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一部震撼心灵的边疆史诗

光影周至

<p class="ql-block">品读《走边关》:一部震撼心灵的边疆史诗</p> <p class="ql-block">资深新闻工作者张常良的《走边关》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壮美的笔触,记录了一段震撼人心的边疆之旅。年逾花甲的他独自驾车万余公里,穿越盆地、雪山、戈壁、草原,历经极端天气与险峻地形,用脚步丈量祖国边疆的辽阔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作品以“真”动人。张常良以记者敏锐的视角,细腻描绘沿途风土人情,穿插历史典故与诗词传说,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社会与哲学的深刻思考。他专程前往昆仑山康西瓦烈士陵园祭奠英烈,高原上打火机失灵、祭文被狂风吹散的细节令人动容,更显其赤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美”是另一大特色。书中文字如画卷般展开:二郎山巅的《歌唱二郎山》纪念碑、变幻莫测的折多山天气、梦幻迷离的羊卓雍措……数不胜数的瑰丽景象,赋予读者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p> <p class="ql-block">此外,作品图文并茂,上百幅摄影作品与文字相得益彰,展现边关的天地之美与人文之韵。书中还兼具实用价值,堪称旅行指南,为自驾游者提供路线参考与安全建议。</p> <p class="ql-block">《走边关》不仅是一次地理探索,更是一场精神洗礼。它歌颂了扎根边疆、守护国土的崇高精神,唤起人们对家国情怀的共鸣。这部厚重而深邃的游记,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p> <p class="ql-block">站在那块写着“5000KM 西藏拉萨 318国道 上海人民广场 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的标志牌前,我突然意识到,这条路不仅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一条贯穿历史与文化的情感纽带。张常良在书中多次提到这条国道,它不仅是自驾者的梦想之路,更是无数人心中关于远方与自由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蜿蜒的山路穿过绿色的山林,远处是连绵的山脉,山脚下有建筑物,整体景色优美,充满了自然的宁静与壮丽。这样的场景在《走边关》中屡见不鲜,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每一条山路背后的故事,那些关于坚持、勇气与探索的片段,仿佛在提醒我们:真正的旅行,不只是抵达终点,更在于沿途的风景与内心的蜕变。</p> <p class="ql-block">在八廓街的街头,我仿佛看到了书中描写的画面:街道两旁是黄色的建筑和红色的招牌,行人来往,有穿着传统服饰的人,也有现代服饰的人,热闹而不失秩序。张常良在第三十三章《游走八廓街》中,详细介绍了这条街道的历史与文化,它不仅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更是西藏生活气息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站在布达拉宫脚下,仰望这座雄伟的宫殿,我突然明白了张常良笔下的“震撼”二字。白塔矗立在前景,街道上车流不息,行人穿梭其间,远处是连绵的山脉和蓝天白云。这不仅是一幅壮丽的高原景象,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信仰、坚韧与自由。</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莲花广场,我站在那块刻着“业拉山莲花广场”的石碑前,感受着高原的风与阳光。张常良在书中提到,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高点,更是心灵的高点。站在这样的地方,仿佛能看清一切,也能放下一切。</p> <p class="ql-block">合上《走边关》,我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行。书中的每一章、每一页,都像是一段段旅程的剪影,串联起我对边疆的向往与敬意。张常良用他的笔,带我们走过了雪山、草原、戈壁,也走过了历史与现实的边界。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游记,更是一部关于信仰、勇气与热爱的史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