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音乐:时光不老</p><p class="ql-block">原创梅梓祥梅梓祥书屋</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泉水叮咚</p><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20日 20:43北京</p><p class="ql-block">2025年07月14日09:16天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铁道兵战士画页》最后一期:第三版美术作品,与一、四版彩色的区别是黑白。作品的形式有版画、国画、年画、剪纸;14幅作品,8位作者:叶晓山、倪培忠、姜妙生、 叶志杰、林建津、苏清平、林发翔、应龙森。一个铁道兵师,在上世纪六十年,可谓人才济济。铁道兵,足证是一支有文化的工程技术部队。</p><p class="ql-block">这些作品,最可贵的是用图画记录了那个年代铁道兵的战斗生活,为历史存照。</p><p class="ql-block">第一组3张版画,《英雄大战“一六六”》,描绘的是铁道兵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紧急备战”。</p><p class="ql-block">1962年,海峡对岸的政权进行军事部署,计划对我东南沿海发起军事行动。我军组建军事运输司令部,铁道兵2万名指战员开赴“前线”,担负鹰厦、外福铁路的防洪抢修、防炸抢修、整治线路病害,保障战区运输畅通。</p><p class="ql-block">这3幅作品,战争气息浓烈,惊涛骇浪,风掣电闪,义愤填膺,一往无前,给人以力量、鼓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雄大战 “一六六” 倪培忠木刻 叶晓山诗</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二年六月,东南沿海刮起一股恶风,蒋匪在美帝唆使下蠢蠢欲动。</p><p class="ql-block">这时,闽北地区正暴雨连绵,洪水猛涨,南福线“一六六”地段被洪水冲开了一个长达四十八米的缺口。铁路通前方,运输怎能断!六七〇三部队给水营一、二连同志们满怀阶级仇恨,奋力投入抢修,克服重重困难,誓叫洪水低头。</p><p class="ql-block">终于提前抢通了“一六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句话》是一组剪纸,是当时铁道兵部队真实生活的写照:处处有歌声、月月有晚会、经常做游戏、假日有活动。</p><p class="ql-block">这“四句话”是铁道兵机关对全部队的要求。</p><p class="ql-block">时代变迁,内容“微调”,但部队普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始终伴随铁道兵历史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铁道兵是一支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部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看这组剪纸,蹦蹦跳跳,打打闹闹;再唱一遍铿锵而又浪漫的《铁道兵志在四方》,就能体会“乐观主义”此言不虚。</p><p class="ql-block">再说说“英雄主义:</p><p class="ql-block">《翻江倒海练硬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泅渡、投弹、射击(有人以为是虚构,——真事儿,铁道兵直到1980年连队还配发枪弹),英雄虎胆啦;《移山填谷》、《战斗的前奏》:山高石坚,在战士的钢钎大锤下,千年顽石开裂搬家;“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排难万难,去争取胜利!”“山大没有我们的决心大,石坚没有我们的意志坚”,铁道兵,冰雪精神、松柏意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油》,利用汽车“加油”的间隙学习;《丰收》《新到的报纸》,战士的形象各具神态,饶有情趣,呼之欲出。</p><p class="ql-block">《增产节约好风尚,艰苦作风代代传》,很让我感动:节假日,营区,战士们正兴趣盎然地摆开架势修旧利废,锅、碗、水壶等,修修补补再用嘛!“艰苦作风代代传”,追查一下,到哪一代失传的?现在一方面“路有冻死骨”,一方面“朱门酒肉臭”,浪费太严重了!</p> <p class="ql-block">我是真喜欢这些“画报”,絮絮叨叨、苦口婆心这么多,都是希望大伙儿多看一眼:回眸我们走过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