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图:517(五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14784718</p><p class="ql-block">踏入古琴台的那一刻,我仿佛走进了千年的琴音之中。穿过一座古意盎然的门廊,抬头便见“丝桐春秋”四个金字悬于门楣之上。木质雕花的门框透着岁月的沉香,门后树木掩映,屋檐若隐若现,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一段段与琴有关的春秋往事。</p> <p class="ql-block">步入展厅,目光被一个圆形灯饰吸引。灯饰中央,红色立体字“丝桐春秋”熠熠生辉,仿佛琴音在光影中流转。灯饰边缘巧妙地装饰着琴弦般的线条,仿佛下一秒便会响起一曲悠扬古调。我站在灯下,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排整齐的竹简映入眼帘。竹简上刻着关于古琴的起源与演变,文字古朴,排列有序。我细细读来,仿佛看见神农削桐为琴、练丝为弦的身影,听见琴音穿越千年而来,与我的心跳共鸣。</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个小男孩正用手机拍摄“丝桐春秋”的圆形装饰,神情专注。他身后的竹制展示架上,摆放着几本古琴相关的书籍。我忍不住驻足,看着他认真记录的模样,仿佛看到了未来琴音的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展厅深处,一件木制乐器部件静静躺在透明玻璃柜中,旁边一根白色线缆延伸而出,仿佛连接着古今。我凝视着那件古老的部件,想象它曾如何与琴弦共鸣,奏响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一幅书法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浅棕色的背景上,“孔子·东周”四字以白色大字书写,竖直排列,线条流畅。旁边一幅插画描绘着一位身穿红袍的古人,侧身而坐,手持一物,背景是淡雅的山水。我仿佛看见孔子抚琴而歌,以琴音教化人心。</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一位古代学者的形象跃然眼前。他身穿传统服饰,坐在木椅前,手中轻抚古琴,背景是刻满古文的木板。我驻足聆听,仿佛听见琴音中流淌着千年的智慧与沉思。</p> <p class="ql-block">一块橙色牌匾上写着“伯牙·东周”四个白色大字,简洁典雅。我站在牌匾前,脑海中浮现出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琴音与友情交织,成为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一段文字介绍伯牙的生平,提到他不仅是东周的政治家,更是一位琴师,相传《高山流水》与《水仙操》皆出自他手。我闭上眼,仿佛听见那曲《高山流水》,在山林间回荡。</p> <p class="ql-block">一幅人物画像描绘了一位身穿白色长袍的古琴演奏者,他黑发长须,双手轻抚琴弦,背景是浅色线条装饰的墙壁,右侧有书法文字。我仿佛看见他正在演奏,琴音如流水般倾泻而出,洗涤人心。</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书法作品写着“司马相如·西汉”,字体端庄,线条流畅。我想象司马相如在琴音中吟咏《凤求凰》,以琴传情,成就一段千古佳话。</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深色长袍的男子坐在古琴前,背景墙上刻着《凤求凰》的诗句。他双手轻抚琴弦,仿佛正在演奏这首名曲。我站在一旁,仿佛听见琴音中流淌着爱情的婉转与深情。</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男孩站在展示区前,手中拿着一束植物,模仿着古人的姿态,似乎在参与某种互动活动。背景中的人物立牌与木质窗格,让人仿佛置身于古琴文化的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一块木制牌匾上刻着“蔡邕、蔡琰·东汉”,我驻足细读,了解到他们不仅是音乐家,更是古琴的传承者。他们的琴曲,至今仍在传唱。</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白色传统服饰的女子背对观众,长发披肩,站在介绍蔡琰的背景墙前。我仿佛看见她被掳入胡地后,以琴音寄托思乡之情,写下《胡笳十八拍》的悲怆与深情。</p> <p class="ql-block">一段文字讲述了蔡琰的坎坷经历,她被掳入胡地,后被曹操赎回。琴曲《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正是她心声的写照。我读着这些文字,仿佛听见琴音中那无尽的哀愁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展板上介绍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以及《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等琴曲,我驻足良久,想象他在秋月下独坐茅亭,以琴会友,写下这些流传千古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一幅蔡邕的画像旁,文字介绍他是东汉末年的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更是一位古琴大家。我望着他的画像,仿佛看见他在琴音中抒发对时局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嵇康的画像旁,文字介绍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也是曹魏时期的思想家与音乐家。我仿佛看见他在竹林中弹琴,以琴音对抗世俗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阮籍·魏”的牌匾简洁典雅,我读着他的故事,仿佛听见他以琴音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对人生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绘身穿红袍的古代人物站在宫殿前的画作,让我仿佛看见一位文人手持书卷,在琴音中思索人生与理想。</p> <p class="ql-block">“郭楚望·宋”的书法作品旁,文字介绍他是南宋琴家,创作了《潇湘水云》《泛沧浪》等名曲。我仿佛看见他在水云之间弹琴,琴音与江水共舞。</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绘郭沔弹琴的画卷,背景是竹林与云雾,琴音仿佛在山水间回荡。我站在画前,仿佛听见那曲《潇湘水云》,在心中泛起涟漪。</p> <p class="ql-block">“严澂·明”的装饰牌简洁大方,我读着他的事迹,了解到他是古琴虞山派的创始人,编有《松弦馆琴谱》,琴风“清、淡、远”,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绘明末琴家的画卷,他身穿蓝色长袍,手持琴,背景是淡雅的山水。我仿佛看见他以琴音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写下《溪山琴况》,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琴学理论。</p> <p class="ql-block">“涂上瀛·明”的书法作品旁,淡雅的竹子图案与端正的字体相得益彰,我仿佛看见他在竹林中研习琴艺,以琴修身养性。</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站在一幅描绘虞山派代表人物的画作前,他手持琴,背景是山水与琴书。我仿佛听见他的琴音,穿越时空,与我心灵共鸣。</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厅,我回头望了一眼“丝桐春秋”的牌匾,心中满是感动。这一趟旅程,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琴音虽止,余韵犹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