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广袤无垠,神秘而迷人的新疆大地上,有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静静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坚韧。它便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4月29日,我们在吐鲁番游览完火焰山后,又随导游来到了“地下运河”坎儿井。</p> <p class="ql-block"> 坎儿井,在新疆被称为“地下水渠”,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新疆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干旱作斗争中,根据当地独特的自然地形,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从地层中自流引取地下水,创造出来的一项古老水利工程设施。以其独特的构造与功能,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坎儿井一般由竖井、暗渠、明渠和小型蓄水池组成。其建造十分艰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之所以要这么辛苦的修筑坎儿井,和新疆吐鲁番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这里的地表温度经常能达到80度以上,年降水量则不足16毫米,蒸发量却达到惊人的3000毫米。如果修明渠,损耗非常大。而这里的土质极为坚硬,地下开凿挖渠不易坍塌,水又不易蒸发。坎儿井就是人们在这种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水利设施。利用天山冰雪融化后渗入吐鲁番盆地的地下水,修建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出来,浇灌出吐鲁番盆地的一片片绿洲。</p> <p class="ql-block"> 到达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颇具民族特色的大门,造型古朴厚重,门楣上书:“坎儿井源”四个大字,仿佛在向我们发出探寻历史的邀请。</p> <p class="ql-block"> 走过大门,沿着景区步道前行,首先来到了竖井区域,只见一口圆形竖井呈现在眼前,井口不大,犹如大地深邃的眼眸。从井口向下望去,只见那幽深的井筒几近垂直通向地下,井壁上的砖石历经打磨,显得古朴而坚实。导游介绍:“这些竖井是挖坎儿井时出土的通道,也是日后维修的出入口,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口”。它们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条地下水渠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顺着步道的石阶转折下行,便来到了暗渠部分,踏入昏暗的暗渠通道,一股清凉之气铺面而来,与外面的炙热形成鲜明对比,暗渠内部空间狭窄,脚下渠水在昏暗的灯光下潺潺流淌,发出悦耳动听的声响,好像在演奏着一首古老而神秘的乐章。向周围看去,整齐排列的渠壁向周围伸展开来,每一寸壁面都充斥着岁月的痕迹,它们见证了戈壁荒漠中生命的顽强和人类智慧的璀璨。</p> <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现在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总数以达到1100多条,总长度竟然达到了5000多公里,这里是中国最长的地下运河,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四通八达的延展在吐鲁番盆地,浇灌滋润着这片土地。可以说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没有吐鲁番也就没有吐鲁番葡萄了。坎儿井的建造,解决了吐鲁番极度干旱和高蒸发量的气候问题,实现了长距离引水润田,造就了吐鲁番盆地的一片片绿洲,在这里蕴育出了闻名世界的“瓜果之乡”</p> <p class="ql-block"> 我不仅感叹,古人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情况下,是如</span>何在这地下开凿挖掘出如此庞大、壮观而精妙的水利工程,是凭借着怎样的艰辛、毅力和智慧,硬是在这茫茫戈壁滩上,创造出了这样一条生命之井。坎儿井不仅仅是一个灌溉系统,更是人们的希望所在,是沙漠戈壁中生命的源泉,更是人类创造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这一伟大的水利奇迹,就像一本无言的史书,记录着新疆人民与自然抗争,和谐共生的历史。坎儿井不光滋养了这片土地,更蕴育了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短暂的坎儿井之旅虽以结束,但它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却难以消散。它不但让我领略到了新疆自然风光之外的人文魅力,也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肃然起敬。我相信,坎儿井精神将会永远传承下去,激励着一代代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