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原扶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俊哲逝世二十五周年

新三农

<p class="ql-block"> 朴实无华,勤奋不息</p><p class="ql-block"> 原载《扶风报》2002.9.3)</p> <p class="ql-block"> 陈忠宽</p> <p class="ql-block">  王俊哲同志离去我们快一年了,每当回忆起都会激起我无限的怀念,随着日月的渐去而思念聚增。记得去秋刚过,我去西大院探望老王,听到去逝的噩耗,我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么一位刚强、慈爱的老人会突然间离开我们,好半天我的泪水才一滴接一滴的流了下来。回乡上后十多天我的心情都被沉痛笼罩着,王老生前的笑貌、举止久久在我心中索绕。</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二年我从村上调到乡上工作,和王老一起在浪店村驻队,当时是以阶级斗争为纲,闻听王老曾被划右,心中常有一种说不清的戒备心理。渐渐地我发现王老已在浪店村干部群众中深深扎了根,他每天早上起的很早,口中叼着烟锅,趁群众未上工前沿沟坡转一圈,帮助干部出谋划策,晚上则在干部群众家中促膝谈心至深夜,村上的扎手事、难顽事只要老王知道,都会如春风化雨,迎刃而解。他随时注意发现新的问题,善于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突发之前,常常是利用吃派饭的时间,通过和群众谈心化解了各类矛盾。记得高二组一农户夫妻常常打架,惹得上工的群众一街两行看热闹,村上调解不下,老王得知后利用吃派饭一边坐在灶房帮助拉风箱,一边对这位妇女细心开导,一顿饭过后,矛盾也解决了。在王老离开浪店村好多年后,群众一谈到干部驻队就离不开说当年的老王,他当了县人大副主任后,农民还隔三岔五去县上和他拉家常。</p><p class="ql-block"> 王老知织渊博,说话幽默,语言新,人爱听,每次谈话都会给你以无限的思考和回味,记得七三年夏收时,乡上召开了一次全乡干部党员教师大会,王老当时任农业干事,在会上讲了有关三夏工作。其中一个问题的题目是“洗净脸,擦净眼角屎”,他把三夏场尾比作人洗脸,讲得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含义深远,几百人的会场鸦雀无声,群众全被老王的讲话吸引住了,会散后干新群众仍意犹未尽,不愿离去。一名机关干部因工作问题受到领导批评后找王老泄怨气,说自己干事挨了批评,不干事的倒没事,自己出力不讨好,王老听后笑着说:“人常说,结果子的树挨砖头,你能挨批评说明你是干事的,要干事就不要怕批评。”这位同志豁然开朗,又全身心投入了工作。</p><p class="ql-block"> 王老一生爱学习,读书、看报、写日记雷打不动,他常常把政策性很强的东西用简单的一两句易懂、易记的话解释出来,每次谈话都会给人以新的知识、新的观念。在太白工作的十年中,他记了有二尺厚的一沓笔记,都是十年农村工作的经典记载,调离时给我留了一部分,只有接触理解王老的人才感到这份资料的珍贵,我常想有时间把王老的笔记整理一下,遗憾的是至今未整理出。</p><p class="ql-block"> 王老对待身边的年轻人既象严父般的严格要求,又象慈母的的扶植爱抚,“四人帮”粉碎后,王老历史错案得到了纠正,从住了十年的浪店村回乡上主持农业工作,他每天晚上除学习两小时外,就叼着烟锅在院中边转边思考,到我们农口同志的房中谈近期的工作,分析近期农业上可能要准备的事,提前考虑第二天的工作。和王老相处,使我养成了读书、看报、记日记的习惯,也养成了晚睡前回顾当天的工作给自己安排明天任务的习惯。一九七九年我因孩子骨折在医院治疗后转到西安,一周多忘记了请假,娃出院后当天,老王骑着自行车赶到我家带着他当月领回的58元工资让我给娃看病,到乡上后才知老王己替我请了假。</p><p class="ql-block"> 王老调到县上二十多年,我一月不见,心里就感到非常空虚,每次抽空见面,晚上常常扯到深夜,我常想,认识王老是我一生之幸,我从王老身上学到了如何学习,如何工作,怎样做人。一九九九年王老患病住院,我和当时的乡长去西安看望,在病床前,看到王老一下病弱的身体,我强忍着流进心中的泪水,但王老仍象没事一样谈笑风生。王老病了,太白乡惊动了,浪店村几届村干部赶到西安看望,群众纷纷打听王老病情,许多群众提着鸡蛋、带着治病偏方前去看望,有的妇女甚至在家中烧香祈祷,老王啊,你可不能走啊,浪店村群众象当年不让老王离开浪店一样期盼老王病情尽快好转,期盼老王再能来浪店和他们促膝相谈。</p><p class="ql-block"> 老王走了。他勤勉工作、实事求是,朴实无华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太白人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夲篇刊于2002年9、3日《扶风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