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汉保卫战真实历史怎么样?</p><p class="ql-block">武汉保卫战,又称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以下是其真实历史的相关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争背景</p><p class="ql-block">国际形势:1938年,世界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斗争发生深刻变化,德、意加紧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入侵奥地利,并染指捷克苏台德区,日本开始进行“北进”侵苏的战略试探。英、法、美等国为自身利益实行绥靖政策,在亚洲对日本侵略采取姑息甚至纵容政策。但中国近一年的艰苦抗战,打破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也对英、美、法等国产生了震动。</p><p class="ql-block">国内形势:经过近一年的英勇抵抗,中国军队不断消耗日军有生力量,有效迟滞了敌人的进攻。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向敌后奋勇出击,整个抗日战场初步形成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战略格局。</p><p class="ql-block">战略意义: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汇入长江,平汉、粤汉两大铁路在此交会,是中国内地最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但大部分政府机关和军事统帅部却先迁到了武汉,使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和真正意义上的战时首都。</p><p class="ql-block">战争过程</p><p class="ql-block">战役开始:1938年6月11日,日军波田支队2000多人在20余艘舰艇的支持下,趁大雨偷袭登陆安庆,武汉会战正式打响。</p><p class="ql-block">主要战役</p><p class="ql-block">万家岭战役:日军第106师团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在万家岭地区合围。中国军队围绕制高点张古山展开激烈争夺,最终歼灭日军106师团大部,此战史称“万家岭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p><p class="ql-block">田家镇保卫战:日军第6师团从安徽出发向太湖区域推进,试图打开长江以北抵达武汉方向的缺口。中国军队在田家镇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尽管日军最终占领田家镇,但中国军队也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p><p class="ql-block">富金山阻击战:日军第2军的第13、第16师团在富金山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国军71军在宋希濂的指挥下,充分利用地形优势,让日军寸步难行,虽最终富金山失守,但日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p><p class="ql-block">战役结束:1938年10月24日,为保存军力,国民政府下令放弃武汉。25日,中国军队及政府机关全部撤出武汉。27日,武汉失陷,会战结束。</p><p class="ql-block">双方兵力与伤亡</p><p class="ql-block">兵力投入:中国军队投入约100万人,日军投入约25万人,会战期间多次补充兵员,实际参战总兵力约30万人。</p><p class="ql-block">伤亡情况:中国军队伤亡约40万人,日军伤亡约3.55万人,但中国军队宣布毙伤日军总数为25.6万人,客观来说日军伤亡约在10万左右。</p><p class="ql-block">战争影响</p><p class="ql-block">战略层面:武汉保卫战虽然以武汉失陷告终,但达成了“持久消耗”的战略目的,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将日军彻底拖入持久战的泥潭,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p><p class="ql-block">国际层面:中国军队的出色表现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美英等国开始援华,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日军层面:日军虽然占领武汉,但并未实现其战略企图,且付出了不小的损失,国内资源逐渐枯竭,国力和资源的提前消耗,也迫使日本走向了发动更大规模的太平洋战争的不归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