是6#泵。在泵房,1#和2#泵在东面,南面依次是3#到6#泵。不久以后,配电柜拆除,利用这块地方安装了7#泵。配电柜移到了西面空地管沟的南面,这次是建了配电间,每台泵都配了一个配电柜。</p><p class="ql-block"> 东海水的1#和2#泵功率是410千瓦,每小时流量700多吨,3#和4#泵功率是300马力,每小时流量为500多吨,5#和6#泵功率是410千瓦,每小时流量也是700多吨,7#泵功率最大,达到620千瓦,每小时流量超千吨。至于海水泵的功率都是电机的标牌上显示的,一般来说,日本人早期安装的海水泵多用马力标识,而后来安装的海水泵都用的是千瓦。除了3#泵是压力比较高的两段泵以外,其他的都是一段泵。</p> <p class="ql-block">  这七台泵各有一条直径350—400毫米,长度100—120米的取水管线伸到海里。考虑到潮汐对取水管线的影响,厂里特地在海坝上用水泥修了一个抽水池子,底部与大海相连,6#泵的取水管线就伸到池子里抽水,池子里的海水是平静了,但又有了新的问题。在海边的人都知道,大海那是无风三尺浪,要是赶上风大一些,那海浪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果然,过了不长时间,水泥池子就被海浪撞击的千疮百孔。再者,池子是依坝修建的,满潮时水位高,抽水有保障,可要落潮、甚至干潮,水泥池子里就没有水了,6#泵也就无法工作了。实践证明,这个办法是不可取的,于是,厂里就把这个水泥池子给拆了,将6#泵取水管线再接上一段,铺到了海里。</p><p class="ql-block"> 东海水的海水管线是这样布置的:海水泵抽取的海水都通过泵的出口管线汇入到一个主管线中,这根主管线在泵房的南和北各分出一条线,南线又分成两条线,其中一条去一酮苯装置,另一条则作为消防线;北线分出三条,一条供二酮苯装置,一条供东蒸馏装置,还有一条供山上水池。山上水池的海水主要由于消防,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为东蒸馏和热裂化装置供水,使当时主要的生产装置初步具备了双线供水的条件。就这样,东海水和西海水承担起了全场装置和消防的海水供应任务。</p> <p class="ql-block">  在海水泵房还有一个关键设备,那就是真空泵。东海水有一台真空泵,而西海水则配备了两台真空泵。因为当时的海水泵房虽然是地下式的,但毕竟与后来沉箱泵房海水泵完全处于海平面以下不同,它和海平面还是有一个高度差的。大海有涨潮和落潮,也就是人们习惯说的满潮和干潮,在石油七厂的海边,满潮时的最高水位和干潮时的最低水位高度相差4米左右。满潮时开泵还容易,要是赶上了干潮的时间段,管线里靠近海水泵的一段就只有空气没有海水,如果不能将这段空气抽出来,海水泵根本无法把海水抽上来,这时,真空泵就派上了用场。当海水水位降低,管线内出现空气时,操作员就要首先启动真空泵,等真空泵将管线里的空气全部抽出时,迅速启动海水泵,海水抽上来后,再停掉真空泵。这个过程要求操作员眼疾手快,做到无缝衔接。一旦操作失误,就可能造成刚抽上来的海水又退了回去,导致前功尽弃,只能再次启动真空泵,直到海水泵运行正常。</p><p class="ql-block"> 在东海水,他们继续发扬操作员参与设备修理的好传统,基本上做到了小修、中修自己干,大修协助干。在设备运行中,一旦海水泵出现故障,或者海水泵的轴承断了,当班人员当天自己就把损坏的设备拆下。第二天,车间检修班过来换上新的后,操作员当即调试,正常后,投入使用,保证海水供应。形成这个传统,既是那个时代每个员工主动工作,积极向上的体现,也是现实情况提出的必然要求。东海水是锅炉车间海水工段的一个班,车间本身就有一个检修班,负责车间设备的维修,可与锅炉相比,海水的“优先级”显然不及锅炉。作为公用工程,只要企业有一套装置在运行,公用工程就不能停。过去,因各种原因,厂子采取的是轮流检修,保证产品能不间断地出厂以保障供应。全厂整体停工检修也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生产装置可以轮流检修,锅炉和供水必须常年运行。一旦生产装置出了故障,客观上用汽和用水量就减少了,这给公用工程自己处理设备问题提供了一个“窗口期”。这时,时间是有了,可检修班的主要精力是去处理锅炉的问题,海水的设备问题就难以顾及。久而久之,运行工人搞检修反而搞出了名堂。宋敏官作为厂子的代表之一,在1975年玉门“运行工人搞检修”的经验交流会上还做了经验介绍。</p> <p class="ql-block">  海水泵、阀门、管道是海水工段的主要设备。直径一寸两寸的小阀门他们自己换,大点的阀门他们想办法干。回想起来,他们干过的最大阀门的直径超过30寸,重量好几百公斤。一个阀门的整体太大,他们就将阀门分解,把阀和阀柄等分开拆下,再运到地上。没有吊车,他们就在泵房的棚顶钻出一个孔洞,挂上倒链,用葫芦吊把卸下的阀门部件吊起来,移到地上,等车间检修班派车运走。需要修理的阀门他们拆了下来,可要将新换的阀门搬到泵房还要费一番周折。检修班将新阀门运来,卸到海水泵房外就完事了,可他们还要想办法把这个大家伙搬进泵房,再安装上去。他们几个人先将阀门蹭到楼梯前,再在楼梯上铺上木板,用绳子把阀门绑牢,然后渐渐放绳子,使阀门从木板上滑到地下,随后,再一点一点把阀门挪进泵房,用葫芦吊把阀门吊到泵前,把上螺栓,安装就位。在东海水,像这样吃力的活他们干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在东海水,完善岗位责任制,规范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操作室的铁牌子上,写明了岗位名称、检查部位、检查内容和注意事项等规定。操作员每小时持牌巡检一次。</p><p class="ql-block"> 1964年,历经三年自然灾害的国家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经济开始逐步恢复,但总体上还是非常困难的。在当时的社会上,以雷锋和南京路上好八连等为代表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勤俭节约精神已蔚然成风。大连石油七厂也是如此。上到厂领导,下到普通职工,大家都在节省一滴油、一滴水、一度电、一个螺丝、一块抹布、一块钣金……宋敏官就看到厂长段明德下车间背个包,见到螺丝就捡起来放到包里。他对班里的伙伴们说,人家厂长都能这样做,咱们更得做好。大家把眼睛盯到了生产和维护的各个环节,在保证正常运行的的前提下,不管是什么东西,能省就省一点,能少用就少用一点,能多用一点时间,就多用一点时间。</p> <p class="ql-block">  由于国家管理体制的调整变化,咱们厂的名称也几经改变。年轻人一般都知道大连石油七厂和大连石化公司,可实际远不止这些。</p><p class="ql-block"> 日本人建厂时,称满洲石油株式会社大连制油所;1947年,中苏合营的厂名是大连中苏石油精制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1月,中方独立经营后,划归东北人民政府管理,企业更名为,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大连石油厂;1952年8月30日,再次更名为东北石油管理局东北石油七厂,1953年10月起,炼油企业由国家统一管理,因为国家主管部门的几次调整,先后更名为,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东北石油七厂和石油工业部东北石油七厂。1958年,石油七厂改由辽宁省管理,企业名称改为大连石油七厂,1962年,石油七厂重新划归石油工业部管理,更名为石油工业部石油七厂。直到1970年6月22日,国家将煤炭、石油和化学三个部合并成立了燃料化学工业部,咱们大连石油七厂的名号才算稳定下来。</p> <p class="ql-block">  1975年1月,国家成立石油化学工业部,大连石油七厂划归这个部委管理。1983年7月,国家对石化企业管理做出重大调整,整合炼化企业,成立了中国石化总公司,大连石油七厂有了新的上级主管单位。至于今天大连石化公司的名称,那就可以追溯到1983年12月17日,大连石油七厂和大连有机合成厂合并,成立了中国石化总公司大连石化公司。1999年11月,经过再次重组,就有了我们今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连石化公司的名称。</p><p class="ql-block"> 和企业名称几经更改一样,宋敏官所在车间的名称也是多次变化。他刚进厂在西锅炉倒班时,车间是动力科,等他退休时,车间则是净化水车间。早在日伪时期,日本人把车间都称“职场”,海水供应归汽罐职场。中苏合营时,海水和淡水、锅炉、配电所划归动力场。我们独立经营后的1951年1月,6个车间中就有锅炉车间。1953年10月,锅炉车间更名为动力科;1956年3月,再次改回锅炉车间的名号,同时,厂里将原电气部分业务分出来,成立了电气车间;1957年12月,更名为动力车间;1962年7月,车间三度恢复锅炉车间的名称;1965年11月,车间又更名为水汽车间。1975年6月,热电站成立,水汽车间的蒸汽、用水和部分电力供应的任务划归了热电厂,水汽车间仅剩下全厂的供水和污水处理工作。这样,车间的名字只能再次调整。1977年9月,成立了供排水车间。1989年6月,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再次分离,宋敏官到了新成立的净化水车间。而今天的供排水车间,则是2001年5月,由供排水和净化水两个车间合并而成。</p> <p class="ql-block">  在东海水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是而立之年的宋敏官更加成熟。2003年7月,辽宁电视台记者在摄制纪录片《炼厂春秋》时采访了宋敏官,在谈到为什么能几十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这个话题时,宋敏官坦诚地说到:我是从庄河农村出来的,一开始就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更好地生存下来。同时,我也经历了国家的解放,感受到了新时代人们火一样的热情。我们这一代人都有朴素的报恩的想法,是共产党、毛主席让我们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我们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所以从进厂的那一刻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p><p class="ql-block"> “好好干”是一个决心、也是一种信念,可要做到,宋敏官付出了很多很多。工友们说,老宋能干、实在、宽宏,干活总是挑重的,好事也不伸手。从1953年到西锅炉,他倒班已经是十二个年头了。他清楚,自己能做好车间和工段安排的各项工作,能逐渐得到班里大伙的认可,除了自身的付出,还有亲人的理解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宋敏官感激父亲宋顺文对自己和妻儿的偏爱。父亲宋顺文觉得二儿子能担事,肯顾家,舍得出气力。在三个儿子中,他心里还是偏向宋敏官的。刚搬到金家街的时候,宋敏官一家住在面积最小的北屋,那时连个床都没有,只能临时打个地铺凑付一下。看着二儿子一家没有床,父亲心里就合计上了:二儿子天天倒班顾不上,还得自己想办法。从那天起,在石灰石矿工作的父亲,每天下班都四处找木板,从甘井子扛回金家街家里,日积月累,宋敏官用父亲捡回来的木头拼凑出一张床。</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父亲,宋敏官有件事情一直无法释怀,父亲只是到石灰石矿工作时,因办理工作证留下这张证明照,此外再也没有照过像。女儿宋云翠出生后,父亲很是喜欢这个孙女,家里孩子多,他不能单独给孩子带吃的,以免留下偏心眼的口实,他就将宋云翠抱出去,寻思给孙女买饺子吃。当他抱着孙女来到金家街道边的小饭店时,不成想看到三儿媳也在饭店里吃饭。怕被人家看到了不好,他就抱着孙女去了大纺,在一家小饭店买了一碗饺子,看着孙女吃。不想,孙女吃完饺子却把碗碰到地上摔碎了,父亲赔了碗钱,自己空着肚子,抱着孙女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特别困难那几年,粮食就是命啊!父亲上班临走时,悄悄把带的饼子掰下一块,扔到了北屋的床上。说起这事,妻子没少流泪。母亲有一台上海生产的蜜蜂牌缝纫机,当时那绝对是一个“大件”。大儿媳和二儿媳想用时,就到婆婆的屋里用一下。父亲就想把这台缝纫机给二儿媳,可又不能直接说给,这会造成不必要的家庭矛盾,他就把钱给了宋敏官,让姜淑英再把钱给婆婆,算是把缝纫机买了过来。这台缝纫机陪了姜淑英一辈子。姜淑英晚年说过,这台缝纫机就留给乐乐妈(儿媳李秀荣)!</p><p class="ql-block"> 宋敏官感激岳父姜禄的垂爱,岳父说话虽不中听,可对孩子那是掏心掏肺啊!困难的时候,粮食格外紧张,都是计划供给,常常是吃不饱饭,蔬菜和副食也都按量供应,就更别说是猪肉和鸡蛋这些“高口味”的东西了。为了保证自己区域的供应,各地政府多在辖区的火车站和汽车站等处设立检查站,说是维护运输秩序,实际上是明里暗里控制粮食和副食的流出。岳父知道城里的老姑娘家里难见油腥,要能送点吃的就好了。那年头农村自己家里都养猪,那可是一家一整年的脂肪来源啊!家里养的猪远未到宰杀的时候,现在要是杀了,不仅要少了不少的猪肉,明年自己的日子也可能作难。事到如今,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咬咬牙还是把这头半大的猪给杀了。肉是有了,可怎样才能通过火车站的检查,把这点猪肉带到大连哪,他想了个主意,把猪肉放平了用纸包好,再用麻绳捆到腰间,猪本来就小,肉也不厚,他本人又瘦小,穿好外套,不注意还看不出来。这样,岳父顺利地通过了检查,上了火车。当看着戴着毡帽,穿着长袍的岳父解下扣子,露出腰间的猪肉时,宋敏官夫妻俩相视无言,心中热浪滚滚。</p> <p class="ql-block">  1970年,岳父再次来到大连,看到外孙子在床上蹦来跳去,就黑着脸说:再作,就把你的头揪下来。唬得宋清发躲到床里面不出来了。后来,妻子对儿子说,我带你去看姥爷吧。儿子说到:姥爷要把我的头揪掉,我不去。这句话,弄的妻子哭笑不得。那一次,全家和岳父照了合影,成了以后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宋敏官感谢大姨姐姜仁凤的帮助。还是在困难时期,每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城里难,乡下也不容易。1961年秋天,妻子带女儿回老家,看着身体瘦弱的孩子,姜仁凤说,秋天粮食下来了,让小翠在我这待一段时间吧。你放心,只要有我吃的,就饿不着她。话好说,日子不好过。姜仁凤当时自己就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做的饭本就紧张,现在又多了一张嘴,孩子们嘴上不说,可心里却有想法。有一次煮玉米吃,姜仁凤把一个玉米放到了宋云翠的手里,有个孩子说,我们还不够吃那。姜仁凤瞪了孩子一眼:这是我的那一份,和你们没有关系。在乡下住了三个月后,宋云翠回到家里。弟弟宋惠官说:几个月不见,这孩子还胖了。</p><p class="ql-block"> 1965年,妻子带着儿子回老家。儿子手扶着窗台慢慢走着,嘴里说着“奶奶,奶奶”。姜仁凤听到了,赶忙对姜淑英说:他老姨啊,你孩子会叫奶奶了。听到这话,姜淑英又落下眼泪。自己怀孕的时候,母亲那个盼那,就是想能看到这个孩子。现在孩子会说话了,母亲却走了。她是多么希望母亲能看到这一幕啊!</p>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一年的4月,以“清政治、 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就是“四清”运动接近尾声。已经习惯了各种运动的工人们按照运动的要求进行自我查找。为了确保运动效果,企业间互派人员参加“四清”,厂里成立工作队,车间有工作组,来到锅炉车间参与搞“四清”的就有大连钢厂的职工。通过开会动员,座谈交流,认真查找,完成了对职工队伍的一次政治体检。</p><p class="ql-block"> “四清”结束后,厂里取消了工段长这个岗位,改为班长,这样,减少了干部的指数,加强了车间对一线班组的直接管理。在海水班班长的选举中,宋敏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被选为海水班的班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卜算子•东海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需要自前行,坚守身心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主动消除设备缺,挥舞手中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干事不争名,只求全班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父慈爱解苦愁,但愿子孙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未完待续</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n4j5b2" target="_blank">我与大连石化有缘(一)</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2o4eoy" target="_blank">我与大连石化有缘(二)</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zkzouc" target="_blank">我与大连石化有缘(四)</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gg53z9" target="_blank">印记:山中村往事 25</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z0ho0x" target="_blank">印记:山中村往事 26</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m4o3zpx" target="_blank">大连,我的家</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