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遗作:2005 合肥之夏

万龙生

<p class="ql-block">“东方诗风”成立十周年,《东方诗风》出版的专刊。</p> 今天的《东方诗风》论坛,卜白贴出了齐云遗作《2005 合肥之夏》。下面是他加的按语:<div><b>今天(2025.7.15)是已故诗友齐云创建的“古典新诗苑”更名为“东方诗风”20周年纪念日,亦即“东方诗风”论坛诞生20周年纪念日。为表示纪念,特发表齐云遗作《2005 合肥之夏》。(附:百度AI对“东方诗风”的介绍)</b><br></div> <h1>齐云遗作:2005 合肥之夏</h1><div><br></div><div> 2005年的夏天,“东方诗风”论坛在合肥举行了第一次聚会,最可珍贵的朋友,分别从重庆、广西、湖南、河北冒着酷暑赶到合肥来,我与卜白、陶沙、湖中人等同城诗友做了一回东道主。虽然彼此是第一次见面,但早已在网络中熟悉,见面时毫无拘束,相见恨晚,相聚恨短。这是一次友情的盛会,难忘的狂欢,相见的愉悦至今还在心头回荡。 <br> 参加聚会的人虽然不多,但从二十岁到六十岁,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很有代表性。<br></div> <b>  代表六十岁年龄段的是诗酒自娱(万龙生)和吴越子。 </b><br> 诗酒自娱携伴侣同来,头发已白尚能比翼双飞,让大家着实羡慕,纷纷表示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如此。在包公祠游玩时,导游小姐听我们喊“诗兄”,以为是“师兄”,说:你们像是从武侠小说里来的,现在还称师兄。说得大家都笑起来,连连称是。诗兄不仅年龄最长,诗艺方面也是功力最厚,修养最深,理论与创作并进,缪斯和美酒皆好,“大师兄”当之无愧。诗兄自己说,一生以推广格律新诗为己任,虽有知音,更多的是寂寥。几十年来,眼见着格律新诗声音越来越弱,深感无力。退休后号“诗酒自娱”,准备归隐了,但在网络上碰到精研新诗格律理论的孙逐明和一群能接受格律主张的“诗弟”、“诗妹”,方知吾道不孤,重新进发,筹划着出版格律新诗诗集,再推格律新诗一把。古来诗酒不分家,诗酒兄右手握诗笔,左手执酒瓶,酒助诗兴,诗助酒兴,慷慨豪迈,谈笑风生,酒酣之时常常即席赋诗,所以嫂夫人说他有外号“龙哥”“万大侠”。在“鼎鼎假日”喝茶讨论《新世纪格律新诗选》出版和在“八大碗”晚宴上讨论“古典新诗苑”更名、“三回归”口号修改时,诗酒兄展示了自己的超卓见识,让与会人员深受启发。 <br> 吴越子是梦飘飘介绍到“古典新诗苑”来的,才来几天,就与唐古、秋水等在论坛上就西施下落话题打起口水战,玩笑开得不亦乐乎。这次大家在线下见到他都大跌眼镜,原以为他三十多岁,而实际已有花甲之龄。他自我评价是“老顽童”一个,这个评价与网络上的表现比较接近。“老顽童”来去如风,只参加了聚会第一天上午游徽园的活动,下午就因家里有急事匆匆赶回九华山了。 <b>代表五十岁年龄段的是秋水涟滟(王世忠)和卜白(严希)。 </b><br> 我和卜白同城,因时常相聚、多次倾谈,故相互比较了解。卜白从年轻时起就被锻炼得很有领导与组织才能,我与他在一起,除诗之外,其他方面也得益甚多。这次聚会在歌厅诵诗唱歌,卜白高歌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响遏行云,声惊四座,被誉为专业水平,我又见识了他的一项才艺。他是理想主义者,青年时期的人生观和理想一直保持到现在。三四十年来,时代、环境发生了多少变化,可他的性格深处却没有变过;诗如其人,他的诗更是没有变过。他的诗多是力能扛鼎的方正之作,即便是小诗,如《深秋的水草》,也寄予了非常严肃、深沉的主题。红尘多变,而诗歌始终是他心灵的净土,他在这片净土上寻求慰藉。近半年来,因理想世界与现买世界冲突较为严重,他还没有完全调节好,常为失眠所扰。我原来担心聚会会加重他的病情,但除了十六日上午他因没休息好精神疲弱未参加活动,其余时间一直和我们同在,精神抖擞。时代把他刺穿,流出凝重的诗;聚会又把他刺激得回到青年时期、理想时代,不像一个失眠症患者了。 <br> 秋水是河北邯郸人,长相文雅,已到知天命之龄,却没有发福,略显瘦弱,正是相书上所谓的“北人南相”,一生优游,福报甚好。聚会上,秋水少有言笑,但我与之相处,即使偶然无语,也如沐春风,没有任何不适。秋水回去后,写诗搞笑,把诗会形容成“英雄会”,多有夸张之笔。诗歌才透露出他性格中豪爽、开朗的一面。 <b>  代表四十岁年龄段的是梦飘飘</b>,她对人热心,对诗热忱,且交游广阔,长结善缘,是“古典新诗苑”的“大姐大”“外交官”和“宣传部长”。这次聚会,她是主要的推动者,排除万难才来到合肥。来去途中,对唐古老弟殷勤照拂更见性格之一斑。飘飘是重庆妹子外出创业,与诗酒自娱夫妇是同乡。诗兄爱人从重庆带来亲手做的家乡小菜,腌泡的嫩生姜,满座品尝之后都称辛辣难以下咽,只有重庆妹子飘飘和湖南辣哥唐古才甘之若饴。飘飘谈锋甚健而且语速很快,她发言时,别人想插嘴很难,只有等她发言告一段落才能接上话。湖中人目瞪口呆地看飘飘说话,议论道:飘飘与唐古要是说相声,会是一对好搭档;飘飘话多,唐古话少,但冷不丁地来一句,都是“解包袱”的话,一个是逗哏,一个是捧哏。飘飘嗓音有些沙哑,自云是当年创业时,在建筑工地上指挥工人喊哑的,但可能与她说活万式也有关系。年龄上飘飘承上启下,对外飘飘也是连系内外,是“东方诗风”不可或缺的成员。 <b>  代表三十岁年龄段的是唐古拉山风语者(刘年)。</b>自2002年10 月他加入论坛以来,我们在一起合作已近三年,人称“黄金组合”,但我这个最佳拍档也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2004年出版《古典新诗选集》时,初定每人上一张生活照,原以为可一窥唐古庐山面目,但唐古说,诗要给人想象,一旦读者按诗索像,坐实之后,有了落差,反而会影响对诗的审美。想想也有道理,故作罢。越如此,越神秘,连我的爱人,因常读唐古的诗,也想拜读唐古真人。聚会报到当天,唐古和飘飘来得最晚,大约晚上九点半才到宾馆。唐古下身穿件大裤衩,上身是件褪色的圆领衫,非常壮实,拎着飘飘的大包,跟在一身精致夏装的飘飘后面,自称飘飘兼职保镖。见面之后,大家一致认为,唐古与想象中的不一样,应该瘦弱一些才对,但几分钟之后,大家觉得唐古就应该长成这样。诗兄代表大家对唐古进行了总结:朴实健壮,憨厚又敏感,成熟又腼腆,与他年少时很像,他很喜欢。如此说来,唐古人如其名,唐古拉山多沉稳啊,而风却很轻灵,是个矛盾综合体,气质、性格聚集了不少对立的特点,一些小事,也验证了这一点。一方面,实在,后来离开合肥到九华山与九华文苑的朋友喝酒时,吐了两次。另一方面,据飘飘言,有些”闷皮”,捉弄了飘飘两次。第一次是双方约好在长沙火车站见面,就站在飘飘对面,装着不认识,火车快开了,看飘飘急得要去找乘警用喇叭广播寻人了,才自报家门。第二次是在青阳装强盗,抢了飘飘的包,把飘飘三魂吓掉两魄。唐古诗歌既从虛拟取材,也从现实取材,爱好格律体也不废自由体,诗路在同好中最为宽广,可能也是最有前途的。 <b>  代表二十岁年龄段的是湖中人和柔风。</b><br> 他们二人诗风都没有定型,将来朝什么方向发展还很难说,但柔风的诗自发向传统倾斜,只是柔风本人似乎对传统二字有些“感冒”。对年轻人来说,这是难免的,他们很容易把传统与落后划等号,把西方与现代划等号,他可能在抗拒自己诗歌的这种自发倾向,有这样的意识,在接触到现代派理论后,就很容易转型。柔风选择的是职业作家、自由撰稿人的人生道路,大家在佩服之余,也为他捏把汗,因为在市场经济年代,这注定是条极为艰难的道路。<br> 湖中人是个文艺武警,虽然年轻,但工作有了年头,部队也锻炼人,显得很成熟,聚会时他始终穿着便装。诗友走后的第二天,他到我办公室来取聚会录相光盘,我第一次欣赏到他一身警服、左肩挎着采访机、右肩背着照相机、“武装到牙齿”的职业形象,非常开心。<br> “古典新诗苑”诗友里,二十出头的还有一位诗友沧海曾经(石粽子)没有到场,深感遗憾!他是蚌埠人,离合肥很近,但正好被单位派到东北出差,无缘此会。沧海虽然年轻,但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修养颇为深厚。其诗作不多,但风格凝重,与网络浮嚣诗风截然相反,看问题的深度最终决定诗歌的深度,故有大器之象。 <br>  除沧海曾经外,这次盛筵,孙逐明、冷月轻影、雨韵、御春、三月等熟悉的诗友也没有到场,显得不尽完美。甚至后来加盟的微斋先生闻知盛况,也深以未及与会而遗憾呢!不过,这也留下了期待,期待下次是完美的相逢。<div>(本文原载2005年12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br></div> <b>附录: 百度AI对“东方诗风”的介绍 </b><br> “东方诗风”论坛‌是中国致力于推广格律体新诗的诗歌交流平台,其发展历程、核心理念与主要成果如下: <div> <b>一、起源与发展 ‌ </b> 前身与创立‌:论坛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古典新诗苑”。2005年7月15日,诗友于合肥聚会后正式更名为“东方诗风”,确立以建立新诗格律、推动新诗民族化为目标‌。 ‌ 地域转移‌:因重庆诗人大量加入,论坛活动中心逐渐转移至重庆,并辐射全国诗歌爱好者‌。 ‌现状转型‌:论坛因故停办后,由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所承接其职能,继续出版《东方诗风》刊物及运营公众号‌。 <br> <b>二、核心理念与实践特色 </b></div><div> 倡导格律体新诗‌:提出“格律体新诗”命名,确立“三分法”(整齐式、参差式、复合式)体式分类原则‌。 </div><div> 通过“基准诗节”理论解决音步划分难题,实现格律体新诗的“无限可操作性”‌。 ‌ </div><div> 年度活动传统‌:每年组织一次联谊、采风、创作、研讨系列活动,邀请全国各地诗友参加。 ‌ </div><div> 主要创研成果:创办《东方诗风》年刊(2008年创刊),出版《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等诗集和理论文集‌。 <br> <b>三、影响与评价 </b> </div><div> 《东方诗风》年刊被列入《2014重庆新诗年鉴》八大新诗民刊之一,形成全国性创作群体‌。 </div><div> 诗学学者吕进评价其“在艺术实践和理论概括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推动新诗走向“盛唐”气象‌。理论成果被学界视为“是对新诗格律发展的重要探索”。 <br><br></div> 【附记】<div>  <b>感谢卜白在此重要的纪念之日,贴出齐云这篇记录历史的遗作。可堪告慰齐云在天之灵的是,当初她参与创办的“东方诗风”论坛,经历了五分之一世纪的时间考验,至今仍然存在,而且衍生出同名刊物,好多本格律体新诗选集与诗人们自己的格律体新诗集。20年来格律体新诗的发展已经入史,业已形成当今中国诗坛三大诗体并存的“诗三国”局面。而其前景更是远大,令吾辈信心满满。</b></div><div><b> 至于齐云文中提到的一些雅聚的参与者,而今除齐云仙逝外,坚持至今的却已所剩无几,当然令人叹惋。不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也是正常现象。后继有人,值得欣慰。</b></div><div><b> 还有就是,从“百度”的“东方诗风”条目内容可知,其成就与影响的确是客观存在,不可抹杀的。不仅如此,在即将出版的郭久麟的皇皇巨著《中国新诗百年通史》(西南大学出版社即日出版,其电子版我已经读到)中,格律体新诗的百年发展是其第十章,而我们的努力在第七节中做了详述。</b></div><div><b> 今天,算是“东方诗风”、也是格律体新诗的一个新的起点。其发展壮大,前路漫漫,吾辈不可能看到其鼎盛之日,但是因为尽了努力,已经足以自豪了。</b></div><div> 2025·7·15重庆武隆和顺道洞嵌<br><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自左至右:万龙生,王世忠,刘年,齐云,卜白,梦飘飘,柔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