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徽的美篇 西游漫记之七 赛里木湖 和霍尔果斯

金徽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西南部的北天山山脉中,是新疆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微咸冷水湖,有“天山明珠”的美誉。据查询,湖泊东西最长29.6公里,南北最宽25.7公里,面积458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可达21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2071米。</p> <p class="ql-block">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赛里木湖静卧于天山山脉北麓,宛如一颗湛蓝的宝石,散发着摄人心魄的美。它是大西洋暖湿气流长途跋涉后,向东输送时,部分气流能跨越欧洲和中亚的平原、山地,最终被天山山脉拦截。这些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在天山北坡形成降水,赛里木湖所在的洼地恰好汇集了这些降水,成为这股长途跋涉水汽的最终归宿,故而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这一富有诗意的称号,既体现了其独特的地理成因,也凸显了它在干旱西北大地中宛如“眼泪”般珍贵的存在,更是令吐鲁番千年人工挖掘庞大的地下工程坎儿井羡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的水,有着令人惊叹的澄澈,湖底泥沙与杂质极少,加上高山雪水经沙砾层过滤后注入,湖水透明度可达10 - 12米。当阳光洒落,光线穿透湖水,能清晰瞧见深水处的石块,仿佛湖水在毫无保留地向世人展示它的纯净湛蓝。</p> <p class="ql-block">那抹摄魂的湛蓝,更是赛里木湖的名片。高透明度让湖水对光线进行独特的散射与反射,蓝色光波被不断凸显,成就了独属于它的“赛里木湖蓝” 。这蓝色难以用色谱精准概括,有时如深邃的宝石般浓郁,有时又似天空的蓝被揉碎在湖中,浅淡而温柔,在不同光线与天气下,演绎着千变万化的美,叫每一个驻足者沉醉。</p> <p class="ql-block">6 月17日我到了这里,湖畔草原成为花的海洋,野花簇拥着湖水,骑行者穿梭其间,露营者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感受凉风拂过湖面带来的舒爽。此时,湖水波光粼粼,与蓝天白云、花海雪山共同勾勒出最具生命力的画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赛里木湖的蓝天碧草间纵身跃起,把自己抛向澄澈晴空。这一刻,烦恼像云飘远,只剩风在耳边,和满心对这广阔天地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环绕赛里木湖的,是连绵不绝的天山山脉。春末夏初,山脉褪去冬雪的银装,渐次染上青灰与墨绿,山脊线条硬朗,如大地的筋骨。夏季,湖畔草原野花肆意绽放,金黄的小花、紫色的苜蓿,顺着山势铺成彩色绒毯,与远处青灰的山、湛蓝的湖相映,层次分明又和谐交融。</p>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这滴“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以澄澈湛蓝的湖水、连绵多姿的山色、四时变换的景致,以及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人文,成为新疆大地上无法复刻的风景。它静静躺在那里,看岁月流转,等每一个向往美的灵魂,前来聆听它的故事,沉醉在它的怀抱 。</p>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的故事,远不止于自然。古时,它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要冲,商队驼铃悠悠,在湖畔留下往来足迹,文化与贸易在此交流碰撞。下一程,经过果子沟大桥,近两小时后抵达后,游览霍尔果斯口岸的过往,它就是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霍尔果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霍尔果斯之名始于元代,清代晚期改称尼堪卡。新中国成立后,又于1950年正式改称霍尔果斯口岸,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新疆果子沟大桥,雄踞崇山峻岭间。钢铁脊梁跨沟壑,银线琴弦连云巅。车流穿梭如织,奔赴远方;青山巍峨作伴,见证天堑成通途,书写着西部基建的壮丽诗行 。</p> <p class="ql-block">果子沟大桥700米长,总造价约23.9亿元 。它是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30)主要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霍尔果斯是我国与中亚和欧州的贸易通道,也在我国能源战略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p class="ql-block">霍尔果斯压气首站是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的“龙头站”,年输送天然气能力达600亿立方米。截至2024年5月14日,霍尔果斯压气首站已累计接收输送天然气突破5000亿立方米,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和内地的建设发展。</p> <p class="ql-block">走进霍尔果斯国门文化展览馆,通过参观阅览图片介绍我增长了历史知识:</p><p class="ql-block">1881年之前商周时期,西域与中原已有商贸往来。至西汉,张骞凿空,丝路初现,带动西域发展;西域都护府设立,新疆纳入汉朝版图。隋唐时期,此地成为丝路北道重要驿站,开启千年丝路繁华。至元代,阿力麻里为察合台汗国首府,有“中亚乐园”美誉,霍尔果斯之名从此时流传至今。清代,边疆驻防重地,有伊犁九城之一的拱宸城,有屯垦戍边的四营八旗和诸多烽台卡伦·…</p><p class="ql-block">西域地区历史上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自西汉起,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地区的关系有疏有密,但均把西域视为故土,并行使管辖权。西域各族在与中原的不断交往中,既发展了各自的经济和文化,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起始于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结束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历经康、雍、乾三朝,历时将近70年。两年后,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实现了继汉、唐、元之后再次统一天山南北。此后南疆张格尔之乱、阿古柏之乱,均被清军一一平定。左宗棠带棺出征,陆续收复新疆各地。清朝统一新疆,巩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打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势力,对安定边疆社会秩序、维护边疆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p> <p class="ql-block">提到新疆故土回归,左宗棠带棺出征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诗句道尽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丰功伟绩,而他带棺出征的壮举,更是让人动容,成为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忠义与果敢光芒的传奇篇章。</p><p class="ql-block">19世纪后期,中国边疆危机四伏,新疆地区被阿古柏侵占,沙俄也趁机染指伊犁。面对国土沦陷,朝堂之上却争议不断,“海防”与“塞防”之争激烈,左宗棠却力排众议,他深知新疆对于国家领土完整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指出若新疆有失,蒙古不保,京师也将陷入危机,力主收复新疆。</p><p class="ql-block">1876年,年逾花甲的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深知此次出征,困难重重,不仅要面对盘踞新疆的侵略者,还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后勤补给难题。但他意志坚定,为表必死决心,毅然让士兵抬着棺材随军出征。这一口棺材,承载着他以身许国的决绝,彰显着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p><p class="ql-block">左宗棠精心筹备,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在行军途中,面对大漠风沙、烈日酷暑,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率领湖湘子弟兵,一路披荆斩棘,</span>不畏艰难,奋勇向前。</p><p class="ql-block">在收复新疆的战斗中,清军势如破竹。1876年8月,清军一举攻克古牧地,歼灭阿古柏军主力,随后收复乌鲁木齐。接着,清军乘胜追击,向南疆挺进,相继收复达坂、托克逊、吐鲁番等地。1878年1月,清军收复和阗,至此,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外,新疆全境被收复。</p> <p class="ql-block">之后,左宗棠又积极筹备收复伊犁的事宜。他一边加强军事部署,准备以武力收复伊犁;一边通过外交途径,与沙俄进行谈判。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外交斗争下,1881年沙俄被迫签订《改订条约》(又称《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在左宗棠等人努力下,伊犁地区大部分土地被收回,但 沙俄仍通过《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伊犁西部霍尔果斯河以西 等部分领土,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带棺出征,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维护了民族尊严。他的功绩,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领土完整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我们惨痛记得:清代,新疆额尔齐斯河曾是中俄界河,河畔留有古城遗址。1864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44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走,斋桑泊也被划走。</p> <p class="ql-block">这些不平等条约和耻辱界碑是近代中国封建专制,闭关锁国,腐化没落的背景下,遭受列强欺凌掠夺领土主权的惨痛印记。</p> <p class="ql-block">历史表明:</p><p class="ql-block">凡屯田兴,则西城安,丝路通;</p><p class="ql-block">屯田废,则西域乱,丝路绝。</p><p class="ql-block">曹操在【置屯田令】中说:”孝武(汉武帝)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p><p class="ql-block">建国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屯田制的精神,在新时代赋予了其新内涵。兵团不仅承担着屯垦戍边的职责,更通过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推动了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共处。这种“亦兵亦农、亦工亦商”的模式,既保障了边疆安全,又带动了区域繁荣,是对历史经验的创造性转化,也印证了“屯田兴则西域安”的深刻规律。</p> <p class="ql-block">在哈密观赏新疆建设乒团红星歌舞团的演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