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上海·临港 世界之最 天文馆(上)

子虚

<p class="ql-block"> 简 叙 </p><p class="ql-block"> 老夫聊发少年逛, 老同志参观天文馆。</p><p class="ql-block"> 上海天文馆 (上海科技馆分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2016年11月8日开工建设,2021年7月17日正式开馆,是上海市政府投资兴建的集教育、研究、收藏、展示、交互功能为一体的科普基础设施,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天文馆。</p><p class="ql-block"> 天文馆由圆洞天窗、倒转穹顶、球幕影院组成的“三体”主建筑以及望舒天文台和羲和太阳塔等附属建筑共同构成,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全馆以“连接人和宇宙”为展示主题,设置“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三个特色展区及教育活动区。</p><p class="ql-block"> 馆内藏有约70件陨石样本与超过120件/套文物藏品,配有四大专业级天文观测及天象演示设备,共计展品300余件。</p><p class="ql-block"> 2019年,上海天文馆展示工程总承包及系列展品展项获得中国政府采购奖——精品项目奖。2022年7月1日,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恢复开放。</p> <p class="ql-block"> 筆趣天文·建造沿革</p><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诸多科学家呼吁建造上海天文馆。1974年,国家特别批准在上海设立天文馆,然而限于资金问题,该项目遭到搁置。</p><p class="ql-block"> 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谈家桢向上海市领导建议“上海应建科技城,其中当有天文馆”,但最终落成的上海科技馆未设立专门的天文展区。</p><p class="ql-block"> 2010年,叶叔华再次建言在上海兴建一座科普性质的天文馆,对公众进行天文知识普及,加强对青少年的天文学教育,为深空探测培养后备人才,这一提议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p><p class="ql-block"> 2012年3月,上海市科委组织成立了由上海科技馆牵头,上海天文台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项目工作筹备小组,经过广泛调研和协商,完成了项目的功能定位、选址考察、概念性研究和专业内容的策划。</p><p class="ql-block"> 2013年,上海天文馆筹建组完成项目初步内容方案,确定选址于临港新城上海地铁16号线滴水湖站附近,并在世界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p><p class="ql-block"> 2014年1月29日,上海天文馆建设项目获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正式立项;12月,确定采用由美国意艾德(Ennead)建筑事务所和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院组成联合体提交的建筑设计方案。</p><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1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2016年7月7日,初步设计方案及概算获得批复;11月8日,建筑破土动工,由上海科技馆承担建设主体、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同期,面向社会征集天文藏品。</p><p class="ql-block"> 2017年12月,上海天文馆展示工程整体规划设计启动,由上海飞来飞去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Xenario飞来飞去)负责整馆展示规划总设计,飞苹果(Alexander Brandt)担任展示规划主创设计师。</p><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的土建工程封顶;6月,大悬挑结构整体卸载,所有主体钢结构工程顺利收尾。</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上海天文馆项目建筑工程通过竣工综合验收,同期进入展示工程的深化设计与装饰施工。</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展示工程基本建成,进入调试阶段;6月,整体通过验收;7月17日,上海天文馆正式开馆,并于次日对社会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6日,上海市《关于推动向新城导入功能的实施方案》发布,25项重大功能性事项导入新城,其中包括上海科技馆分馆。</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7日,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正式开馆。</p> <p class="ql-block">附注:图片部分拍摄当下,图文部分来自网络综合,添页观世察史究性,纯粹学习交流,虔诚开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