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的往事 “福贵”有福

闲人保利

<p class="ql-block">  1948年底我们家乡解放了,1950年上半年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土地改革,把地主富农的土地分给农民,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土改前。</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西头有个马爷爷,是个双失眠的瞎子,当时他住的房子是前后三进瓦房最后一幢,独立小院西门临街,据老人讲这前后三进房子原来都是马爷爷的,南边有一个气魄的正门,解放前,他是我村上最富有的人家,有一百多亩水田,二十几间瓦房,长工很多。</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马爷爷魁梧身材,腰杆挺直,在冬天里经常看到他穿着绸缎长衫,迈着四方步,看得出年轻的时候风流倜傥,少爷一个。</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什么都不干,整天和村上几个赌徒在赌埸里一起鬼混,就象余华小说《活着》里的徐福贵一样,日夜赌钱不归家,在解放前夕,他输光了家里所有田契,在新四军进村的前一个晚上,又输掉了前两进祖房,解放了,共产党关了赌场,赌局散了。</p><p class="ql-block"> 马爷爷从一个大财主,经过两年的胡折腾,变成了穷人,有人说他的眼睛是赌输了后悔经常哭,哭瞎了。</p><p class="ql-block"> 建国初期,解放区实行土改,土改的基本政策是根据土地房子等财富数量来划分,确定阶级成分,分为地主、富农、中农和贫农四个等级。由于马爷爷原有田契和房契赌输了,转给三个人,他一家人只有四间瓦房,根据当时政策,他划定为贫农。赢他田和房子的三个人,一个划分为地主,另外两个人为富农。其实这三个人赢来的田没有种一季,房子没有住过一天,就稀里糊涂的变成了人民专政对象,我小时候经常看到他们扫大街,挂牌子游街,更重要的影响了子孙几代人。</p><p class="ql-block"> 马爷爷这一家人,充分享受着贫农的政治待遇,子孙当兵入党都不误。</p><p class="ql-block"> 马爷爷家兴旺的时候,家有学堂,专请私塾先生,他是我们村上最有文化的人,家境富裕,喜交朋友对仆人也不吝啬,性格随便,可能他的家境败落与他的“随”字有关,古人说得好,万事败于随,但苍天搞错了,他确不然。</p><p class="ql-block"> 《活着》中的徐福贵命运多舛,活活的一个悲惨人生。而我们村上的“福贵”赌钱场失手,命运反转,却赢来个好阶级成分,真叫人啼笑皆非。其实该笑该哭只有马爷爷心里知道。</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在我们村上就是个笑话,在这笑话里,包含了命运的错位、机缘巧合和人对命运的无奈。</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