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Leshan Giant Buddha),又名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讨论。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头与山齐,头高14.7米、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神势肃穆,大气磅礴。大佛左右两侧沿江的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像。大佛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山道,沿绝壁开凿而成,曲折九转,奇陡无比。大佛雕凿完成后,曾建有7层楼阁覆盖(另有9层或13层之说),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但佛阁屡建屡毁。乐山大佛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1956年8月16日,乐山大佛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3日,乐山大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讨论</p> <p class="ql-block">乐山郭沫若故居,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沫水街中段文豪街315号,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始建于清嘉庆年间。</p><p class="ql-block">乐山郭沫若故居为中式穿头结构平房,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有大小房间36间,占地面积约218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8平方米,集居家、商铺、家塾、园林为一体,今保持原样。故居的正门楣上“贞寿之门”大匾,是因其祖母百岁之时受清光绪皇帝所赐封(1980年恢复故居时为罗孟汀手书)。临街为商业店铺,取字“郭鸣兴达”号,寓兴旺发达之意。二进横匾“汾阳世第”,意郭氏为唐汾阳王郭子仪后裔。二进、三进陪房为郭沫若诞生之处及与张琼华结婚时的洞房,其父母居室及厨房、酒房亦在此。后院为绥山山馆及花园,是郭沫若幼年读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乐山郭沫若故居是郭沫若成长历程的重要历史见证,对于郭沫若的研究具有独特价值,对于了解郭沫若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2006年05月25日,乐山郭沫若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3年8月,乐山郭沫若故居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4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端午、中秋、国庆假期除外),乐山郭沫若故居参与川渝多地开启的景区门票互惠机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