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十年时光流转,松花江的咆哮早已化作民族不屈的丰碑;八十年薪火相传,军人的赤诚始终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隆重庆祝八一建军节,铭记烽火岁月,赓续爱国情怀,并充分展示军休老年大学丰硕的教学成果,让戎马半生的军休干部再展风采,哈尔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于2025年7月15日上午,精心组织军休老年大学部分学员,倾情献演了“庆八一建军节”教学成果文艺汇演。</p><p class="ql-block">在军休老年大学这片沃土上,近百名学员孜孜以求,于美育文艺的殿堂里潜心耕耘。得益于王伟环主任、赵悦部长的悉心指导,以及郭桂云、韩明等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今日的舞台,绽放出令人赞叹的专业华彩。老同志们怀着对历史的崇敬与军旅的豪情,以歌抒怀,以舞明志,以琴寄情,共庆八一荣光,同忆抗战峥嵘。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成果汇报,更是一次初心与使命的深情接力!</p><p class="ql-block">乐章:烽火回响 壮志凌云</p><p class="ql-block">大合唱《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的磅礴之声率先响彻礼堂。军休学员们精神矍铄,激情澎湃,以最饱满的情感诠释着经典旋律的深刻内涵。那歌声,是激荡全民族抗战决心的历史回响;那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驱除外侮、走向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歌声激越,直抵人心,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p><p class="ql-block">紧随其后,诗朗诵《咆哮的松花江》以深沉有力的语言,再现了松花江畔人民艰苦卓绝、宁折不弯的抗战斗争与民族气节。男声独唱《再见了大别山》,深情诉说着对革命老区大别山的无限眷恋,将那段战斗岁月的记忆娓娓道来。由韩明老师匠心独创的配乐情景剧《不朽的雕像》,则深情刻画了当代军人以生命守卫国门的壮丽篇章。演员们真挚动人的演绎,瞬间点燃全场,将演出推向首个高潮,台下掌声雷动。</p><p class="ql-block">情怀:岁月如酿 军民情深</p><p class="ql-block">经典旋律次第流淌:《微山湖》、《爱永远》、《喊一声沂蒙,我回来了》、《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一首首诞生于烽火岁月的歌,如陈年醇酿,饱含着醉人的家国情怀。它们深情诉说着军民的赤胆忠心与滚烫的鱼水深情,引领全场重温革命传统的伟大凝聚力。当《军歌三首》的音符响起,唱响的是“绿军装染岁月静好,红帽徽映山河无恙”的深情告白,激荡着永不褪色的军人魂魄,赢得掌声如潮。</p><p class="ql-block">军旅舞蹈《红嫂情》、《当那一天来临》以刚柔并济的肢体语言,再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红嫂情》仿佛用无声的针线,缝补着岁月的艰辛,诉说着军嫂的无言大爱;《当那一天来临》则如铿锵的誓言,彰显着全军将士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钢铁意志!这是老兵们刻入骨髓的信念——任凭岁月流转,军人的担当与血性永不改变!</p><p class="ql-block">传承:梨园新韵 军魂永续</p><p class="ql-block">由郭桂云老师精心指导的《现代京剧串烧》,是传统艺术与红色基因的完美交融。学员们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的表演,以国粹之韵致敬不朽经典,展现了红色故事的崭新魅力。压轴的《军歌四首联唱》,再次点燃全场激情。那些辉煌岁月里熟悉的旋律在耳畔激昂回响,让观众在铿锵节奏中重温峥嵘,感受那穿越时空、永不磨灭的军人魂魄!</p><p class="ql-block">尾声:初心未改 情怀依旧</p><p class="ql-block">一首首歌,咏唱着烽火硝烟中的壮志豪情;一支支舞,跃动着老兵心中永不褪色的青春旋律。台上每一个倾情演绎的瞬间,都是军休学员们对厚重历史的崇高致敬,对火热军旅的无限眷恋,更是献给军休老年大学教学成果最生动、最精彩的答卷!精彩纷呈的演绎与台下如潮的掌声、澎湃的热情交相辉映。活动尾声,众人仍沉浸其中,意犹未尽,纷纷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七十六岁的同志深情感言:“我参加过的演出难以计数,但像今天这样内涵丰富、直抵心灵的,实属首次,必将令我终生难忘!” 这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所有演职人员和观众共同的心声——岁月可以染白双鬓,却无法冷却那颗为祖国、为军魂而跳动的赤子之心!这场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军休老兵们初心不改,献给峥嵘岁月的一份深情厚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