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认识电信诈骗<br><br>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br><br>二、常见骗术揭秘网络刷单返利<br><br>1.网络刷单返利:骗子以 “轻松赚钱”“高额回报” 为诱饵,先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再诱导其投入大量资金,最后以各种理由拒绝返利并拉黑受害人。冒充公检法<br>2.冒充公检法: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执法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到所谓的 “安全账户” 进行核查。网络贷款诈骗<br>3.网络贷款诈骗:骗子以 “无抵押、低利息、快速放款” 为幌子,要求受害人缴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费用,一旦受害人转账,便会消失不见。<br><br>三、如何预防电信诈骗,牢记 “十个凡是”<br><br>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公检法机关办案有严格程序,不会通过电话、QQ、微信要求转账汇款,更不会让你将资金转入 “安全账户”。<br>2.凡是让你汇款到 “安全账户” 的,都是诈骗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 “安全账户”,所谓 “清查资金”“保护账户安全” 等说辞,都是诈骗分子的借口。<br>3.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都是诈骗正规中奖不会要求先缴纳 “手续费”“保证金”“个人所得税” 等,凡是先要钱的中奖信息,全是骗局。<br>4.凡是通知 “家属出事” 要汇款的,都是诈骗若接到 “家人被绑架”“突发意外” 等电话,务必保持冷静,通过其他联系方式(如亲友电话)核实情况,切勿盲目汇款。<br>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都是诈骗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是资金安全的最后防线,绝不向任何人透露,即使对方自称 “银行客服”“平台工作人员”。<br>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 “检查” 的,都是诈骗银行或监管部门不会通过远程操作 “检查” 个人账户,更不会要求你登录网银配合 “转账测试”。<br>7.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都是诈骗接到 “领导”“老板” 通过微信、QQ 等非当面方式要求转账时,务必当面或通过常用电话核实,切勿轻信陌生指令。<br>8.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诈骗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在非官方网站上输入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以防信息泄露。<br>9.凡是交友后引导投资、赌博的,都是诈骗网络交友中,若对方迅速引导你参与 “高收益投资”“博彩” 等,多为 “杀猪盘” 诈骗,切勿投入资金。<br>10.凡是推荐 “高额返利”“免费领礼品” 要你先垫钱的,都是诈骗“返利”“免费领” 等诱惑背后,往往是先让你小额获利,再诱导大额投入后卷款跑路,天上不会掉馅饼。<br><br><br>四、遭遇电信诈骗后的应对措施保持冷静<br><br>1.保持冷静:发现自己被骗后,不要惊慌失措,要及时冷静下来,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立即报警<br>2.立即报警:第一时间拨打 110 报警电话,向警方详细描述诈骗过程和相关信息,配合警方调查。联系银行<br>3.联系银行:尽快联系自己的银行,冻结银行卡,防止骗子继续转账。<br><br>温馨提示<br><br>遇到疑似诈骗的情况,务必做到 “三不一多”: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多核实。<br>若不确定,可拨打全国反诈劝阻线 96110 咨询,或直接报警。<br><br>五、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h3> <h3>全民反诈,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提高防范意识,共同抵制电信诈骗,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同时,别忘了下载国家反诈 APP,为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再添一道防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