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渊源 如沐春风

<p class="ql-block">  人的少年时代跟小动物一样,都是无忧无虑充满阳光的。尽管是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我正读初中。当时的中小学实行“劳逸结合”只上半天课。那可真是太自由了,整个的下午都可以自由地闲逛。我家离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院都很近。美术馆不断有高级别的展览;央美陈列馆是对外开放的,常有师生的作品和中苏交流作品展览。这都是值得“闲逛”的好地方,常常是很清静的,暖气也是很足的。当时的中苏关系在文化艺术上的交流还挺密切,甚至许多大师的原作都来过!记得,我看到过列宾的《伊凡杀子》等等(记得)。</p><p class="ql-block"> 初中教我们美术课的是著名画家赵世英老师。在一次美术欣赏课上老师讲到王式廓的大型素描画《血衣》。作品是展现土改斗地主的场景,画面主题是一位悲愤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p> <p class="ql-block">  老师特别引导我们看向画面近景一位坐在地上的盲人乞丐。注意,那乞丐的拳头拇指是握在里面的。男人握拳大拇指是在外的,拳头是为了出击的。画中那是一只被苦难折磨得只有忍受再忍受,无奈的拳头。</p> <p class="ql-block">  课上老师还通过画册指导我们观看俄罗斯画家苏里科夫的名作《女贵族莫洛卓娃》。作品以17世纪俄国贵族反对彼得大帝(父 米哈伊洛维奇?)推行的改革,包括宗教改革,以致祈祷手势也要被改革为题材。画作的主题是马拉雪橇正押解一名戴镣铐去流放的反对派女贵族<span style="font-size:18px;">莫洛卓娃。</span>女贵族执拗地高举着伸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个手指”。宣示着保守派贵族对传统的坚守。</span></p> <p class="ql-block">  老师又特别引导我们看向画面近景。人群中雪地上坐着的一位老乞丐,举起伸出两个手指的手。</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和几位同学又闲逛到了央美陈列馆。真巧,就有这幅《女贵族莫洛卓娃》(留苏师生临摹作品?)。近距离地体味老师教授的课。</p><p class="ql-block"> 王式廓的《血衣》在全国美展看过是很熟悉的。</p> <p class="ql-block">六年后,我拿到了“知识青年”的学位,奔赴了祖国的边疆农村。</p> <p class="ql-block">王式廓对《血衣》作了再创作。素描改成油画;盲人乞丐握拳的手也多次推敲。</p> <p class="ql-block">该作品是新中国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件主题性素描创作,它凝聚了王式廓的无限心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说是一件用生命谱写的艺术丰碑。</p><p class="ql-block">1973年4月,因创作《血衣》油画版本,劳累过度,不幸辞世。</p><p class="ql-block">一幅画作用时10年。最终在手握画笔中倒下。人称:</p><p class="ql-block">《血衣》是那“未完成的交响乐”王式廓。</p> <p class="ql-block">这两幅是不同的</p> <p class="ql-block">恩师在微信群里的头像,自画像。</p><p class="ql-block">回忆老师六十年前的一堂课,</p><p class="ql-block">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总是能——伊洛渊源,沐浴春风。</p><p class="ql-block">即将的大展!</p> <p class="ql-block">上山下乡离开北京五十多年了,很怀念少年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