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母亲的微笑(1)

沙溪老知青

<p class="ql-block">  湘西,一个古老的小镇,群山环绕,巫水河和清江河在这里汇聚,化作沅江,入洞庭,过长江,奔腾到大海。这就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我的家乡——洪江,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常把祖国比作自己的母亲,我们从小就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享受雨露阳光,茁壮成长。更是把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付出一辈子的心血。我们这一代,用自己的一生,为了祖国的建没事业,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祖国大地的美丽富饶,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正值国家大跃进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奔一个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度过。</p><p class="ql-block"> 位于湖南省怀化市的洪江古商城,这里有七冲八巷九条街。我家居住的寿福巷,是一条二百来米的青石板小巷,小巷尽头是一个三角形的小花园,有各种各样的花卉,装扮着美丽的小巷。有一个石板做的大鱼缸,养着几条漂亮的金鱼,在清澈的水中嬉戏,那个年代父母大人们上班都是早出晚归,夜里还要开会学习,没有时间来陪伴我们这些小毛孩。我和童年的小伙伴,有周家大毛,二毛,许家洪靖,汤家三宝,每天都在这里玩耍,度过童年快乐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在这条小巷,留下了我许多童年记忆。那时候我们把木盆的铁箍取下来滚铁环,用长条板橙翻过来做滑板滑雪,用轴承做的小三轮当童车比速度,用芭茅草杆做轮船去扬帆启航,虽然我们的玩具都家人自已做的,玩起来却特别开心,因为这里有我们的童趣童乐。</p> <p class="ql-block">  花园里的鱼缸,是青石板做成的,四周雕有精美的画面,有姜太公钓鱼,鱼跃龙门,鱼龙变化等古典故事,供大家欣赏。缸中的水都是大人们从很远的巫水河里挑来倒进去的,而且经常更换,保持水质清晰。这鱼缸在那时候又叫作太平缸,盛满水可以起到消防作用。</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花园,是我们唯一的娱乐场所,我们每天都在这里玩耍,听老人们讲故事,捉迷藏,看花开花落,看蝴蝶蜜蜂采蜜,看蜻蜓点水。我们从巫水河边捉来小鱼小虾,从白马坪的稻田里捉来小蝌蚪,放进鱼缸里,每天在这里给它们喂食,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p><p class="ql-block"> 花园边的小屋,是当时洪江剧院经理的家,他们家有一扇小门,从这里过去,可以直达剧院舞台。经理姓宣,为人和气,平易近人,他们特别喜欢我们这几个小孩,经常和我们讲故事,特别是剧院正在上演的节目。每当有新剧上演,都让我们通过他家走后门去剧场看演出,先睹为快。为了回报经理的好意,在节目表演结束后,我们几个小屁孩,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打扫卫生,擦桌椅板凳,剧院工作人员也都喜欢我们。</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认识了当时的剧团团长陈志仁大叔,他带着我们学走台步,翻跟头,同时告诉我们舞台上刮风,闪电,下雨,飘雪的舞台效果是怎么形成的,也告诉我们舞台上打枪打炮的秘密,让我们懂得了不少东西。有一次还送了一把他亲手做的小木枪给我,用一块红绸布包裹,拿在手里增添了几分英气。有了这只手枪,着实让我在小伙伴们面前显摆了好几回。聪明的大哥哥们,以那只手枪做样板,做了好几只小手枪,从那以后,我们的玩具又多了这种能打响的火炮枪。每当夜幕降临,巷子里就会响起我们清脆的响炮声。</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的生活是很艰苦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每个单位和街道都有食堂,每家每户吃饭都得去大食堂,爸爸和哥哥去单位食堂,我和妈妈在新街食堂,每天早上妈妈从食堂端来米饭,一分为二,早上吃一分,另外一分放进热水锅里,留着中午吃。火柴厂的汽笛就是我们吃饭的钟声,每当汽笛响起,小伙伴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家,吃那份早上留在锅里的午饭。</p><p class="ql-block"> 吃饭比菜也是我们童年的趣事,每天晚上,我们几个小孩都会不约而同地端着饭碗来到小花园,看看谁家吃什么菜,那时候大家的生活都很简单,都是一个菜,很少有肉吃,我们家吃得最多的就是扎辣子,是妈妈精心制作的佳肴,黄灿灿的薄片,小伙伴们都爱吃,我也会平均分给他们,这里有妈妈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巫水河的对岸,是外婆的家。门前种下几棵柚子树,还有一簇葡萄,每到秋天,果子成熟了,外婆总是叫舅舅姨姨送些水果来我家,让我们品尝。外婆门前的河滩,巫水从这里缓缓流过,形成一片沙滩,金色的河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每到夏天,外婆总是会接我到家住几天,我骑过外公放的老黄牛,到河里洗澡,摇过舅舅家的小船,去河里钓鱼捉虾,这里有我的儿时的伙伴_玉生和满舅,也有我童年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洪江还没有普及幼儿园,小人书则是我们最好的陪伴。寿福巷的邻居家家户户都有许多连环画,互相交换。我家的图画书都是哥哥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的,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的亲戚都会给我们红包,虽然是几分几角的,哥哥都会存起来,他用一节竹筒,以中间开了一个小孔,平时把钱塞进去,摇一摇会听到硬币的碰撞声,但是拿不出来,我们把它叫做哑巴筒,只有在需要购买新的连环画或其他玩具的时候,才会用刀把它破开。</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虽然清苦但也是充满快乐。</p> <p class="ql-block">  忽然有一天,一群人闯进了寿福巷,名曰破四旧,他们撬开地面的青石板,把黑色的於泥挖了出来,臭气熏天,打碎了花园里的花盆,把废砖乱石丢进了鱼缸,一片狼藉。给我们讲故事的刘家爷爷被戴上了地主分子的帽子,强迫他打扫街道,善良和亲的赵家奶奶说成是资本家的小姐,被人逼得悬梁自尽。靠砍柴谋生的陆家大爷成为国民党军统特务,被强行管制,拉牛车的刘家老伯说成是国民党残渣余孽,被气得吐血而亡。寿福巷陷入了恐怖之中,家家户户惶惶不安。</p><p class="ql-block"> 邻居们饱含义愤清除了巷子里的淤泥,扶起了被推倒的花卉盆景,清除了渔缸里的残砖破瓦,终于把被损坏的巷子清理干净,巷子里又恢复往日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一句我们都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震撼了洪江古商城,掀起了上山下乡热潮。寿福巷的哥哥姐姐们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去农村插队落户,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明天,一时间四个窨子屋里有十几个热血青年,去了农村,热闹的寿福巷入只留下我们几个十来岁的小毛孩子。</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家里的生活用水都是去离家一公里地的巫水河挑来,哥哥姐姐们下乡去了,担水的重担就自然而然落在我们的肩上,第一次担水的滋味却是特别的难忘。一根竹扁担,两只大木桶,滿满的河水在肩上晃荡,一步一摇,一步一晃,稚嫩的肩膀承受着几十斤的负荷,在呻吟,一趟来回,双肩又红又肿,真想撂挑子,但看到其他小伙伴都在咬牙坚持,也举步艰难地跟上挑水的队伍。妈妈看到我红肿的肩膀,有些心疼,劝我不要去了,但是伙伴们的毅力让我鼓起勇气,继续坚持,妈妈让我用毛巾垫在肩膀上,告诉我水要少装一点,这里肩上的担子就轻松一点,经过几天的磨练,以少到多,由慢到快,终于可以挑起满满的重担了,从那以后,家里挑水的重担就落在我的肩上。</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证生活用水,我曾经去过莲花地,茅庵街,贺家团,甚至还去大湾塘,哪里有水井,我们就去那里取水,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那年我正好十二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