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察】上午10:00:公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結盧人境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原文:</b></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7月1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初步核算,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i></p><p class="ql-block"><i> 盛来运: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生产需求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i></p><p class="ql-block"><i>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i></p><p class="ql-block"><i>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5.4%,二季度同比增长5.2%。从环比看,二季度增长1.1%。</i></p><p class="ql-block"><i>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2%;进口同比下降2.7%。</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日观察】认为:</p><p class="ql-block"><b> 2025年,宏观经济形势大概率前高后低,需警惕名义增速放缓(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以不变价格计算)、财政压力、产业结构不匹配等风险。</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在开局良好,但即使宏观政策加码,赤字率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再宽松,后面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p><p class="ql-block"><b> 仅在宏观政策上发力,效果会微乎其微。从这点来看,今年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难度急剧上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名义增速,放在全球来看实际上是变慢了。考虑中国的经济增速状态的变化,现在越来越需要关注名义增速,而且要放在全球去看。观察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差距,看中美差距,都是用名义经济规模,而非实际经济规模。</p><p class="ql-block"> 我们拥有的实际财富都是名义值,扣除物价影响,则意味着财富(资产)缩水。</p><p class="ql-block"><b> 在通缩背景下,如果我们忽略了名义增速,只是看实际增速,有可能会夸大形势好的一面,忽略了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倒挂所带来的隐藏的巨大风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宏观数据不错,而且开局非常好。</p><p class="ql-block"><b> 但是微观感受,从财务指标来看,财政收入2024年税收呈现负增长3.4%,靠非税收入支撑。</b></p><p class="ql-block"><b> 如果今年还是这样的情况,可想而知,财政收入可能依然会负增长,财政的压力会越来越大。</b></p><p class="ql-block"><b> 财政压力越大,地方政府的行为越容易出现变形,地方政府行为变形就会出现“远洋捕捞”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b></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由财政压力转化而来,当然也与法治环境有关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这点来讲,现在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和外部冲击上升叠加的双重问题,这个风险就非同小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从官方一、二季度数据来看,产业结构在调整优化。</b></p><p class="ql-block"><b> 从制造业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局部在优化;</b></p><p class="ql-block"><b> 而从宏观视角看,实际上是在逆转。所谓的高新产业,如电车,快速发展,不就是又一个光伏。</b></p><p class="ql-block"><b> 服务业的增速慢于制造业,服务业比重下降,这个符合产业演进趋势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现在大的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是不匹配的,服务消费占比在整个消费需求中应该上升。但是,现在服务消费受到体制机制的限制难以提升。总体来看,今年的就业、收入、财政、银行面临的压力会更大。</b></p><p class="ql-block"><b> “关税大战”对中国的影响及机遇</b></p><p class="ql-block"> 今年4月,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及其引发的全球不确定性上升,现在上下把它理解为:对中国来说机遇大于挑战?</p><p class="ql-block"> 当前,真正意义上全面开打、针锋相对的关税战其实尚未完全爆发。上半年,部分企业抢在关税调整节点前出口,美国也在提前备货,数据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不完全准确反映长期趋势。</p><p class="ql-block"> 面对关税战,大约不能全看成机遇吧!开打以后看看三、四季度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为今之计:</b></p><p class="ql-block"><b> 1)要将改革切入到宏观政策当中,基于宏观政策效果的提升来推动改革。</b></p><p class="ql-block"><b> 现在宏观政策效果边际递减,我们的政策处方的“剂量”在加大,但是效果边际递减,这实际上就是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有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要建立基于“风险—行为”的宏观分析框架,深入观察居民、企业、地方的行为及其反应模式,为宏观调控提供基准。现在的重点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其反应模式出现扭曲,使中央的宏观调控出现无力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3)改革是有共识的,但如何改革,包括改革的方式,则值得探讨。如果仅仅将改革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方,且挂牌督办,各个部门和地方据此出台相应文件,出一项改革文件,就算完成一项改革,若是如此这般,那么,改革的实际效果将不言而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就此而言,改革习惯了的改革方式,在当前显得尤为紧迫。</b></p> 路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