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泉谷的凝视:民族团结子女的七月礼赞

岭卡曲秀华珍

<p class="ql-block">引子</p><p class="ql-block">白玉县沙马乡德西村静卧着一处被时光浸润的秘境红泉谷。1936年6月,一支穿着草鞋的队伍曾途经这片嶙峋山崖,岩壁上那些被火把熏黑的痕迹,至今仍在诉说着红军长征过境时的故事。八十余载春秋流转,当年的羊肠小道已化作蜿蜒公路,昔日的岩洞宿营地正蜕变为"红色文旅兴村"示范基地。而在白玉县无数像我们这样的民族团结家庭里,父辈的红星与母族的纯洁早已水乳交融,孕育出新时代建设的骨干力量。七月炽热的阳光照亮了我们民族团结子女们血脉中流淌的双重印记。</p> <p class="ql-block">站在德西村山顶的岩洞口,大地以一只幽邃的眼,将天空与群山收拢成一道狭长的光。那光里,有云在游,有风在走,有千年山脊如龙蛰伏,这静默的风景,恰似我们血脉中流淌的双重记忆。藏族母亲的慈善与汉族父亲的红星,在这片土地上早已水乳交融,铸就了民族团结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岩石硌着掌心,粗粝的纹路里刻着亿万年地质的私语。风掠过洞檐,恍惚间似有草鞋摩擦石壁的窸窣。八十余年前,那些褴褛的身影也曾在此暂歇,他们中有多少是父亲一样的汉族战士,又有多少是母亲一样的藏族向导?长征是信仰的跋涉,而今天我们的凝望,却是对这份用生命换来的生机的丈量。绿意从岩缝里涌出,浓得几乎要坠下汁液,这绿是民族团结的纯粹,是时间在寂静中发酵的原浆。</p> <p class="ql-block">给当年红军战士们疗愈过的温泉依旧汩汩流淌,泉水从富含矿物质的岩层渗滤出富含功效又清澈见底。去年在档案馆,我见过一张泛黄的行军路线图,那些纤细的铅笔线条就停在德西村的位置打了个结。</p><p class="ql-block">"他们在这里躲过暴雨。"母亲生前总爱指着岩洞顶部的烟炱说。她不懂革命理论,却记得外婆讲述的细节:那些红军战士会帮村民修葺牛棚,会用最后一块银元买下病弱的羔羊。在她用藏语转述的故事里,红军是最可爱的人。而老红军们生前总讲述藏族老乡如何冒险为部队带路,如何将珍贵的酥油塞进伤员干裂的嘴唇。</p> <p class="ql-block">那高原上的风,吹过母亲的皱纹,也吹过父亲留下的红星帽徽。母亲不识字,却识得"共产党"三个字的分量,犹如她手中的木制奶桶,沉甸甸的,是纯洁,是生活。她说我们祖辈讲善,共产党讲为人民服务,在她那被高原阳光晒黑的朴素头脑里,这两件事原是一体的。父母亲早已化作了高原上的一抔土,可那红星还在,在亲人的眼睛里,在我们兄弟姐妹的骨血里。"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母亲生前常这般教导,用的通俗语言,说的是刻骨铭心道理。这种跨越民族的忠诚,不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铸牢!</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新长征"的足印,是乡村振兴地图上蜿蜒的公路,是直播间里美丽的自然风光、新鲜的山珍。作为民族团结的后代,我们深知这条路的意义,父亲的红星帽徽与母亲的氆氇围裙,共同编织成今天的幸福图景。高原上的彩袖飘动,与党旗的红色,在我们眼中,都是这片土地最本真的颜色。十五六年了,父母坟头的草青了又黃。七月站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时,我总觉得母亲在笑,父亲在点头。这份感动,是伟大党给的;这做人的道理,是父母教的。</p> <p class="ql-block">七月的阳光穿透红泉谷的岩洞,照亮斑驳石壁上的足迹。那些走向光的身影,早已把火种埋进土壤,这火种今天在我胸中燃烧。作为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们承继着母亲的慈善,父亲的忠诚,党的宗旨。在这红色的七月里,思念与信仰都化作了继续前行的力量。我们知道,最深的跋涉,是让历史的目光,透过岁月之洞,照亮此刻的初心;最美的团结,是让不同的血脉,在党的旗帜下,共同跳动。</p> <p class="ql-block">感恩二字太轻,承继二字才重。兄弟姐妹们异口同声地“我们便是那承继者,承继着这片土地上所有为民族团结奋斗过的生命,承继着父母用一生诠释的忠诚,承继着党交给我们的新时代使命。在这红色的七月,在红泉谷的凝视下,我们以民族团结之子的身份庄严承诺:必将用毕生之力,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父母的红星与纯洁,永远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