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迎万般苦,闲种一行诗(故乡行记之一)

玲儿

<p class="ql-block">  回故乡的第二天 Q就知道我回来了,私信我说:二十多年不见了,咱这次一定得见见。我当即允诺一定会去看她。 </p> <p class="ql-block">  流光催人老,已经到了易忘事的年龄了。办完手上的事,我来到了她的城市,却并没有去找她。不是故意不去,而是我真的忘了。忘了她在这座城市里,忘了前几天对她的允诺。直到昨天再次收到她的信息“我今天早班,明天休假,你最好今天来吧。”看完信息,愧疚不已。我完全忘了两天前对她的允诺。当即决定再次前往她的城市,这次是专程为她而来,尽管自己有事在身,有诸多不便,但相对于对她的歉意,这些都是小事。</p> <p class="ql-block">  不如见一面,哪怕是一眼!这世间太多的难免亏欠,你是我穿过思念的箭……这首歌唱出多少人的无尽期待,又唱出多少人的无以言喻的心酸。</p> <p class="ql-block">  不愧是有中国“火炉”之称的省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便像下了火。闷热的空气凝固般,树上的叶也一动不动,清晨,我从这里出发,赶赴她的城市。汽车在晒得要化了的柏油马路上快速飞驰。一帧帧乡村田野的画面绿意盎然;瓜果清香杂夹着泥土的芬芳一并逐着热浪扑面而来;这里气候像极了这里纯朴善良的人们:阳光而又热情。</p> <p class="ql-block">  快到站时我接到了她的电话,车站那头的人群里隐隐约约闪动一个熟悉的身影。好在我记牢了你的容颜,凭借着回忆与你相见!</p> <p class="ql-block">  瘦弱、矮小的她淹没在热浪滚滚的车流里。恐是怕我等久了,她竟骑着单车到了,笑容可掬地走向我,接过我的行李,往单车货架一撂“走,我们去家里。”一如既往的率性!即使许多年不见,我们间依然没有丝毫违和感。</p> <p class="ql-block">  车站到她家是有一段距离的。她推着单车,我紧跟其后。一路上,她瘦小的身躯、陈旧的单车似乎与这座城市的繁华格格不入,却又如此相得益彰。我们路过喧嚣的街市、绕过翠华如盖的小道、穿过绿树成荫的小区,终于在她家楼下停了下来。她锁好单车,腼腆地说:“我家在顶层,六楼,咱们上楼吧!”</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达顶楼时,我气喘吁吁地问道“每天这样上上下下地,你不累吗。”她却笑笑说:“你少爬,可能觉得辛苦,我爬惯了,也没什么。”说话间,一股股沁凉的冷气从屋内吹了出来,她告诉我,怕我受不了这个热,已提前两个小时开好了空调。推门而入: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房间虽小,却摆放得整然有序,厅里开着的空调,可以同时映射到两个卧室。一墙之隔的另一卧室、厨房和卫生间则是火烧火燎般的热。真是一墙隔炎寒,片语系悲欢。</p> <p class="ql-block">  安顿好我喝茶休息,她便张罗去买菜了。尽管来之前就告诉她,最近不太舒服,我只想喝她煲的南瓜粥,尽管她也允诺过:只煲南瓜粥给我喝。可执拗如她,还是没兑现她的承诺,还说“我们家人也要吃的…,粥也会煲的…”穿戴上防晒衣袖就风风火火出门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一去就是个把小时,后来才知道,为了买那个平时她自己都不舍得吃的烤鸭,连跑了几个市场。当她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袋回来时,几乎全身汗湿。我心疼的责备她,她却轻描淡写地回答到:“我每天都这样的,天气太热,衣服得换好几套。六点做好一家人的早餐,立马出门买菜,再做好一家人各自要带去工作地方吃的中餐,然后在九点前赶去上班。”这来来去去的忙碌,基本都是靠踩单车完成的,我终于明白现在的她为什么看上去要比二十年前的她更健康的原因了,除了知足的心态,还有日积月累的骑行。她告诉我,来到这座城市,她骑坏了 八 部单车。我不知道骑坏一部单车需要多少年,但能肯定,是这八部简陋的单车伴她走过人生最重要的一段路,丈量着她的每一寸艰辛。</p> <p class="ql-block">  房子应该是她竭尽所有才购得的二手房。却打理得整洁温馨。她要我在客厅的空调里待着,自己便开始在蒸笼般的厨房里做中饭了。所谓的厨房,其实是半截、一天中除了晚上的任何时候都是被太阳光顾的阳台。上面太阳炙烤、下面炉火熏蒸。她却若无其事地、有序的忙碌她的拿手好菜。每一道菜,从择菜、备菜、烹饪到出锅,每一道工序娴熟谨慎。在方寸间,她把世间疾苦不经意间烹饪成一道道人间美味,安顿每一位辛劳而归的家人们。要在这熏蒸火燎的厨房里做出一餐饭来,说实话,没有意志力那是做不到的到。而她,却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做就是二十年。</p> <p class="ql-block">  她与我同一个大村,我们同姓,算是大族的堂姐妹。但基本上我们间都直呼其名。那些年,我们共同怀揣梦想,同赴南下的大流,做起了工友。</p> <p class="ql-block">  艰难岁月里,连赶车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我们永远忘不了九二年的衡阳火车站的踩踏事件,那天说起,她依然心有余悸地说:“那天我们都被人流抬了起来,一会东一会西,一会上一会下,真正的死里逃生啊……”我们那时见车就爬,不管是北上还是南下的,只要能逃出此险境就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好不容易爬上了一辆货运车,结果货运车只是掉了一个头,直接又回到了车站。那一晚,我们在没有座位、没有灯光、没有窗户、没有任何设施的空旷货运车箱里过夜。</p> <p class="ql-block">  那是正月初二的晚上,车厢里寒气袭人,我们抱作一团互相取暖。第二天听到外面熙攘的人群时,我们才知道天亮了,从猫眼口大小的见光处,看见了外面冰天雪地的概况,怪不得夜里感觉如此彻骨之寒。许是苍天的垂怜吧,第二天九点多,这辆车竟然朝着我们的目的地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为了生活各自、多次换了不同的厂家。因为当时通讯落后,不久我们便失去了联系,就算春节回家也难得见一面。再后来,我远嫁了,我们天各一方忙着各自的事业、忙着养家糊口、忙着教育子女,这一去就是二十几年。虽然不曾联系,但时常会在梦里相见。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时间和距离是无法抹去刻在骨子里的印记。很幸运,我们终于在半百之年后再次重逢。</p> <p class="ql-block">  她的坚强依然激励着人儿奋进。她算得上是这座城里底层人们生活的缩影。却从无怨言,每天热情饱满、积极乐观迎来送往。她是一个商场的服装修补工,没有工资兜底,多劳多得。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骑单车回到家基本是夜里 10 点左右了,赶上年前旺季可以挣到 2000 多一个月,平时淡季也就 1000 多。</p> <p class="ql-block">  她的丈夫,一位机场的搬运工,他们的旺季则是夏季,烈日炎炎,他们在毫无遮阳的空旷水泥坪上来回搬运,那天中午回来时,他浑身上下都淌着水,那是汗水!身体暴露的每个部位都晒成紫黑。面对老婆做的美味饭菜丝毫提不起兴趣,只是一味的要喝水。在“火炉”之称的城市里,他们靠出卖自己的苦力生存着。我问他:“不可以等凉快天再去做吗?”他回答说:“不可以,这就是夏季的生意。错过了,今年就挣不到钱了。”</p> <p class="ql-block">  Q告诉我,最艰难的时候,是生了二胎后,生活难以为继,她每天得带着孩子去外面捡柴生火做饭。生活再好些时,她便把多病的老父亲接到了这里和她一起生活。她每天除了正常工作、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外,还得安顿好耄耋之年多病的老父亲饮食起居。老父亲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照顾,一待就是好些年。待身体硬朗些后,老父亲又开始怀念起故土的人事啦。于是她又顺着父亲的意愿把他送回了老家,结果老父亲回家不到一个礼拜又病倒了。得到消息的她,不顾舟车劳顿硬是把老父亲再次接到了身边,直至老父亲九十二岁高龄在她这里寿终正寝。兄弟姐妹五人,在照顾老父亲这一方面,她总是勇挑重任,从没与他们计较过、埋怨过。用她自己的话说:只要爸爸开心,辛苦一点算得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  当年她自身条件不怎么好,加之身体瘦弱多病。在谈婚论嫁的年纪不被看好。在一次相亲失败后,经人介绍认识现在的丈夫。丈夫的父母早逝,家境贫寒。Q 并不嫌弃他,而是怜惜有加,不但没有要求一分钱彩礼,还自己掏腰包办了结婚酒。从此她也就踏上了人生的艰辛征途。即便如此,我却从没听到她对生活的丁点抱怨,反倒是对如今生活的满足与赞许。</p> <p class="ql-block">  这次见面,多少是带着幻想而来的。幻想着她这些年应该过得很好。这样的幻想是来自她每次电话里,洪亮如钟的嗓音、以及轻快爽朗的笑声。没想,现实里她的情境尽管差些,但那份知足背后由心底发出来的舒心笑声却是远远胜过我所幻想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别千里,惟愿日后若有的重逢里,所有的离愁别恨都能淹没在你爽朗无邪的笑声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