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罗并乡撰文</p><p class="ql-block">故土,是人们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家园。在当代文人画家刘银叶的笔下,这份乡愁化作了一幅幅饱含深情的山水诗篇。他不仅用笔墨描绘湖南新化的山川形胜,更在其中倾注了深沉眷恋和对隐逸理想的执着追寻,他这种对文化根脉的自觉守护,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诗画合一”艺术世界。笔底青山绿水,故园深情凝望。最近 ,关于刘银叶喜讯接二连三传来,他作为文化形象代言人,分别出现在北京地铁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并且他作为当代著名画家被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海外展播,他两幅中国画《老归田园耕砚图》和《山居渔隐图》在法国奥林匹克国际艺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出人民币1038,40万元和1936万元的同时,他《林泉写心图》被香港汇峰拍卖出人民币1100万元,《夏居江畔图》被英国罗素拍卖公司拍出人民币1405.5万元。作为一个生长在湖南新化乡村小镇的民间画家,他的作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 ,得益于他的创作灵感深深植根于青山绿水,画中无不是对故园深深的凝望。层叠翠嶂的山峰,紫鹊界的壮丽梯田,资江的大熊山的幽深林泉等自然景色融入画家胸怀,就成了一幅幅与众不同的作品,而这些故乡的印记并非简单的风景写生,而是被他提炼、升华成精品力作,成为承载故土情怀,外人无可替代的视觉密码。他的重彩画《春光美景图》,用斑斓的色彩描绘了似真似幻的资江的春天,画面如轻纱笼罩,渺茫而生机勃勃,树林与江水的蜿蜒延伸。有种“云根结,山郭浮”的诗意,这绝非对景物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故乡地貌的深情凝练。故乡的自然景致,在他的提炼下,升华为可传承的文化记忆,每一笔都饱含着对那片土地的挚爱。构建精神栖园,超脱尘世喧嚣。刘银叶是一个不断追求精神家园的人,他笔下的山水世界,更是其隐逸情怀的寄托,他钟情于湘中“层峦叠嶂藏村落”的地理特质,实际上是为自己寻找超脱红尘的净土,于是他画中呈现出一个宁静、旷远、超脱凡尘的理想国。《翠山苍松林居图》便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前景以焦墨勾勒嶙峋山石,坚实有力;中景苍松茂密,墨色浓郁;远景则用淡墨晕染出缥缈峰峦,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妙处在于,密匝的松林间,茅舍小径若隐若现。这精心设计的“藏”与“露”,正是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境界的绝妙视觉诠释。他笔下的山水空间,是精心构筑的精神栖居地,是逃离喧嚣、回归本真的心灵净土。诗画合璧是他的鲜明标识。画中题诗,如《故园秋》所题“云气结晶勤布雨,阴阳合妙多生虹”,绝非点缀,而是画意的深化与升华。诗句赋予自然景象以哲思,将画面空间提升至宇宙和谐、道法自然的层面,无声诉说着对尘世纷扰的疏离和对自然本真的向往。刘银叶的故土情怀,与其跌宕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早年弃画从文、晚年重拾画笔的曲折,长期隐居新化白溪镇的沉潜体验,都如涓涓细流,无声浸润着他的画作。《资滨清晓图》中那笼罩江面的薄雾与清冽的江水,在描绘故乡晨韵之余,更似笼罩着一层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喟叹。而《收魂》系列大胆融入湘中梅山神秘的巫傩文化元素,则绝非猎奇,而是对濒临消逝的民间信仰进行现代性视觉重构*,彰显了画家对守护本土文化根脉的强烈意识。画中反复出现的“屋舍掩映于疏林”意象,正是他内心对“归隐田园”这一理想生活状态的*永恒投射。从刘银叶的山水艺术,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以湘中故土为母题的一场深情而深刻的表达,他的画中有诗化的地理符号,他将故乡风物提炼为饱含情感的视觉符号,赋予自然景观以文化记忆的厚度。他运用虚实、疏密的笔墨智慧,营造出超脱尘世、安顿心灵的诗意栖居空间,精神上的构建寄托了文人的隐逸理想。如在《收魂》等作品中,他将个人生命体验与文化忧思融入创作,展现了对本土文化基因的珍视与创造性转化。因此,刘银叶画中的“故土情怀”,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怀乡。它是一种深沉的文化自觉,是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对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望。刘银叶的“诗画合璧”,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其文人风骨与深厚学养的自然流淌。他以沉静的笔墨,在喧嚣的世间,为我们保留了一片可以凝视乡愁、安放心灵的诗意净土。这正是他以毕生艺术,向故乡献上的最深沉、最永恒的致敬,也是个人世界的纯粹的理想结晶,他在画中构筑了世界 ,故土同时在他的笔墨中获得了永生,因此有一种无可替代的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