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阿克塞 ‍——旅途掠影与遐思

云之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 月 16 日下午 19:03,我们一行四人自驾行至柳格高速阳关服务区。从早上 7 点从安宁出发算起已整整 12 小时,跨越 1130 公里路程。此地距阿克塞宾馆仅余 43 公里,摄影采风之旅即将抵达目的地,想想就兴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得重点夸夸王老师,退休多年的老干部,精气神简直过人!他清晨6点之前点就起床收拾行装,开自己的车在城里接上杨、郑两位老师,7 点到安宁顺上我。全程我就替驾了 2 小时多路程,大部分里程可都靠王老师稳稳把控,这毅力与车技,太叫人佩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A:柳格高速阳关服务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看阳关服务区,红色柱檐,灰墙明窗建筑透着西北韵味,超市招牌醒目。遥想千年前,王维在渭城送别友人写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彼时阳关是离长安很遥远的关隘,过了此处更加远别故土之地,满满的不但是离愁别绪。现在的阳关是敦煌市辖区乡镇地名,阳关遗址应距此处不远,回程时寻去看看。如今这里是高速公路驿站,下车舒展腿脚稍作休整,感受旅途短暂停留的烟火气,继续奔赴下一段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b>照片B:国道G215沙山子道班附近,行车中拍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行半小时左右熟悉的戈壁滩、沙山、高架铁路映入眼帘,这里有上次来时,登沙山拍照、行路遭遇沙尘暴的故事,拿出相机隔着风挡玻璃拍了几张,王老师十分贴心减速,并在方便停车处靠边停了下来,王老师招呼大家:都下车拍几张,快到县城了也不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平坦黝黑的柏油马路向远方延展,如大地的脉络,串联起沙漠与远方。左侧红土色的山丘沉默伫立,山脊上高压线塔如钢铁巨人,在蓝天与沙海间扯起硬朗的线条。看天空白云漫卷,打开车窗轻风拂面似一声轻轻的问候,又似在诉说上次旅途故事,远处车辆奔赴而来,这里虽空旷,但并不孤寂,大家都各自在天地间进行一场无声的奔赴,此刻,自由和壮阔属于行道者,每一寸土地都藏着荒凉与生机交织的诗意,承载着古老的过往与现代文明的畅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照片C:国道G215沙山道班附近停车拍摄6张合成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继续前行公路变得更笔直,向远山深处延伸,天际线处那就是阿尔金山。一旁高架的铁路桥跨越戈壁沙海,在道路两旁与高压线路并肩向前,左侧遥远的山脊上太阳能电池板簇拥移动通信基站桅杆在蓝天白云与旷野间挺立,传递着中国基建狂魔筑路、建网的坚韧。沙地黄褐、植被倔强、远山朦胧、道网纵横,昭示这天地间的开拓与坚守并没有远离阿克塞,这里土地广壤、偏僻但不凄凉;沙海、山丘、戈壁、湖泊到处都是生长的力量,每一寸风景,都藏着民族大家庭共同繁荣的气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D:巧合的是,本照片拍摄位置就在此次停车处的马路斜对面。该照片使用相机竖拍自左至右6张合成,拍摄时间为5月3日18:17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我与杨文莉、闵光、王在鹏三位老师从阿克塞租车前往敦煌,计划拍摄太阳能热熔盐发电站的落日景象,半路却遭遇迎面袭来的沙尘暴,既兴奋又后怕。这也是我第一次来阿克塞印象最深刻的事,这场沙尘暴昏天黑地刮了三四个小时,把我们都变成了 “土人” 。路上我们被黑乎乎的沙尘包围,能见度不足一米,前进不得,停车又怕被后车追尾。大家商议后决定掉头返回,幸亏司机师傅机敏,抓住机会快速调头,接着慢速摸索前行,才得以安全返回。进城路上看到闪着灯的警车和警察在进行交通管制,心里才明白沙尘暴到来后,我们尾后的大部分车辆被管制了,安全有他们的默默付出。回到宾馆,发现过道、房间里全进了沙土 。也是这场沙尘暴带来了一场夜间大雨,第二天晴空万里,党金山被白雪覆盖,沙尘暴的阴霾被一扫而光,给摄影爱好者又创造了一次拍大片的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视频E:这段视频是相机抓拍完后,使用手机自左至右转向后方,又随奔驰而来的大车转回前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上次阿克塞给的 “硬核风景” !沙尘暴如移动的沙之长城,排山倒海压过来,公路瞬间成了沙暴的 “战场”,本想拍发电站落日,却被沙尘暴 “截胡” ,快速抓拍,来不及钻到车里,就被沙尘淹没,我们有幸(倒霉)成为现场 “见证者” 。最值得称颂的事:闵光老师拍摄的沙尘暴短视频在微信视频号上获得了三百多万次的播放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F:大疆御4Pro云游牧沙海景区高空俯拍,拍摄时间6月19日14:24,剪裁编辑7月9日下午。为展现敦煌与阿克塞交界处铁路与国道215来龙去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空俯瞰大漠如金,长河似练,钢铁长龙穿梭其间。蓝天下,沙海与天相接,这条蜿蜒的路,是人类向荒茫的勇敢叩问,每一寸延伸,都在书写征服与坚守的故事,见证着中国基建在陇原最西北端荒原里雕琢的奇迹之花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G:沙山沟道班附近,车辆行进中拍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查看无人机照片对照地图,这条铁路的走向清晰可见,其整体呈南北延展之势,与国道G215、柳格高速G3011或平行或交越相伴而行,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勾勒出鲜明的交通脉络。线路北向连接敦煌,向南延伸首先进入阿克塞境内,仿佛在此稍作停留,随即拐出一道利落的弧线,向东朝着肃北县的方向蜿蜒而去。行至肃北县境内,过县城后铁路再次巧妙转向,折回阿克塞地域,而后坚定地隧洞穿越雄伟的党金山,一路向东南挺进。穿过阿克塞境内的苏干湖便踏入了青海省的版图。可以看出铁路在阿克塞和肃北的两个转弯,修建了两座车站是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神来之笔。继续前行,先后经过大柴旦、小柴旦等地,最终汇入青海省内的铁路网络。从这里向南,可直达格尔木;向东,则能连接德令哈,形成了一条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纽带,更是连接西藏与新疆的关键战略运输通道,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H:这一张照片拍摄位置在上一张照片公路边左后方沙山半坡上,拍摄敦煌方向。拍摄时间,第一次阿克塞之行回程当日5月4日上午11:06</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荒漠作舞台,铁塔似巨人列队起舞,银色电线如震颤琴弦 。铁路桥梁横卧,公路蜿蜒伸展,车流穿梭,若飞天神女曼妙舞姿,于空旷荒漠奏响时代黄钟大吕,在天地间划出闪耀轨迹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I:这张照片拍摄地点与上一张同一位置,朝向阿克塞方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漠如金,铁塔擎天,银线连起戈壁与远方。雪山在望,蓝天作伴,能源的脉络在荒原大地中激昂跳跃,以科技之力,工业之力奏响了荒漠里这时代的最强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J:这张照片拍摄位置与照片G位相距约一公里,是车辆前行一分钟后手持相机正对风挡玻璃前景拍摄,目标中心铁路线与沙山的交汇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路向着远方回旋延展,像条黑色丝带,缠进天地的怀抱。远处党金山如巨人展开的双臂,静静等待着我们再次投入他伟岸的怀抱。桥柱一列列竖在旁,撑起钢铁长龙,跨越沙漠,穿过山隘,和公路并肩,奔赴同一场辽阔。车在公路上快速行驶如清风在旷野吹过,惊不起一丝丝波澜,倒让天地的静,愈发清晰 。这里有我们前些日子走过的路、爬过的山、巧遇的沙尘暴。 原来荒芜里的奔赴,触景的回忆,本就是一场无声的浪漫。</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K:这张照片拍摄位置在正好是上一张照片的铁路过山崖顶部一处平台,拍摄时间5月3日下午17:58,拍摄铁路穿过山崖往阿克塞方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L:这张照片拍摄位置与上一张照片位置相同,方向敦煌,拍摄时间5月3日下午六点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我们第一次来阿克塞遭遇沙尘暴前一刻钟拍摄,由于我们此行未携带无人机,我与杨文莉老师为了取景,从公路边找便道爬到了山坡顶上。从照片上观察天空中,厚重的云层密布,呈现出阴沉的色调,就是一场气象变动的前奏。在天际线位置,沙尘暴已悄然涌起,黄褐色的沙尘成汹涌浪潮,与天空的灰暗相融,正在滚滚袭来。给这片荒漠增添了几分苍凉与雄浑,仿佛要吞没眼前的铁路与沙原,尽显大自然的磅礴与不羁 ,实际上20分钟后这里就被沙尘淹没。</span></p> <p class="ql-block">照片M:F照的左上部分区域截图放大版,标注照片B、C、D、E具体位置</p> <p class="ql-block">照片N:F照的中间部分区域截图放大版,标注照片G、H、I具体拍摄位置</p> <p class="ql-block">照片O:F照的右边中间部分区域截图放大版,标注照片K、L具体拍摄位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照片P:阿克塞宾馆院内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8点左右,我们终于安全抵达阿克塞宾馆。当车进入宾馆大门的那一刻,赶路一天的疲惫仿佛被轻轻拂去,1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1173公里的车轮印记,终于在这一刻落进了这片有着浓郁哈萨克民族风情的西北小城。晚上也将见到昨日出发今天中午到达,正出去采风的赵主席六人先遣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摄影之旅由著名摄影艺术家、甘肃现代摄影学会名誉主席赵广田先生策划带队,能加入其中,感觉十分幸运。队伍里大半人都不是第一次来阿克塞,有人拍过白雪皑皑党金山的日出,拍过哈萨克族老人的弹奏冬不拉,拍过赛马、叼羊,拍过苏干湖的珍禽,拍过神奇的胡杨峡。他们说起这里的山、这里的湖、这里的人,眼里都闪着光,像是在聊一位许久未见的老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克塞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既带着千年风沙磨出的古老底色,又透着哈萨克族同胞骨子里的鲜活与年轻。街边的商铺里挂着新绣的挂毯,广场上的姑娘们跳着传统的黑走马舞。老人们还在用哈萨克语,阿肯弹唱讲述草原传说。现代化的别墅建筑群里,有传统的哈萨克民族风格装饰。这种现代与古老的碰撞,藏在每一缕晨光掠过雪山的瞬间,藏在端上桌子每一盆腊驼肉与新鲜羊肉混煮的美食。明天起,镜头要对准的,不只是风光,更是这片土地的历史和生长的故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