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再临《好大王碑》感悟</p><p class="ql-block"> 最近应同学之约,我又临写了一遍《好大王碑》字。</p><p class="ql-block"> 1994年我在北京得此碑帖,回苏后就在程质清老师指导下开始临写,断断续续已有好多年。此次临写,又一次体会碑字淳朴的书风,进一步体会了康有为赞美此碑所说的“高古有异态,高美 冠古今”,“得于古质,开创新风”之语。</p><p class="ql-block"> 从书法角度看《好大王碑》字有隶书的方整结构,有篆书线条的圆润浑厚,有草书的简笔书写,有楷书的偏旁和笔法。给人一种异体同势,古今杂形书风之感。其中还有一些结构上的奇特字。如上下结构的有上大下小,上小下大的字;左右结构的有左大右小,左小右大的字;有横画写斜,竖钩一般无钩的字;带口字状部分一般写得比较大。这些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一种别样的感觉,难怪有人说是“孩童体”也不无道理。</p><p class="ql-block"> 这块碑东晋时期立,虽有1600余年,但被人发现却很晚,是1877年,距今才148年。近现代有识之士开始研究此碑,但研讨还不够,有些字还没被人所识,有的字还有争议。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学习时也不要盲从,要带着思考的方式来学习。</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此碑与精典汉隶不同,这与碑刻所处的地域和时代有关,碑处于吉林少数民族地区,又处在我国文字不断进化演变的时期,我曾对照过《张迁碑》和《广武将军碑》等多个碑字的异同点,就不觉奇怪了。对理解这块碑的书法风格也就很自然。它是文字变化,历史和地域的产物。我们应该尊重和敬仰它,对其优秀的书法风格及其创造精神应该很好的学习和弘扬。</p><p class="ql-block"> 此碑可识的字有1500多,这里选了我临写的约一半,供大家欣赏,并恳请诸位读者多提保贵意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吴正贵</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5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吴正贵老师近照</p>